面对教师教育新形势的挑战,对公共心理学课程的改革不仅要从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保障师范生所需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储备,还要从实践教学训练方面提升师范生的实践教学能力。
《公共心理学教程》以“为教师职业活动提供心理学理论与方法,为学生现实生活提供心理指导”为目标,内容涉及导论、学生发展与教育、班级管理与活动指导、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成长与心理健康5个单元共12章与教育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内容,覆盖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教师资格考试中的儿童青少年发展、认知与学习、教学心理、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班集体心理建设等心理类知识点,力求使读者真正形成一种观念、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实用的知识背景。
为方便广大读者使用,《公共心理学教程》用二维码关联了数字资源,既方便教师教学,也方便学生学习、备考。《公共心理学教程》可作为师范类院校心理学公共课教材,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心理学通识课教材,还可作为心理学读物。
“心理学”依然是当前师范院校和开展教师教育专业的其他院校的一门具有基础性质的公共必修课。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它的教材编写和教学改革也一直都在路上。
2001年正式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育学科尤其是公共教育学科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也为重建公共心理学课程提供了良好的时机,我们在目标定位、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对公共心理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编写了国内第一本渗透新课程理念并能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心理学支持的公共心理学教材——《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心理学教程》。该书的第一版(2004年)、第二版(2009年)出版后,先后数十次重印,受到使用者的广泛好评,并被评为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
教师教育的形势在不断发展变化。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2011年10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颁布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及大纲(试行)》。之后的几年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实施卓越计划,培养“四有”好老师》《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密集出台,就是要应对教师教育发展滞后、教师待遇亟待提升、编制紧张、管理体制机制亟待理顺、教师教育体系亟待完善、教师工作面临着重新塑造职业定位等新挑战。
面对教师教育新形势下的挑战,公共心理学课程改革理应以“为教师职业活动提供心理学理论与方法,为学生现实生活提供心理指导”为目标,不仅要从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保障师范生做好所需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储备,还要从实践教学训练方面,提升师范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从而为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助力。基于此,我们组织公共心理学课程的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教育的一系列新文件,深入调研教师教育新形势下公共心理学课程的新情况、新要求,总结前期新课程背景下公共心理学课程改革的经验,在此基础上重新编写了这本《公共心理学教程》。
本书的编写力求反映以下特征:
第一,时代性。本书注重从当代心理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中筛选适合“公共课”性质与要求的内容和观点;注重反映教师教育改革精神并提供教师教育新形势下师范生所需要的心理学知识,每个单元的编写都力求使使用者真正形成一种观念、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实用的知识背景。这使得本书富有时代气息,具有时代特色,也更适应使用者的实际需要。
第二,基础性。本书以打造未来教师的心理学基本素养为主旨,以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必须确立的心理学观念为主线,精选心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通过“基础性”体现“公共性”。同时,在内容呈现上,基于“新形态”教材建设思路与方法,各章以学习目标一知识导图一正文一本章小结一反思·实践·探究一推荐阅读的逻辑展开,并在章内提供了若干二维码学习资源。全书着力突出内容的基础性、公共性、先进性和易用性。
第三,融合性。本书融合了两条主线——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教师资格证考试标准的要求,重新建构公共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全书有5个单元共12章内容,全面覆盖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及大纲(试行)》中的儿童青少年发展、认知与学习、教学心理、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班集体心理建设等心理类知识点,较好地实现了目前公共心理学教材编写所需要体现的融合性。
第四,实践性。本书注重实践品质和人文关怀,全书努力体现心理学的生活观与实践观,一方面使心理学理论的阐述渗透人文精神,另一方面反映心理学对当代教育教学的现实支持以及对学生成长发展的有效帮助。书中的“心理学与日常生活和教育工作”“认知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学习与学习指导”“学生的情绪辅导”“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学生活动与活动指导”“学生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及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等章节内容彰显了本书的实践取向。
本书由主编叶一舵设计全书框架,编写工作的具体分工为:第一章、第九章、第十章由叶一舵(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撰写;第二章由申艳娥(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郭纪昌(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撰写;第三章由罗丽芳(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郭纪昌撰写;第四章由黄爱玲(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郭纪昌撰写;第五章、第七章由方必基(韶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撰写;第六章由游艳华(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撰写;第八章由陈晓荆、陈源(闽江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方必基撰写;第十一章由郭纪昌撰写;第十二章由黄向真(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撰写。全书由叶一舵负责统稿。
由于编写者水平局限,本书中必定存在缺漏和遗憾,我们恳请使用者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同时,在编写过程中参阅和引用了许多其他研究人员的成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第一单元 导论
第一章 了解心理学
第一节 心理学与日常生活、教育工作
第二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基本任务和研究方法
第三节 心理学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第二章 人性观与学生观
第一节 心理学对人性的看法
第二节 心理学视野中的学生观
第三节 人性观、学生观与教育
第二单元 学生发展与教育
第三章 学生认知发展与学习
第一节 认知过程及其发展
第二节 认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 学习与学习指导
第四章 学生情绪发展与情绪辅导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
第二节 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与教育
第三节 学生的情绪辅导
第五章 学生品德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品德与品德心理
第二节 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第三节 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
第六章 学生人格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人格与学生发展
第二节 气质、性格与教育
第三节 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第三单元 班级管理与活动指导
第七章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
第一节 班级管理的心理学基础
第二节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效应
第三节 心理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第八章 学生活动与活动指导
第一节 活动原理及心理价值
第二节 学生个体活动及其指导
第三节 团体活动及其指导
第四单元 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
第九章 学生心理健康及其辅导
第一节 心理健康及其标准
第二节 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
第三节 学生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及辅导
第五单元 教师心理成长与心理健康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