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前言
《税收学原理》第3版出版后,先后重印了5次,选用的学校和读者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四年一次的修订再次被提上日程。此次教材修订,仍然体现在常规的几个方面:
(1)根据税收理论的新发展、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税收制度的新实践,对大部分章节的内容进行了一定幅度的删改或补充。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资源税和房产税等税种的最新改革动向以及主要发达国家的弃籍税、财产税限制制度和附加福利税等,都以不同的形式纳入教材。
(2)教材中使用的数据,大部分都根据官方或权威来源更新至2018年或2019年,只有小部分数据因为可获得性方面的原因下迄2017年或能够获得的最新年份。
(3)对全书所有图示在细节上进行了完善。
《税收学原理》第4版是武汉大学“十三五”规划核心教材,本书的修订与出版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对武汉大学本科生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和清华大学出版社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 者
2020年6月
第3版前言
《税收学原理》第2版出版后的四年间,先后重印了数次。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几年一次的修订自然被提上了日程。《税收学原理》的此次修订,不仅从内容、篇章和结构等“大处”着眼,更是从注释、习题和参考文献等“小处”着手。相信经过此次修订之后,本书在整体的逻辑性、内容的可读性和表述的精准性等方面都有进一步的提升。
此次教材修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税收理论的新发展,对部分章节的内容进行了一定幅度的调整或完善;根据中国和相关国家税收制度改革的新实践,对教材相当一部分专栏和课堂讨论题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删改或补充。
(2)教材中相当一部分数据都根据官方或权威来源更新至2015年,只有少部分数据因为可获得性方面的原因下迄2014年或能够获得的最新年份。
(3)对全书的注释和注解进行了全面的核实、校正或补充,同时还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对“参考文献”“延伸阅读资料”“网络资源”等进行了适当的增减。
(4)为了帮助读者熟悉和掌握主要税收专业术语(Tax Terms)的英文表达,以增强阅读英文专业文献的能力,本书在第1版和第2版中就进行了相应的标注,本次修订进一步补充和修正了主要税收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
本书的修订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杜春杰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也获得了武汉大学2015年本科教材规划建设项目的部分资助,在此一并致谢!
编 者
2016年3月
第2版前言
在本书第1版出版后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的税收制度改革又有了一些新的进展,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房产税、资源税、车船税等税种的政策导向都有所变化,相关的制度安排也先后进行了或大或小的调整。尽管主要讲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税收学原理》在内容上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如果已经发生改变的税收实践没有在教材中及时、充分地体现出来,那么教材的实用性就会因为税收理论没有与丰富的税收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而打一定的折扣。可以说,是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促使编者对教材进行适当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另外,从2011年开始,税务硕士专业学位正式招生;与此同时,税收学专业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也再次独立出来。这些改变,不仅使得对税收学原理教材的需求比以前增加了许多,而且对教材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者希望通过对教材的改版来适应这一不断提高的要求。
《税收学原理》第2版是在保持第1版基本框架和逻辑体系大体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并继续坚持“不求大而全”和“突出重点”的指导思想。本次改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税收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在部分章节中补充了一部分内容,同时也对部分章节的结构进行了适当的调整;(2)为了更好地反映中国税制改革的新发展和新动向,对专栏和课堂讨论题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3)全面更新了教材中使用的数据,绝大部分数据都下迄2010年,有的甚至截至2011年;(4)对全书的文字和语句进行了细致的校改,尤其是对部分概念的界定和部分观点的表述做了认真推敲。相信经过改版之后,本书的内容更充实、结构更完善、与现实联系也更紧密。
本书主要供税收学和财政学专业的学生、报考和攻读税务硕士专业学位(MT)的学生以及攻读财税方向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的学生使用;也可供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以及法学类各专业的学生在相关课程的学习中参考使用;此外,本书还适合财税工作者和对税收问题感兴趣的读者阅读。不同的对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具体内容和教学环节进行适当的筛选。
编 者
2012年5月
第1版前言
税收从来都是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西方国家,甚至有“世界上只有税收和死亡是不可避免的(In this world nothing is certain but death and taxes)”的说法。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意识形态和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税收制度被极度简化,税收学的教学与研究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税收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财政收入形式,它不仅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而且与每个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在这一背景下,人们对税收知识的需求也必然越来越迫切。现代社会,不仅需要面向社会大众进行税收基本知识的普及,而且也需要有精通税收理论的专才。
近年来,国内出版的税收学教材(包括《税收经济学》《国家税收》《税收概论》《税收理论与实务》等同类教材)可谓“百花齐放”,各具特色。但在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当前税收学教材的编写也存在着“过于重视税收实务,而相对忽视税收理论”的导向,有的甚至用2/3或以上的篇幅来介绍现行税收制度。应当说,这一导向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读者“短、平、快”式的知识需求。然而,任何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都处于动态调整之中,对体制转轨中的中国来说就更是如此。如果没有很好地掌握基本的税收理论,那么在税收制度改革不断推出的情况下,相当多的社会成员就会觉得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来应对,所以即使是对普通民众来说,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税收理论也是非常必要的;而对财政学(含税收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税收理论的学习就更是不可或缺的。本书就是一本系统阐述税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教科书,它既可供财政学(含税收学)专业的学生使用,又可供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以及法学类各专业的学生在相关课程的学习中参考使用;此外,本书也适合财税工作者和对税收问题感兴趣的读者有选择地阅读。
本书以“为什么要征(纳)税”—“征(纳)多少税”—“怎样征(纳)税”—“征(纳)税会产生什么影响”为逻辑主线,具体包括税收概论、税收活动主体及其约束规则、税收原则、税收负担的分配及其局部调整、税收负担转嫁与归宿、税种设置与税制结构、商品税、所得税、财产及其他税、最优税收、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和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等十二章内容。在体系安排上,本书不求“大而全”,而是突出重点,并充分考虑到税收学与财政学(含税收学)专业其他课程之间的衔接,如在财政学教材中介绍较多的市场失效等内容,本书就只是一带而过,对税务管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税收问题以及税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内容则基本没有涉及,而是留给了相关的后续课程。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不同课程教材内容上的过多重复。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不仅吸收了税收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而且还以专栏的形式提供了大量通俗易懂的国内外税收案例来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充分体现出税收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和新动向。
本书是清华大学出版社组织编写的“21世纪高等院校税收系列精品教材”中的一本。在付梓之际,我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杨志勇研究员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辑杜春杰老师的帮助和支持;感谢我的导师—东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马国强教授、厦门大学财政系张馨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高培勇教授,是他们传授给我专业知识,使我具备了从事财政税收教学的能力,而且本书的很多地方也直接体现了他们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同类专著和教材,在此对相关学者一并表示感谢!
尽管在编者工作的高校,教材的编撰早已不被列为“科研成果”的范畴,但真正编好一本教材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因为如此,编者以非常谨慎和负责的态度,对本书的编写投入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以期为大家提供一本令人满意的教科书。然而,由于编者的专业素养有限,书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纰漏甚至错误,真诚希望使用本书的各位老师和同学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对本书提出修改意见的读者,请发送电子邮件至wweijz@whu.edu.cn。本书配备有电子课件,可以提供给将本书作为教材的老师使用。需要电子课件的老师,请直接与清华大学出版社教学支持中心联系。
编 者
200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