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系一部散文集,分为三辑,第一辑“顺着黄河的流向”,作者在每个工作岗位,都深度感受了当地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并将自己的当时行为状态和思想情感付诸文字。第二辑“梦回兰亭”主要收录了作者对古人及古文的看法,作者直抒胸臆,展现了自己的文学素养。第三辑“三月的乡村”包括《龙浦的赞歌》和《那天,晓雾薄薄的》等,作者讲述的是乡村里青少年的成长经历:学校里、家里,他们的学习和玩乐,对城乡的思考,对未来的选择等,在描述中表达了作者对乡村青少年的关心。思想内容方面,作者主要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以及对乡村人文风情的思考。
《月是故乡明》共分三辑:第一辑和第二辑为散文、随笔,第三辑则为小说。总体印象是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文笔生动,表现力强,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厚的情感,体现了作者较高的思想素养和艺术素养。散文最见人品学养。好的散文既要有思想见解,又要有真挚的情感。这些无不从生活中来,从阅历中来。
序:咬定青山不放松
转眼二十三年过去,我
与施维奇多年未见。不久
前,他突然来找我,送来
厚厚的一大本文集《月是
故乡明》的清样。翻读之
余,十分欣喜。
第一次见到施维奇是在
1996年。那时,他还很年
轻,在某报副刊任负责人
。他来我家邀我担任该报
举办的第三届“清明诗会”的
评委。据他介绍,诗会在
这之前已办过两届,影响
较好,受到欢迎。之所以
命名为“清明诗会”是为了纪
念1976年“*****”。
这让我颇感亲切,因为那
时我在《清明》杂志社任
职,而《清明》创刊起名
时也有这层意思在。记得
有一年,约旦作家代表团
来访,在文联会议室座谈
,谈及《清明》的刊名,
我就说到刊名的由来,清
明既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
气,也寓意着拨乱反正后
,国家进入了一个政治清
明的新的发展时代。后来
,评奖的过程我已记不大
清了,只记得那次担任评
委的有省文联原副主席那
沙先生和现任安徽广播电
视台副总编辑禹成明先生
。
自那次见面后,我再没
见过施维奇。如今一见,
原来的小施已步人中年。
据他说,笔会过后,他的
工作发生过两次变化:一
次是从报社调入合肥市民
政局工作(2009年,由安徽
省委编纂、新华出版社出
版发行的《民生为天——
安徽民生工程纪实》一书
,曾介绍过他的先进事迹
,誉其为“睡不着觉的救济
处长”);第二次是从民政局
调入某民主党派任职。据
他说,几十年过去,他对
文学的追求从未放弃,创
作也从未停止。过去在民
政局工作较忙,创作时间
较少,写得也不多,现在
到了党派工作,则有了更
多的时间进行创作。现在
,这本厚厚的文集就是他
多年创作的结晶,实在可
喜可贺!
回到家中,我细细翻看
文集。全书共分三辑:第
一辑和第二辑为散文、随
笔,第三辑则为小说。总
体印象是内容丰富,题材
广泛,文笔生动,表现力
强,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和深厚的情感,体现了作
者较高的思想素养和艺术
素养。
第一辑主要是生活散文
。其中关于故乡的篇章给
人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莫
言说:“一个作家难以逃脱
自己的经历,而最难逃脱
的就是故乡的经历。”在本
集中,作者把深厚的乡土
情结,以及对于故乡刻骨
铭心的怀念和爱恋,凝聚
于笔下,贯穿始终。这样
的文章,包括《萤耀》《
夫人的昙经》《泪花》《
年祭》等,视角开阔,抒
写乡愁,寻找失去的青春
记忆,唤醒日渐淡漠的骨
肉亲情,提出对家庭价值
观的反思,从而对社会现
实形成有力的介入和穿越
。更难能可贵的,作者注
重写乡情,写亲情,情真
意切,感人至深。
《月是故乡明》是给我
印象较深的一篇。在作者
的笔下,月光如水一般的
温和纯净,从思恋中缓缓
流出,勾起了作者对美好
的回忆和向往,而月光下
的亲人、爱人和友人的悲
欢和忧愤,以及那流淌不
息的月光下的童年、青年
的美好时光,中年、老年
的铮铮岁月……都流淌在笔
下,如诗如画。落叶知秋
,情意如酒。全篇内涵丰
满,意境高远,感情真挚
,充满暖意和美感,令人
遐思,让人浮躁的心变得
宁静。
此外,像《时光四溅,
孤独如血》《黄土地的洗
礼》等文,融进了时代变
迁、世事沧桑和人生况味
,别出心裁,意味隽永。
《孤飞一雁秦云秋》写得
风生水起,酣畅淋漓。这
类散文多来自对生活的深
切体验和发自内心的感悟
,有感而发,各具特色。
除了生活散文,作者在
历史文化散文上也下了功
夫,主要收在第二辑中。
其特点有二:一是有很好
的见解,并不人云亦云;
二是文笔生动,古今中外
,纵横捭阖。如《士气如
虹》对皇权的批判,人木
三分;再如《血性的老学
究》,对王朝的兴替也有
独特的见解。《梦回兰亭
》构思精巧,与众不同。
大书法家王羲之家世背景
深厚,家族中多人身居高
位,唯他偏偏做不好官。
原因何在?作者点到为止
:“病退是体面的选择,何
况多年的升迁愿望,凭他
那么硬的背景和关系竟然
搞不定,其中的尴尬不言
自明。”事实上,这恰恰成
就了王羲之,使他在书法
的世界中“熠熠生辉”。祸哉
,福哉,读者自有定论。
散文最见人品学养。好
的散文既要有思想见解,
又要有真挚的情感。这些
无不从生活中来,从阅历
中来。作者几十年勤恳工
作,不断学习、历练,积
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增
加了表现能力,通过自身
的感悟、提炼,下笔游刃
有余,感情真挚细腻,形
成有别于他人的独特的体
验和风格。
施维奇的散文创作可圈
可点,小说创作同样值得
称道。早在1984年,他就
在《未来作家》发表短篇
小说处女作《龙浦赞歌》
。在本集中,收入了三部
中篇,即《三月的乡村》
《寒蝉》和《春绿秋黄》
,其特点明显,手法散文
化,描写了牧歌式的乡村
生活。往往通过尺水波澜
,反映时代的变迁和生活
的本质。相对于那些片面
追求故事情节(偏离生活,
玩弄离奇)的作品来说,施
维奇的小说返璞归真,注
重人物性格和心理刻画,
感情饱满,语言诗化,于
喧哗与骚动之外,回归自
然、纯朴。
除了中篇小说
施维奇,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经济学研究生学历,做过多年记者、副刊编辑,著有中篇小说《三月的乡村》《寒蝉》《春绿秋黄》等,出版文集《月是故乡明》及长篇报告文学《托起彩虹的人们》(合著)。由安徽省委编纂、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民生为天——安徽民生工程纪实》一书收有作者先进事迹。
序:咬定青山不放松季宇
写在前面的话
第一辑 顺着黄河的流向
月是故乡明
五保
夫人的昙经
风
泪花
轻轻地说
剃胎头
床的琐话
短笛三章
闪亮的纽扣
屋漏破锅
透明的海
我曾迷恋过荷花
乌鸦和海燕
雄鹰的反思
灶君和燧人氏
三余学社四题
萤耀
把美好留给未来
侗家四碗酒
独秀大别山
时光四溅,孤独如血
顺着黄河的流向
孤飞一雁秦云秋
第二辑 梦回兰亭
善待芳华
一片馨香的世界
走近那沙
魁雄的曾来德先生
走出灵魂的困厄
大道至简
野草的出路
紫铜色的天空
李斯的叹息
舞鹤的风韵
士气如虹
梦回兰亭
血性的老学究
第三辑 三月的乡村
窥视
师德
萍萍是个好孩子
火火火
葡萄香荫里的姑娘
龙浦赞歌
那天,晓雾薄薄的
寒蝉
春绿秋黄
三月的乡村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