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收录了《万国山天书》《刘秀白水湖访贤》《郭文与“虎奴”》等281则“轶闻”。全书按朝代划分章目,详古略今。每则故事均注明原作出处。
桐君“结庐桐下
洞里住着“桐庐人
方家洲:桐庐最早的“工厂
麻姑治瘟疫
万国山天书
伍员栗本是桐庐种
子胥“歌舞”
范蠡、西施隐居蠡湖
秦始皇转道过窄溪
谢灵运用诗为桐庐山水报幕
吴均的“一封信”
朱买臣“负薪苦读”
刘秀白水湖访贤
严子陵不事王侯
张大顺魂归凤凰山
葛洪炼丹豪山
天子岗上孕孙权
陈恽“有仙术”
郭文与“虎奴”
王羲之桐庐访戴颛
夏孝先“孝感泉涌”
.......
桐君“结庐桐下’’
黄帝时代。草长莺飞的时节。
一位老人受黄帝之命,到江南采药问道。当行至富春江和分水江交汇的东山时,被这里的青山绿水吸引住了。江边这座小山不高,没有嶙峋的怪石,却巍然矗立,杂树葱茏。山顶一棵梧桐莲蓬如盖,荫蔽数亩.远望如庐舍,尤其引人注目。登上东山.站在树下俯瞰江心,极目无垠,原野如绣。脚下就是那滔滔汩汩的大江;隔岸相望.两江交汇处是桐庐的一个小渔村,另一面又是隔岸的青山。于是,老人便在桐树上挂出药壶,结庐而居,为周边百姓采药治病。
他每每采药之后.就在茅草庐内煎药炼丹,研究药理,记录药性,又常常坐在桐树旁,为百姓诊病开药,分文不取。
一天.病人好奇地问他:“你贵姓?”
老人笑而不语,只是指指身后的桐树.算作回答。人们便不深究,尊称这位老者为桐君。
为了纪念这位济世救民的桐君老人,后人就把他采药问道的这方土地命名为桐庐,江为桐江,溪为桐溪,岭为桐岭,洲为桐洲.采药问道山为桐君山,并在桐君山上建“中药鼻祖”桐君祠祭祀。
(事见《方奥胜览》《万历·严州府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