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海兵的散文即将结集出版,这是他人生中的首部散文集。海兵的文章均来自其目之所见、心之所悟、情之所动,篇篇透露着一个军人的质朴和热忱,能深切地感悟到作者心灵深处的饱满与丰盈。
鲍海兵的散文即将结集出版,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部散文集,可喜可贺。他打电话来希望我为此书写序,我慨然应允。这倒不是我不懂自谦,而是因为我对他的创作情况确实比较了解。
认识海兵还是本世纪初,那时我在深圳某报当副刊编辑。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来稿,其中时任武警部队深圳市边防第六支队宣传科干事的鲍海兵的来稿让我眼前一亮:他写的边防军营生活很有新鲜感,于是很快就刊用了。海兵的文章均来自其目之所见、心之所悟、情之所动,篇篇透露着一个军人的质朴和热忱,我能深切地感悟到作者心灵深处的饱满与丰盈。
作为编辑,对有潜力的作者,我从不会放过,于是,常常向他约稿,还经常令他“命题作文”,他总是不会让我失望。其中有几篇文章留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可惜在这本集子里没有看到,问起海兵,他心痛地说散失了……
六支队的驻地离报社很近,海兵有空会来报社坐一坐。他相貌俊朗,着一身笔挺的军装,既正气凛然,又温润如玉。缘分使然,我们成了忘年交。其间有几年他在广州工作,但多年来联系从没间断过。逢年过节,每每看到他发来短信或打电话送来问候,一种温暖便会充盈我的心。
不能不提的是,无论在报社还是在福田区作协,只要我们准备到军营开展活动,海兵都会给予大力支持,不仅积极参与策划,热情接待,还亲自挂帅,每次都能把联谊活动推向高潮。随着海兵走进军营,零距离地感受部队生活,我们真切地领略了边防军人的风采。由此更加深深地认识到,军人的忠诚,是一个国家不朽的魂魄,是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
1972年秋天,海兵出生在江西彭泽县的一户农家,父亲给他取名“海兵”,似乎冥冥中注定了他日后将从军在海边。果然,1991年年末,他当兵来到南海之滨守护边关。2017年,从军整整26载的海兵转业到深圳市政府某机关。可以推断,他将永远扎根在南海之滨了。
入伍后,海兵凭着永不服输的实干精神,成功地实现了从一名学生向合格军人的转变。在部队,他养过猪种过菜,经受过一番劳其筋骨的磨炼。也是在部队,他开始了最初的文学写作,写诗、写散文、写通讯稿,很快便脱颖而出。他通过饱含激情地奋斗,在部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鲍海兵,1991年12月入伍武警深圳边防六支队,曾在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服役。历任战士、排长、新闻干事、宣传科科长、秘书处处长、旅政治处主任、副政治委员等职。武警上校警衔。2017年12月转业到深圳市直属机关。入伍后尝试写作,曾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法制报》等省内外多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通讯等30多万字。其中散文《还是那街那树》获解放军报社举办的“改革开放与第二故乡”征文比赛优秀奖。现为广东省作家协会公安分会会员、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福田区作家协会会员。
兵戎岁月
士兵与的恋歌
新兵夜哨
守卫在南粤边关
奉献在梧桐山深处
怀念新兵时的战友
何必抱怨
临别一句再见,却从此不再见
女兵雪儿
无言的战友,深深的爱
感恩军旅,青春无悔
边关屐痕
伯公坳风云
探寻深圳河的前世今生
风雨罗湖桥
“候鸟驿站”里的橄榄绿
感悟帕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