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企业走过了西方企业上百年走过的路。一路下来,打打杀杀,磕磕绊绊,有挫折,有辉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在改变环境,环境也在塑造企业。环境的变化,也使得过去行之有效的套路和模式不再有效。
面对未来,企业有几种选择:一是用旧模式做旧产业。二是用新模式做旧产业。三是,用旧模式做新产业。四是用新模式做新产业。毫无疑问,旧产业、旧模式将被淘汰,资源和机会将向新兴产业和有竞争力的企业靠拢。
如何找到一条通往未来的路?如何选择*有效的经营策略?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商业模式?这是所有不甘于平庸的经营者,都必然要思考的问题。
那么,未来的企业该怎么搞?
本书深入探讨了经营诸要素,以及经营与其它企业要素之间的关系;开创性地提出了商业模式“三明治”图、六要素构成图等模型和工具。这些模型和工具,兼具解释力和可操作性,可以帮助读者理解纷繁复杂的商业现象,也可以帮助读者设计和塑造自己企业的商业模式。
本书**的特色,就是把商业模式放到经营的框架中去审视和把握,把经营问题放到企业整个系统中去审视和把握,从而使得对商业模式的理解更有高度,对商业模式的设计更有可操作性。
经营和管理,是企业家的两项基本工作。其中,经营又处于先导和主导地位。企业具体经营的方式、方法,就是商业模式或经营方式。也有人称之为商务模式或盈利模式。无论叫什么,在英语里,指的都是同一件事情,即所谓“Business Model”。
我关注经营的时间比较早。但是,直到这两年,我才开始陆陆续续写一些文章。其动手也早,其结果也迟,用老百姓的话说,“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本书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研究经营环境。环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意味着什么?现在做企业,和过去做企业有何不同?这部分内容,主要研究这类问题。
第二章到第四章,研究经营规律。在此部分,深入探讨经营诸要素,以及经营与其它企业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对管理大师德鲁克的经营思想进行了梳理。
第五章到第六章,梳理经营的内涵和框架。经营固然是一个实践问题,但一些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依然是逃不过的,比如它的基本内涵,再比如它的基本构成要素。
第七章到第十二章,探讨经营的基本方法。一个好的经营方式,从一些想法到落地生根,有许多门坎需要跨越,也有许多技巧可以借鉴。这一部分,对有关的方法和技巧做了总结。
第十三章,探讨商业思维问题。经营方式归根结蒂是人的思维方式问题,甚至是人性问题。任何探讨经营的书,如果没有触及到人性,都不能叫深刻!本书花了不小的篇幅,探讨这一问题。
本书最大的特色,就是把商业模式放到经营的框架中去审视和把握,把经营问题放到企业整个系统中去审视和把握。也只有这样,商业模式的设计和创新,才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做学问,我一直坚持一个理念,叫“一大、二老、三结合”。所谓“一大”,就是与大师保持一致。大师的思想,是一个领域的巅峰,一定要好好学习。所谓“二老”,是指多从老祖宗和老百姓那里汲取智慧。老祖宗的东西,沉淀了几千年了,需要传承和发扬。老百姓的东西,特别接地气,也非常值得吸收和借鉴。所谓“三结合”,是指理论和实践结合,学术和艺术结合,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
商学,包括商业模式,本是西方发展起来的一门学问。但是,在中国,到今天,它也成了一门显学。国外的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少理论、模型和工具。国内著书立说,讲这门课的也不少。但是,能推陈出新的不多,能融会贯通不多。尤其是,能和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的更不多。
西方人比较注重可操作性,热衷于发明一些模型和工具。这些工具和模型,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因而解释力和适用性往往较差。这就要求我们深刻理解它背后的道理,消化吸收,推陈出新,为我所用。然而,这并不容易。我愿意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付出艰苦不懈的努力,使这门学问好起来!
高可为
资深管理咨询师、培训师,管理学博士、商学院副教授,鲁中管理文化书院发起人。先后在政府管理部门、知名咨询公司和高校从事管理咨询和研究工作十余年。
主攻战略、财务,对于商业模式与资本运营等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培训和咨询以“问题导向、战略高度、系统把握”而独具风格。
曾为商都集团、龙工集团、凤祥集团等知名企业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现任职聊城大学商学院。
在《中外管理》、《企业研究》、《江汉论坛》等杂志发表企业管理文章30余篇。著有《使命:驱动企业成长》、《盈利原本就这么简单》、《理财有大道:写给企业经理人的财务建议书》等书。
主讲“财务与经营”、“总经理财务管理”、“商业模式塑造与创新”、“职场中的人和事”、“使命与经营管理之道”、“阿米巴经营模式”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