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法促成活动设计(产出导向法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
定 价:46.9 元
丛书名:产出导向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
- 作者:邱琳 著,文秋芳 编
- 出版时间:2020/10/1
- ISBN:9787521321227
- 出 版 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H09
- 页码:212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促成是“产出导向法”(简称POA)教学流程的核心环节,其有效性决定POA教学的成败。本书系统介绍促成的理论内涵,并辅以案例详解促成理论指导下的促成活动设计与实施。
本书共八章。前两章勾画POA教学整体图景。第三章阐释促成的概念内涵。第四章至第六章依次聚焦促成有效性标准中的“渐进性”“精准性”和“多样性”,按照“理论原则—实践方案—促成效果”的逻辑顺序,全方位展示促成设计的理据、过程与结果。第七章探讨三个促成有效性标准的关系,归纳促成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第八章分享POA教师如何以教促研、以研助教,实现教研同步发展。
适读人群 :英语教师和研究者,以及相关专业研究生 本书系统介绍“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案例翔实,有助于一线教师理解POA促成设计理念,解决促成实践难题,提升课堂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
2015年,我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加入了文秋芳教授领导的“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以下简称POA)研究团队。虽然POA理论框架(文秋芳2015)已被提出,但如何将抽象的理论原则具化成可实施的教学活动、如何在现实课堂环境中落实“驱动一促成—评价”教学流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结合个人对“促成”环节的研究兴趣,我将博士论文选题聚焦在“产出导向法促成活动设计的研究”。
“促成”是POA理论体系中的专门术语,是“驱动—促成一评价”教学流程中的关键环节,指教师为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产出目标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包括输入性和输出性加工学习活动(文秋芳2015)。“促成”在POA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促成”是否到位直接决定学生的产出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促成是POA教学的核心环节,促成有效性决定POA教学的成败。
“促成”容易让人联想到社会文化理论中的“脚手架”概念,两者都强调教师的支架作用,但它们具有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概念范畴和概念内涵两方面。从概念范畴来看,“脚手架”是与社会文化理论中的“中介”“内化”“最近发展区”等一脉相承的概念,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语言学习的作用。“促成”是二语教学概念,吸纳二语习得理论和课程教学论原理。在二语习得理论内部,“促成”融合了社会文化派和认知派的理论观点,承认“外在”和“内在”两种机制,既认可社会文化环境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也重视语言学习的内在心理过程。从概念内涵来看,“脚手架”主要通过专家与新手间或同伴间的“互动对话”来实现,具有即时性和动态性特点。“促成”是POA教学流程中的一环,教师提前设计促成活动并在课堂实施中灵活调整促成计划,帮助学生逐级提升产出能力,最终达成产出目标。因此,“促成”兼具课堂设计阶段的计划性和具体实施中的灵活性。
对促成活动的准确理解离不开辨析对错、澄清误解。第一,促成活动不等同于单纯的“输入”活动。虽然POA促成遵循“输入促成假设”,但是,单纯的输入性加工学习并不能帮助学生最终达成产出目标。实际上,促成活动打破了“输入”与“输出”的界限,学生学一点,用一点,边学边用,输入与输出对接(文秋芳2015)。第二,促成活动不等同于课后练习。教材一般都会为课文配备相应的课后练习,这些练习或强化某些语言知识,或巩固某些语言技能,或考查部分课文内容的理解。即便有些练习能对语言产出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缺乏系统性设计,它们并未与产出目标对接,对产出能力的促成力度不够。第三,促成不是跨越一步就能实现的。POA产出任务具有一定挑战性,促成采取课堂“活动链”形式,促成活动之间难度各异、梯度递增、前后承接、循序渐进。第四,POA对内容、语言和语篇结构的促成具有选择性,有效对接产出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内容促成、语言促成和结构促成必须要以独立的形式依次按序开展。促成活动既可以侧重三者中的某一个方面,也可以综合吸纳内容、语言和结构要素。
与教学实证研究同步,“产出导向法”研究团队不遗余力地向国内外一线教师积极推广POA教学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在外研社组织的2017-2019年“全国高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之“产出导向法理论与实践研修班”上,研究团队与一线教师开展了广泛而充分的交流。如何运用POA这一全新的外语教学方法给一线教师带来挑战:他们既要精准地解读理论原则,又要在具体教学情境下大胆创新。涉及促成活动设计环节,不少参班教师急切地询问我们:“有没有结合具体教材的促成设计指南?有没有可供一线教师借鉴的促成活动手册?”遗憾的是,目前市面上还没有关于POA促成教学案例的书籍。
邱琳,北京化工大学副教授,研究领域:外语教学、二语习得。
总 序 ............................................................................................
文秋芳 vi
前 言 .......................................................................................邱琳 ix
第一章 POA理论背景 ............................................................................. 1
1.1 POA教学研究缘起 ...................................................................... 1
1.2 POA诞生背景............................................................................... 2
1.3 POA理论框架............................................................................... 3
1.3.1 教学理念 ................................................................................ 4
1.3.2 教学假设 ................................................................................ 5
1.3.3 教学流程 ................................................................................ 6
1.3.4 POA 精髓 ............................................................................... 7
1.4 POA的应用 ................................................................................... 8
1.4.1 POA 应用概述 ...................................................................... 8
1.4.2 POA 应用中的问题 ............................................................... 9
1.5 小结 ........................................................................................ 10
第二章 POA教学流程 ........................................................................... 11
2.1 教学背景分析 ............................................................................ 11
2.1.1 教学主题 .............................................................................. 11
2.1.2 教学对象 .............................................................................. 13
2.1.3 产出场景 ............................................................................ 13
2.1.4 产出目标 .............................................................................. 14
2.1.5 教学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