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61 元
丛书名: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辽宁大学应用经济学系列丛书·学术系列
当前图书已被 25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崔万田 等 著,林木西 编
- 出版时间:2021/4/1
- ISBN:9787521822762
- 出 版 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127
- 页码:231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区域经济政策创新与发展趋同研究》系统梳理中国区域政策的历史演变,并科学评估政策实施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为相关的理论研究提供“边际”上的贡献。同时,区域政策及其创新是其典型的因素,因为各个地区有着不同的区域的比较优势,要促进本区域的发展就要从本地的实际出发采取合适的区域政策和区域创新。然而对于中国相关政策,特别是区域经济政策和创新政策的研究,甚至系统梳理的工作还相当缺乏。因此笔者通过研究各个地区不同的区域的比较优势,为从各地区的实际出发采取合适的区域政策和区域创新,为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相关的建议。
本丛书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辽宁大学应用经济学”系列丛书,也是我主编的第三套系列丛书。前两套系列丛书出版后,总体看效果还可以:第一套是《国民经济学系列丛书》 (2005年至今已出版13部),201 1年被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第二套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系列丛书》(共10部),在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的同时,还被确定为2011年“十二五”规划400种精品项目(社科与人文科学155种),围绕这两套系列丛书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获得了一些奖项。
主编系列丛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打造概念”。比如说第一套系列丛书也是全国第一套国民经济学系列丛书,主要为辽宁大学国民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树立形象”;第二套则是在辽宁大学连续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八五”至“十一五”重大(点)项目,围绕东北(辽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全面振兴进行系统研究和滚动研究的基础上持续进行探索的结果,为促进我校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在这一过程中,既出成果也带队伍、建平台、组团队,使得我校应用经济学学科建设不断跃上新台阶。
主编这套系列丛书旨在使辽宁大学应用经济学学科建设有一个更大的发展。辽宁大学应用经济学学科的历史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早在1958年建校伊始,便设立了经济系、财政系、计统系等9个系,其中经济系由原东北财经学院的工业经济、农业经济、贸易经济三系合成,财税系和计统系即原东北财经学院的财信系、计统系。1959年院系调整,将经济系留在沈阳的辽宁大学,将财政系、计统系迁到大连组建辽宁财经学院(即现东北财经大学前身),将工业经济、农业经济、贸易经济三个专业的学生培养到毕业为止。由此形成了辽宁大学重点发展理论经济学(主要是政治经济学)、辽宁财经学院重点发展应用经济学的大体格局。实际上,后来辽宁大学也发展了应用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也发展了理论经济学,发展得都不错。1978年,辽宁大学恢复招收工业经济本科生,1980年受人民银行总行委托、经教育部批准开始招收国际金融本科生,1984年辽宁大学在全国第一批成立了经济管理学院,增设计划统计、会计、保险、投资经济、国际贸易等本科专业。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辽宁大学已有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国际金融、工业经济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当时在全国同类院校似不多见。1998年,建立国家重点教学基地“辽宁大学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2000年,获批建设第二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辽宁大学比较经济体制研究中心”(2010年经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批准更名为“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同年,在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评审中名列全国第一。2003年.在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评审中并列全国第一。2010年,新增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等全国首批应用经济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点;2011年,获全国第一批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从而实现经济学、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大满贯”。
在二级学科重点学科建设方面,1984年,外国经济思想史(即后来的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1995年,西方经济学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国民经济管理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1997年,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2002年、2007年国民经济学、世界经济连续两届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金融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崔万田,1973年5月出生于中国辽宁,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青年学者;辽宁省青年联合会委员;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首届杰出管理研究者;第十三届辽宁省十大杰出青年;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入选者;沈阳市优秀知识分子;辽宁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第一篇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成因
第一章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概况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发展脉络
第三节 传统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第四节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理论
第二章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历史变迁及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变迁
第二节 我国四大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第三章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成因
第一节 历史及自然地理因素
第二节 人口与劳动力因素
第三节 资本与技术因素
第四节 体制与政策因素
第二篇 我国区域政策发展演变及与国外区域政策的比较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区域政策演变分析
第一节 我国典型区域政策回顾(1949~1991年)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协调发展政策(1992~2012年)
第三节 新型区域协同发展政策(2013~2016年)
第四节 新时代区域协同发展政策(2017年至今)
第五章 国内外区域政策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不同体制框架下的我国区域经济政策
第二节 国外典型区域政策
第三节 国内外区域政策异同及对我国的启示
第三篇 区域经济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及对策建议
第六章 区域经济政策评估框架
第一节 区域经济政策目标
第二节 区域经济政策工具
第三节 区域经济政策评估标准
第四节 区域经济政策评估机制
第七章 区域经济协同政策效果评估
第一节 定量分析总体框架
第二节 定量评估计量经济学模型
第八章 四大区域经济政策效果评估
第一节 东部率先发展政策效果评估
第二节 西部大开发政策效果评估
第三节 东北振兴政策效果评估
第四节 中部崛起政策效果评估
第五节 四大区域经济政策效果对比
第九章 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第一节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创新区域协同发展体制机制
第三节 构建我国区域协同发展新体系
第四节 多措并举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