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散文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在报刊公开发表的部分散文作品,共计65篇,是作者散文创作的一次回顾与总结。全书共分四个章节,第一辑“草木有声”,主要是草木花卉等自然风物的描写,表达对大自然的亲近与热爱;第二辑“抖搂时光”,主要是岁月亲情的回望与铭记,记录珍贵的人间亲情与大爱;第三辑“行畔山水”,主要是旅行见闻与散记,抒发对大美山河的热爱之情;第四辑“在尘世间仰望”,主要是通过对历史文化和历史人物的挖掘与盘点,揭示了厚重的地域文化,阐述了对历史传统与文化的感悟。全书是一部集自然、人文、历史与亲情的情感之作。
本书是姚中华的散文集。他的笔尖触及到南方的泥土和草木,立即鲜活起来,语言也充满一种特别的诗意和灵性。
收入散文集里的《抖擞时光》是一组亲情散文。亲情是他生命深处一条隐秘的河流,那里有温馨,有沉痛,甚至有悲凉……这些极端的亲情故事,读来让人唏嘘不已,也很难相信他那儒雅的心灵里竟有这样的情感折磨。生之艰难与死之悲凉,流泻在他笔下的是泪与笑、血与火的生存悲歌。
行走与仰望
——姚中华散文集《在尘
世间仰望》序
徐迅
读姚中华的散文集《在
尘世间仰望》,我发现他笔
下的“双抢”和我家乡有着惊
人的相似。他说“‘双抢’是庄
稼人自导自演的一台农忙大
戏”。由此叙述“抢割、抢插
”的“双抢”生活,让我感同
身受。读完他的散文集我才
知道,他生活工作在淮北,
但并不是土生土长的淮北人
,他家住长江边——老家芜
湖以产水稻为主,历史上还
是一座“米市”。我们共同铭
心刻骨的“双抢”农事,是盛
产麦子的广大北方民众无法
体会的。
在南方的村庄出生和长
大,草木村庄依然是他最初
和最原始的记忆。他的笔尖
触及到南方的泥土和草木,
立即鲜活起来,语言也充满
一种特别的诗意和灵性。比
如,他说:“村庄是大地结
出的一枚饱满的果实,草木
便是包裹着果实不容褪去的
壳。”(《草木村庄》)“水
草的气节,颇似山中的隐士
。”(《水草》)“出水的芡
实虽然如同战场上败下阵的
斗士,但此时依然张牙舞爪
,不可触碰。”(《有一种
美食叫芡实》)……他熟悉
村庄的花草树木,所以他知
道村庄所有草木的秉性,分
得清它们的颜色,体会得出
它们在春夏秋冬四季里的变
化。尽管他笔下的这些草木
让人闻到一股南方的气息,
同时也“早已漫过了我的头
顶,我无法看到它们的源头
”。但与草木为伍,或被草
木淹没,或谛听草木有声,
他寻求的是草木给予他人生
的启示与意义。
收入散文集里的《抖擞
时光》是一组亲情散文。亲
情是他生命深处一条隐秘的
河流,那里有温馨,有沉痛
,甚至有悲凉……比如,他
年少时做错了事,想向母亲
认错,“却看见母亲独自一
人在厨房里悄悄地抹泪”。
(《骂声里的爱》)母亲去
世后,父亲只愿意一个人住
在一个小屋里。过年回家,
父亲总是会端出一盆热了又
热的五香茶蛋,让他们品尝
。让孩子们有着“在父母身
边才能体会到的家的味道”
。(《父亲的小屋》)而在
《给父母“搬家”》那篇散文
里,他写兄妹几个想给母亲
刻一个石碑,却不知道母亲
的生辰!情的浓淡深浅,爱
的轻重缓急,他一律都真诚
地表达着……还因为贫穷,
聪明能干的大哥婚事一再受
阻,有了大嫂后,叔伯们偷
偷为他们办了一场先斩后奏
的“婚礼”。(《与兄书》)
而他的弟弟、弟媳一次不经
意的争吵,最终酿成了一场
生命的悲剧。(《幽暗之花
》)……这些极端的亲情故
事,读来让人唏嘘不已,也
很难相信他那儒雅的心灵里
竟有这样的情感折磨。生之
艰难与死之悲凉,流泻在他
笔下的是泪与笑、血与火的
生存悲歌。
记得去年在淮北,他执
意要带我参观由于采煤塌陷
而形成的南湖。终因时间关
系,没能如愿。但在《一座
湖的光阴》里,我还是读到
了这座南湖的前世今生。他
说,“一抹晚霞落入湖中,
将碧绿的湖水染成橘黄色…
…”正是我那天透过车窗看
到的景色。那样的大湖如果
没人说是煤矿塌陷区,我想
谁也不会想到是人工湖。这
样的湖,总让人被大自然强
大的自身修复功能所感动。
无论大地承受了多大的牺牲
和损害,也无论有过什么样
的伤痕,只要人类有了善心
,大地都会修复和呈现出另
一种自然之美。这些年,他
还游历了天下一些名山大川
,无论是在西藏体验“高反”
,还是夜宿香山,或者干脆
就在“最后的柏庄”寻找生命
的荒芜,他对山水的沉吟与
思考,都深深倾注着他钟情
山水、热爱自然的人文情怀
。
与草木对话,与亲人、
山水对话,当然也会与先贤
们对话。这经常对话的结果
就是他完成了一部名为《桓
谭传》的文学传记。桓谭是
两汉时期诞生在淮北大地的
一代名儒,也是他从小就崇
拜的历史人物。来到淮北,
他觉得对淮北人引以为豪的
先贤不能无动于衷。于是翻
阅《史记》《汉书》《后汉
书》《两汉书》及相关人物
传记,在大量搜集资料的基
础上,他努力捕捉那个时代
的生活气息,还原那个时代
的历史风貌,利用半年时间
,完成了他心中一代圣贤的
形象塑造。或许正是受此写
作成功的鼓舞,有一段时间
,他开始了大量的这种历史
文化散文的创作,踏着先哲
们的足迹,倾听着先哲们的
跫音,他走进广袤的淮北大
地,或沉湎于古睢书院,或
徘徊于垓下,虔诚地探寻着
一些历史人物的命运……他
的这些文字写得汪洋恣肆、
才情满怀,让我们在随着他
行走、仰望历史文化星空的
同时,也感受到他散文的丰
富性与历史厚度。
姚中华的第一部散文集
名为《凝望与行走》,从“
凝望”到“仰望”,这次他让
我们触摸的是他生命的另一
段心路历程——行走,是他
的宿命。
是为序。
2020年5月26日下午于北
京寓所
(作者系中国煤矿文联
副主席,中国煤矿作协副主
席、秘书长)
姚中华,现为中国煤矿作协副主席,安徽省作协会员,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常务理事,淮北矿区作协主席。
20世纪9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清明》《散文百家》《美文》《散文选刊》《阳光》《安徽文学》《山东文学》《经典美文》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200余篇。著有散文集《凝望与行走》、长篇人物传记《桓谭传》,曾获孙犁散文奖、第五届长征文艺奖、安徽省金穗文学奖、中国煤矿文学“乌金奖”(提名奖)、首届吴伯箫散文奖等。
第一辑 草木有声
草木村庄
脚下的春天
水草
青豆青,黄豆黄
故乡的巴根草
有一种美食叫芡实
与草为伍
在春天里读诗
凉荫地
遇见秋葵
湿地芦花
葡萄风情入窗来
石斛花开
品味抹茶
在艾香里相逢
第二辑 抖搂时光
远去的锣鼓
草台班子
骂声里的爱
飘香的闹饭
腊月
年香
摸冷
风箱记事
木箱
那年“双抢”
梦里梦外
挑着菜罐去读书
变味的书香
那年桃花笑春风
文澜书店
“代笔”的家书
给父母“搬家”
父亲的小屋
故人帖
与兄书
幽暗之花
祖先、祖籍与族谱
第三辑 行畔山水
一株花与一座山
一座湖的光阴
夜宿香山
又闻蛙声
西藏,有一种体验叫“高反”
沱江迷夜
最后的柏庄
浸染生命的三次感动
小城高铁梦
孝祖的村庄
泾川三题
“南茶北引”及其他
第四辑 在尘世间仰望
爱的絮语
向苦而歌
门
在浙大,聆听百年校歌
雨殇
探秘青花瓷
先哲的跫音
走进垓下
走读淮北
古睢书院的一束光
与—代圣贤的邂逅
“阅读是写作中的一扇窗”——鲁院开出的读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