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小说《重山》以一批巨额财产的去向之谜为引子,以20世纪40年代末期一个关中乡村穆庄为地域背景,以国共两党在关中地区的*后较量为社会背景,以成熟老辣的笔调叙写了一批小人物在社会变迁中的沉浮、抗争、自认与成长。
小说主人公查德贤二十岁父母双亡,他继承了大笔财产却整日不问世事,贪吃贪睡,在管家查亭林的规劝下才慢慢走上正轨。后经历妻子背叛,又无意中与土匪韩三省扯上干系而险些丢了性命。再后来,又莫名卷入韩三省与国民党县长邱忠孝的恩怨旋涡,被邱忠孝诬陷以通共的罪名,又一次命在旦夕……
小说由德贤说沉香、韩三省的书信往来麦冬说三部分构成,借助上述四个人物的不同视角,小说的情节与人物之间有了彼此建设的层次性和彼此消解的戏剧性。
我的大梦,您也有份
长篇小说《重山》后记
小说题名《重山》,取意于成语重山复岭所述之自然情景,亦象征人生必然经历之重重困阻。
《重山》当下的模样与刚完稿时已几乎面目全非。起先,我为它设计了一个相对复杂的结构,即故事主体情节以书中人物管家查亭林之孙查大树回乡的所闻与所获来连缀,其间还穿插了查大树本人的婚姻、情感纠葛。总体上,小说时而当下,时而过去,读者的精神须在现实与过往中来去穿梭。这结构上的心机后被简化去除,只因我后来想,小说是诸文学样式中通俗的一种,诸方面没必要过分复杂,像是有意考验读者的记忆力与理解力。当然,有了如是调整,小说的字数减删了近半。
如今,这小说大体上由四个人的自说自话构成:德贤的话、沉香的六封信和六篇日记、韩三省的六封信、麦冬的话。用稍专业点的话说,这叫视角转换,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完成对整个故事的叙写,由此,小说的人物之间、情节之间有了彼此建设的层次性和彼此消解的戏剧性。
中国传统章回小说多由说话人将一切向听者和盘托出,说话人全知全能,拥有上帝视角。然而,这种叙事方式我向来不大喜欢,或者说根本无法信从。罗素说过:我绝不会为我的信仰献身,因为我可能是错的。同样的道理,我不大乐意在一篇小说中跟着一个叙述者从黑到明,从明到黑,因为他(或她)也有可能是错的。《重山》写作肇始之时,我便打定主意在小说中多几个人站出来说话,几个人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发言,这样总归会好些吧。西方新闻学中大约有个观点:真理总能在观点的自由市场中通过辩论获得胜利。
不过,尽管我对自己的设计颇为自得,内心深处,我仍惴惴不安:这时代里,几人能耐着性子听他人10多万字喋喋而不休?后来我想,虽这小说的面目全是说话,然而言语的背后仍是人物的命运,是故事的波折,是情感的累积,小说的根基并没有变。
《重山》初稿之时,常有朋友视之为历史小说。虽《重山》原本完全虚拟假造,但关于历史的话题我仍想多说几句。在我的想法里,多数成年人都会对历史有一点喜爱,愿意听,甚至梦想着干点事情能被后代史家记载,所谓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也。然而,何谓真实历史?何谓历史之真相?只二十四史、大事年表、统计年鉴、历史教科书等才具有不容置疑的历史价值?
说起来我渐渐有一点感悟,一切有名望的史籍虽精确但单薄,而由真人的声息所累积起来的历史才具有更多的人情味,更多的血肉与混沌。这方面来说,小说竟是历史好的补充:小说中人物常以情感驱动其理性,小说的根基是个别与偶然,小说中摹画的环境与重建的细节正像是历史筋骨上的血肉,小说常常着意于还原某些混沌的真实。如若读过《重山》您竟也生出了与我相类的想法,甚至《重山》果真增益了您对某些历史的认知,我这写作者自然会多得一重快慰。
不过,您大可不必把以上所谓视角、所谓历史的讨论太当一回事。在我看来,对于《重山》,您只需把它当成文字编织起的大梦,它起先只是我的,不过当下您也有了份。
后,我想说,《重山》中的所有人物,无论是查德贤那样的小资产所有者,还是刚从漫长封建社会里觉醒而出的嫣蓉和沉香,还是邱忠孝那样的政权底层的小官吏,抑或是在乱世中苟且偷生的韩三省等,我都充满了怜惜与疼爱。如若不然,我也不会接纳他们,并在小说中将其呈现。长久以来,我都在想一个问题:千百年来,我们这多灾多难的民族家国何以能历劫难而不倒,遇坎坷而不败,迷失总片刻,寥落只暂且?如今,我私下以为,危亡间总能奋扬出伟力的,也许是这土地上千千万万个体所坚守的品质德行。比方说查德贤的仁厚贤良、刚直不阿,管家查亭林的道义忠贞,廖沉香的纯淑无碍,甚至韩三省这枭雄虽肉身时南时北,但根子里也会秉持做人的底线。多美啊,这些独立的个体!他们在命运面前不唯唯诺诺,敢于搏击抗争;他们觉知自我的本真,决意维护自我的完整,甚至命亦不惜也许这便是人这个物类的尊严所在;更也许,这是气节,是文化,是华夏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血脉。
感谢太白文艺出版社及本书编辑马凤霞女士对本书的辛劳付出。若非亲历,总以为出版界对新人新作多有敷衍,吝于劳顿。由是再谢。
关于小说《重山》
陕西文学先辈陈忠实先生之《白鹿原》情节约结于1949年,另一先辈路遥先生之《平凡的世界》情节开端于1975年,从《白鹿原》到《平凡的世界》,其间消失的二十多年里,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小说《重山》试图用文学的努力填补这段空隙,也算对那段变化剧烈、影响浩远的历史做些私人注解。
小说的主要情节肇始于1948年,收束于1968年。特殊在于,小说的后一卷作为尾声出现之内容为一篇虚构的2006年的新闻报道,其作用仅在于对小说主要线索之一的索宝线索绾结收束,并试图对小说前三卷之内容进行颠覆、再认与重构。
小说主体情节采用了多角度叙事的复杂方式:卷为小说主要人物查德贤的自述;第二卷为小说另两个重要人物沉香与韩三省的书信与日记,即他们的自述与互动;第三卷则通过查德贤的亲近者麦冬的视角对人物结局作终陈说。
与叙述角度匹配,小说三卷分述不同时间跨度:卷德贤说所涉主体内容约始于1948年春,止于1949年5月关中中部改天换地;第二卷沉香与韩老三通信与日记内容所涉时间跨度为1949年5月至1951年冬镇反运动如火如荼;第三卷麦冬说之内容时间为1951年冬至1968年夏文革期间。
无论叙述角度怎样变化,小说故事本核仍可称为个人命运变迁史。
卷。穆庄地主查德贤娶了不喜欢的的太太嫣蓉,他喜欢的是嫣蓉的表妹廖沉香,从而他又与嫣蓉的相好、沉香的救命知己韩三省时恨时惜。查德贤的管家时时希望给东家展演自己的忠贞刚烈,县长邱忠孝对查家及传说韩三省存于查家的财宝虎视眈眈,声言为共产党的道士清玄急于劝降查德贤,从而立下头功。卷结束之时,嫣蓉难产而死,保安团长韩三省裹挟欲加害查德贤之邱忠孝亡命,查德贤与沉香终究结合。
第二卷由三部分构成:沉香给韩三省的六封信,韩三省给沉香的六封信,沉香之六则日记。沉香六信主体为表达对韩三省之牵挂,并追述韩三省当年因救自己而堕入匪类的经过。韩三省之信写其逃亡经过,由其颠沛而知其情性。沉香六则日记写沉香与查德贤在新中国刚成立到镇反前之心理变化,由其所见、所为叹其所期与所失。
第三卷写韩三省逃亡多年后回穆庄,被当年从手中逃脱之邱忠孝跟踪并索要财宝。劫灾之后,管家救主舍命,沉香腹中婴孩惜亡,韩三省与邱忠孝在镇反运动中同被枪决。其后,1966年,造反派又为追索传言之韩三省财宝批斗查德贤,同场被批者尚有县委书记与公安局长,查德贤因受辱大闹批斗会,阴差阳错却害死管家的二儿子。1968年,沉香自挂桃枝。
第四卷。被认为捕风捉影之财宝在众人逝去之后重见天日。
由于小说十多年方备,线索颇多,情节繁复,盖难简言蔽之。望编辑不辞辛劳,通读全文,应有所获。若实难通看,私下以为第二卷与第三卷中有大量此前各文学成品中少见之内容与表述,可资先睹。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