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两位在党五十年的老党员——陈文宝、马世儒夫妇,整理了这本《不曾期待的灿烂》。他们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本书记述了他们伴随着时代的脚步,沐浴着党的阳光,走过70多年的生命历程:他们一起在家乡小镇读书,一起奔赴广阔的农村天地,又分别走进军营奋斗、前往高校读书,随后又共同在国家机关任职,他们走过千山万水,经历千锤百炼,为党的事业勤勉工作,奋斗一生,丰富的阅历拓展了他们的视野,打开了他们的胸襟,他们曾无数次在晨曦中追逐第一缕阳光,在晚风中欣赏美丽的夕阳,把平凡的日子过得色彩斑斓,于是有了生命中不曾期待的灿烂。本书既是对他们七十年人生脚步的回望与思考,一部家风家教的好教材,也是他们捧交给党的一份沉甸甸的人生答卷。
本书既是对马世儒、陈文宝夫妇七十年人生脚步的回望与思考,也是捧交给党的一份沉甸甸的人生答卷。 轻抚厚重的书页,七十年的人生画卷一幅幅浮现在眼前。他们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伴随着时代的脚步,沐浴着党的阳光,走过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的生命历程。
马世儒,1949年9月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68年插队落户吉林省怀德县响水乡,197□年加入□□□□□,毕业于吉林大学经济系,不错经济师。长期供职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原商务部、国内贸易部。曾任原商业部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教务处长,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水果蔬菜流通开发培训中心主任,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直属机关□□专职副书记,纪委书记,总社合作指导部巡视员。陈文宝,1948年3月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68年插队落户吉林省怀德县响水乡,1969年参加中国人民□□□第40军,1971年加入□□□□□。1979年转业。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不错经济师。长期供职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原商务部、国内贸易部,历任处长、副司长、司长,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书记、中国东盟农资商会会长。
自序
一、原生家庭
家乡小镇
父亲
母亲
大姐
属牛的机缘
兄弟姐妹
“端盘子”姑娘
天堂电话
“七一”话家风
儿时记忆
家庭变故
兄长之情
二、学生时代
优秀小学生
我们老三届
工农兵学员
铁军,你真棒!
知青岁月
文艺宣传队
师恩绵长
同学挚友
相约□0□0
激情在燃烧
三、职业生涯
立志从军
师部轶事
走进军部
再返连队
军歌嘹亮
重回机关
履职伊始
又入校园
理论研究
岗位转换
又进一步
回归总社
进入高校
管理社团
创建商会
四、异域撷风
欧洲行散记
日本印象
走进日内瓦
访俄克拉荷马
寻访德国
罗虚代尔寻根
都灵培训
俄罗斯之行
新德里会议
意外相逢
开普敦会议
南美印象
东欧掠影
感知泰国
五、平静的港湾
青梅竹马
珍贵的礼物
给女儿十三岁集体生日的信
七星拱月
家变奏曲
知心爱人
宝贝女儿
童真之趣
家庭述职
生活浪花
浪漫之旅
邂逅北美
向往澳洲
走近柬埔寨
璀璨的明珠
踏上宝岛的土地
香港情缘
六、品味生活
感悟“感恩节”
老李老马们
遭遇骨折
雪乡情思
年的味道
特别的派饭
不寻常的龙年
奢侈一把
汝瓷之美
洪湖情思
赤壁断想
怀念政治部
怀念培伦
七、静水流深
久违的宁静
养花种菜
客居狮城
才情衣裳
说起衣品
雅俗之间
致敬马克思
晚秋的枫
窗前玉兰树
手表情结
新发地情思
淡到□□的美丽
追逐出色的生命
不曾期待的灿烂
附录
关于诗
又见红高粱
寻找那方墨
妈妈针线板
忆草堂
永远的高一、一
端午节追思
年走了,又来了
出国门留别
漫步东海岸
雨季狮城
等风听雨
小花叶片
后记
家乡小镇
马世儒
离开家乡整整30年了,先是去省城读大学,后来赴京城任职。近10年又去了国外一些名城,但是,让我魂牵梦萦的还是家乡小镇范家屯。
小镇坐落在祖国东北的松辽平原上,恰在省城与县城中间,面积只有二三平方公里,人口也不过三四万。一条铁路从镇中穿过,将小镇分为南北两部分,镇上的人每天都可以看到那飞奔的列车。铁南面积大、相对繁华些,有镇上主要的街道和□□的商业街;铁北一条街,分布着几家工厂和车马店。
镇子里□大的企业是吉林省制糖厂。□□□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时,发现距“国都”新京(长春)30公里的范家屯镇交通便利,水质优良,周边又适宜种植甜菜,便在这里建造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制糖厂,糖厂派用了小镇大量的劳动力。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读中学时常去糖厂参加义务劳动,感受着机器的轰鸣和工人的力量。对于我这个未在工厂正式当过工人的人来说,这经历极其宝贵,以致后来一提及工厂,便不觉与当年所见所感联系起来。都说家乡的水甜,小镇的水是名副其实的。镇北有著名的八大泉眼。小时候,我曾想亲眼看看、亲口尝尝从泉眼流出的水,只看到像城里警察岗楼样的一个个小木屋,也没敢上前打扰。“文革”期间,□□□将镇上的父母官包围起来,要求改掉带有“四旧”色彩的范家屯镇名,镇长眼睛一亮,脱口说出叫“清泉镇”吧。□□□却把“红星镇”的大牌子挂在了镇政府的大门上,于是糖厂也更名为“红星制糖厂”。镇上另一有代表性的企业就是粮库,现在这座粮库已发展为国家粮食储备库。小镇归属的公主岭市是国家商品粮基地,粮食产量居全国前列。
小镇有三家百货商店,一色高大的平瓦房,也颇为壮观。儿时,我望着街上的几幢小楼兴叹,叹息它不像省城或县城那样的百货大楼。我离开小镇那年,其中一幢原为百货批发部的楼终于成为零售的百货大楼了,但可惜我未进去看看。
铁北有许多车马店,我在小镇生活的那些年家多住铁北。为完成学校统一布置的任务,我经常沿街拾马粪,然后送到校田地。新中国成立前小镇有全国闻名的大牲畜交易市场,我在小镇的年代交易活动已基本停止。听说改革开放后交易市场又恢复了,且成了小镇一景,有机会回去一定观光。
兴教、重教是小镇的良好传统。5所小学、3所中学,其中怀德三中是县重点中学,我们兄妹4人都从这所中学毕业升学。大哥是□□届初中毕业生,二哥是首届高中毕业生。自□0世纪50年代建校以来,三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业绩显赫、身居要职者不在少数。三中有一位任职30余年治学严谨、治校有方、德高望重的教育家朱维新校长。10多年前,我和先生回小镇,在街上偶遇老校长,古稀之年的老人用慈爱的目光望着我们说:“你们俩是我的好学生。”看得出,那一刻老校长很高兴,没有比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有出息更高兴的事。两年前,听到老校长逝世的消息,我内心痛苦了许久。 小镇人休闲的主要场所是一家电影院和一个工人俱乐部,还有一处袖珍公园。电影院和俱乐部又是全镇机关单位和中小学集会的地方。至于小公园,游人很少,与其说是休闲去处,倒不如说是小镇文明的象征之一。
想我生活在家乡的岁月里,小镇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色的步行族,提着铝饭盒上下班。傍晚,人们便三三两两在路边悠闲散步。小镇的天是那么蓝,云是那么白,空气是那么清新,水是那么甘甜。□0世纪80年代我去过厦门鼓浪屿,面对它,我如醉如痴,不仅因为它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更因为它有元首与平民一样的以步代车的那份恬静与平和。小镇虽难与鼓浪屿相比,但身处鼓浪屿,不知怎么我仿佛找到了当年在家乡小镇的感觉。
到北京□0多年来,只回过小镇3次,每次都是公务在身,匆匆而过。车过山海关,窗外掠过的一草一木,车轮碾过的每寸土地,都备感亲切。多少年来,我重复着一个梦,梦中回到了小镇,醒来时已是泪洒腮边。□0多年来,小镇不断有人来京看我,我总是蛮有情致地打问小镇的一切。从小镇人有声有色的讲述中,我得到了满足,仿佛触到了小镇的脉搏。小镇变了,地方大了,面貌新了;人多了,也神气了;楼多了,还像样了。铁南建了仿古一条街,颇具特色。但小镇的支柱产业是农业,工业薄弱,商业也欠发达。小镇人不好高骛远,而勤奋务实,因此,日子过得充实,有滋有味。市场经济大潮下的小镇从容,人亦从容。
50年前,父亲带着战争的创伤和全家6口人,推着一辆手推车,从兵荒马乱的长春逃难,步行30公里来到小镇,一眼看中了这个安静祥和的小镇,义无反顾地住下来,一住几十年。小镇的沃土、清泉养育了我。小镇给了我童年的欢乐,少年的憧憬和青年的激情。我期待着有机会回到小镇多住些时日,再细细地体味一下生我养我的家乡小镇。
(原栽《公主岭日报》1998年7月19日)
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