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如》是一本清新格调的散文集,作者以简单、干练的文字,将自己身边的点滴记载,犹如一缕清风,轻轻骚动着有同样感受的读者的心。这部散文集文笔优雅,从自己或身边朋友的事情折射了许多人生道理与箴言,读者读完《淡如》,也会在思想上得以更深一层的净化。
《淡如》里更多记录的是由陕北调到陕南工作后的一些事情,还有一部分是对作者成长过程中,一些个人喜爱的歌曲的诠释。
一直以为,形容说话做事无聊、淡而无味的程度可以说“如陕西浆水面的浆水”,还很想不通。浆水不淡啊?不但不淡,还很酸,所以才有清口、解暑、去腻的功效。直到写这篇前言时,才拍腿大笑,原来淡如浆水的浆水指的是浆布料的面浆水。哦!这个浆水是真的淡,如果浓的话,浆出来的布料就难以收拾,还容易产生折痕。
我的这本集子,我就叫它《淡如》了,取意就是淡如浆水,因为这本集子里的文字,都是我自己在2012年因工作调动到陕南后,业余时间对自己生活的一些记录。对我而言,就是一本生活日记,里面很多人和事,只有我自己感兴趣,愿意一遍一遍地翻阅回忆。而对于外人,这些事可不就是淡得跟浆水一样,毫无趣味。
我是一个非典型的农家子弟。为什么说是非典型农家子弟呢?因为在20世纪70年代,孩子的户口是随母亲的,我父亲是企业干部,而我的母亲是农业户口,我和姊妹们的户口就都是农业户口。母亲在农村有口粮地,就这样,我们随父亲在单位所在地就学、生活,农忙时节还要回老家耕种,所以我把这样的农民称呼为非典型农民。其中甘苦我就不多说了,大约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也都知道“黑人黑户”这个历史时期特定名词的含义。这里我提起这一段生活,只是对我这本集子里有些情绪的抒发做一个注脚,以便很多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人读后能理解到我一些细微的感触。
也是托父亲的福,我后来得以招工,跳出农门,成为一名铁路工人。我因有过艰苦的农村生活经历,倍加珍惜这份工作。经过努力,一步一步地走过这近三十年,成家立业,在大城市也有了自己的窝。如今,尤其在明月高照的夜里,在这个我以前只在广播里、书籍里知道的城市里,在自己家的阳台上静坐时,我总是清晰而恍惚:我现在拥有的这一切,是真实的吗?房间不用开灯,凭明月的光辉就能看清一切。我在我的领地梭巡,抚摸着屋里的一切,甚至靠在卧室门框上,看着熟睡的妻儿,总觉得这是一个不愿意醒来的美梦!是的,如果这一切都是梦幻,我愿意沉沉睡去,不愿意醒来,我怕一醒来又要面对吃不饱的日子,还要在数九寒冬给田地里堆肥,炎炎夏日在麦地里收割。
也就是每每有这样的回味时,使我更加对自己经历过的日子心怀感激。我觉得我生在70年代是个多么好的时间段,即使经历了劳苦,却不至于伤身。又赶上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享受到各种红利。这些经历,是80后、90后缺失的,2000年以后出生的人不可想象的。这种经历,让我有了应对困难的能力,也让我懂得珍惜当下美好的生活。所以,在我这本集子的文字里,更多的是对这种情绪的记录。
当然,这本集子里更多记录的是我由陕北调到陕南工作后的一些事情,还有一部分是对我成长过程中,一些个人喜爱的歌曲的诠释。总之都是个人的一些小情小调,当下不会成为市井传诵的流行,未来也不可能成为书架上的经典,真的只是我情绪的真实记录,如果恰好不引起阅读者的反感,我就心满意足了。爱好写作的人,都想写出传世的典籍,名扬千古。我也那样幻想过,但我更加了解自己是没有那样的才气的。我把我写的文字叫作文,就像小学生的作文,记录我一切淡如浆水的事情。我记录的喜怒哀乐都已过去,我看了后,只是能在脑海里回想起当时淡淡的印痕,合上书,吧嗒一下嘴,这过去的一切,可不就是淡如浆水!
迂蓬,1972年5月出生,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店头镇人。党员,研究生学历。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职工作家协会副主席,黄陵矿业集团职工作家协会主席。爱好写作,已出版散文集《爱莲堂夜话》《迂氏我闻》《一起听的曲》。
第一章 低眉敛
张岭的风
河向西流
桃花红菜花黄
紫了桑葚
安康的雨
六过凤凰
回到商洛
旬阳太极城
西城阁的月
流水的鱼
清澈的县河
双乳之间盛开的荷花
黎坪的雪
记忆当下的美好
干金散尽
第二章 有所思
与文学巨匠的一面之缘
睡在母亲身边
遍插茱萸
生命中的麦客
眼妈的油泼辣子
冷露无声
失落的校园
清照
管道升
致青涩的年少
走!去喝场大酒
走在咸亨酒店前的阳光里
链接
故园
我的房你的床
不赶趟
因为爱情
……
第三章 闲曲意
第四章 玩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