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时间就像一列火车,车轮碾过了日日夜夜,碾过了春夏秋冬。高速发展的 社会,每个人每天都忙忙碌碌,却不知道前方到底在哪里。高楼大厦替代了 大街小巷,机器流水线代替了手工作坊,科技的发展在加快生活节奏的同时 却少了那份温润的心情……回想过去的悠悠岁月,在我们记忆深处渲染着儿时美好生活的点点滴滴曾记否?春日的午后,卖小鸡的小贩的吆喝声回 荡在大街小巷;晚霞中,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伴随着袅袅的炊烟断断续续;炎炎夏日里,自行车载着装满冰棍儿的箱子,伴随着一声声悠远的冰棍儿……冰 棍儿……的叫唤;年关将至,各种售卖吃食玩意儿的小摊周围挤满了大人和孩童……
对于过去的岁月来说,那些在百姓生活中广为流传的手工技艺、百业行当,是一个个鲜活的文化符号,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心血,承载了太多人们难 以忘却的纪念,是人类精神的重要遗存。
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生活的巨变,时光深处的那些老工艺、老行 当、老字号,那些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老游戏、老物件等,正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老艺人人衰艺绝、老工艺失传掺假、老字号生存艰难等现象层出不穷。或许几十年后,我们只能在冰冷的文献资料中,寻找、追忆它们了。
古老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凝聚了无数匠人的坚持与守护,这里面有匠心,有文化意蕴。我们不该忘记,而是应该传承。如今,国家、社会和一些团体、个人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护这些传统工艺、行当、字号等。有感于此,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本人编写了这套中华传统文化品读系列丛书,从老工艺、老行当、老字号和老玩意儿四个方面,介绍了大量过去的民风民 俗、技艺传承等。
老工艺是我国自古至今传承不息的造物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生产生活的 经验和对美的追求,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工艺从衣、食、住、行、用等生活舞台的中央走向边缘,工艺传承和工艺文脉逐渐模糊、零落,面临断层、流失的危机。
老行当,是对社会上正在消失的各行各业的总称。不同职业的分工称为行,行当中所做的事,称为当。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很多当年的老行当都已渐渐没落,给我们留下难以忘却的日常生活场景。
老字号是当年商业才俊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发家史才得以终统领一方的行 业,其品牌也是为社会所公认的质量的同义语。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老字号显得有些失落,目前,全国各行各业共有老字号商家约1万家,到今天仍 在经营的却不到千家。
老玩意儿包括民间游戏、民间娱乐项目、民间物件等,它主要流行于人们的娱乐生活之中。民间游戏里的打瓦、拔老根儿、火柴枪等,现在的小孩子知道的很少了;民间使用的风箱、纸缸、煤油灯等,生活中也很少见了……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智慧的结晶,是时代的承载,也是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创造的标志,丧失了这些,就无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关系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关系着中国大国形象的展示。民间传统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宝藏。虽然时移世易,但值得永久保存、传承下去。
冯骥才提出:我们的民间文化太博大、太深厚、太灿烂,任何个人都无法承担这一伟大又艰巨的使命,需 要我们联合起来,深入下去,深入民间,深入生活,深入文化,深入时代。
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说过:如果有一天,中国重新成为世界强国,依赖的一定是我们的文化,而不是其他。
这套中华传统文化品读系列丛书,不仅可供曾经经历过、见证过那段载满历史记忆的岁月的过来人享受怀旧的乐趣,亦可以让没有经历过那段生活的人们了解曾经长期存在过的那些传统文化和文明。
读者通过本套丛书可以知道,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东方文明古国物产丰饶。中华传统文化是一 棵根深叶茂的大树,是国之瑰宝。
由于老工艺、老行当、老字号和老玩意儿品类众多,限于字数和篇幅,本套丛书只选取了精彩、有趣、贴近生活的部分,分门别类予以介绍,以飨读者。希望通过本套丛书,让更多的人关注民间传统文化,留住民族文化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