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都是我们的人》是 百年中篇小说名家经典丛书之一种。书稿收录的是艾伟较为早期的三部小说《到处都是我们的人》《小姐们》及《重案调查》。
前两篇侧重于叙事,有完整的故事,第三篇以复调叙述,更突显技巧;但无一例外,作者都在探索人性上积极努力。艾伟自述:我认为小说的首要责任是对人类存在境域的感知和探询。这些小说可以作为注脚。
《到处都是我们的人》是带有黑色幽默味道的写实作品,作者通过夸张变形的手法指向荒诞。《小姐们》制造了一个特殊的场景,冯家兄弟姐妹在母亲葬礼上一一登场,各种矛盾冲突、人物关系和性格逐一得到展示,作者并不以小姐为噱头,文字克制而有力量。《重案调查》的叙述类同于芥川龙之介的《莽丛中》(后来改编为电影《罗生门》),多种声音拼合出了人物有象征意义的一生。
★著名当代作家艾伟中短篇小说代表作
★著名评论家吴义勤精彩点评
★作者生活照片多帧
★精致小开本,好看好带
艾伟著《到处都是我们的人》为百年中篇小说名家经典丛书之一种。
一、该丛书是由当代著名评论家点评的涵括中国百年经典中篇小说、展示中国百年中篇小说创作实绩的大型文学丛书。
该丛书对五四以来中篇小说创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读者可以通过本丛书确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杰出中篇小说的阅读坐标。当代著名评论家何向阳、孟繁华、陈晓明、白烨、吴义勤对作品的文学价值以及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对文本进行了精彩点评,这对于读者欣赏把握这些经典作品起到了引导作用。
二、形式有突破。
丛书以作家分册,每册精选该作家经典、读者认知度高的作品。除经典作品以外,另附文学化的作家小传及作家图片若干幅。所附内容既可以为文学研究者、文科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对普通读者深入理解作家作品同样大有裨益。
三、所选作家有较大影响力。
艾伟,1966年生,浙江上虞人。现任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杭州市文联主
席,中国新生代代表性作家。
艾伟的小说创作丰富而深广,其笔触不仅延伸进历史,也敏锐地触及现实。历史与现实在他的笔下也并非呈现截然分离的状态或者二元对立的两极,而是在他建构起的寓言空间中水乳交融。历史与现实看似是一条时间轴上相距甚远的两端,但在艾伟的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会产生某种延宕和错位,从而逐渐显露出表象下的结构性认知。也在此意义上,作家对现实社会的反省和批判不仅停留于某一特定人物的品质或特定事件的前因后果,还透过形象和物象去追索造成这种普遍生存状态的现实境遇和历史因袭。
初读《到处都是我们的人》,与《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有异曲同工之意味。不过,艾伟比王蒙更决绝。王蒙至少留存有希望,年轻人的到来,或许会在一潭死水中激起浪花,艾伟却坚决道:到处都是我们的人。我们的人到底是怎样的人?其实这篇小说更像是一则黑色幽默,看似新写实般的手法,重点却并不在于描摹单位内部畸形的恋情,也不在于批判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而是揭示后革命时代的权力控制模式。所以,到处都存在的我们的人是金箍戴久了之后,即便有机会,也不愿意摘下的那样的人。小说的后,诗人小郁的出场很有深意。他曾是体制内的一员,后来脱离了这个环境。原本不受待见的诗人小郁,因为发了财,大家就比较服他。此时作为诗人的他在这个单位即将解体的时刻出现,为马上各奔前程的各色人提供了新的工作机会,但没有一个人愿意接受,都想依旧留在体制内。于是诗人小郁在主席台上做了一番激情演说。他说取经成功后,孙悟空不愿意将金箍取下来,是因为如果没有金箍,我就没有人管了呀,我就成了社会闲散人员,免不了要旧病复发,耍点流氓,未来没有保障啊。以此为寓言外衣,小郁进一步说道:你们就是长安的悟空啊!你们就喜欢那个金套子啊。所以,孩猴们,再见了,我不同你们玩了!小郁在这里似是扮演着启蒙者的角色,以期唤醒众人。先不论他是否有这个能力,其本身启蒙者身份的合法性就被怀疑。他在众人面前虚幻的地位,并不是依靠其诗人的特质获得,而是因为发了财,才暂时坐稳了这一位置。一旦他回归到诗人的身份,意图启蒙时,暂时坐稳的位置即刻瓦解。
《重案调查》这篇小说的寓言意味更加浓厚,透过一件性质恶劣的谋杀案,拨开杀人事件真相的同时,也层层揭露现实表象下的历史真相。小说开篇即为顾信仰自首的情节,警察从一开始的不理睬、不相信、不在乎,到看到血淋淋尸体后的震惊,采用悬置手法,层层拨开这一连杀两人的重犯顾信仰的塑造历史。在这篇小说中,艾伟采用了类似复调的叙事结构。通过嫌犯顾信仰的自白,其妻子、儿子的讲述,记者的调查,和叙述者的旁白等多重叙事声音的交织,共同还原杀人事件的真相。时间似乎并不对顾信仰构成本质意义,他更像是生活在历史中的人物。几十年如一日,独自坚守在小岛上生活,业余生活就是背诵《毛选》。离开小岛后,他无法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更无法与妻子、儿子融洽相处,顾信仰的信仰一次次坍塌。一方面顾信仰无法适应在资本逻辑、欲望逻辑下运转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他又无法控制自己原始的欲望,情不自禁地想要向其靠拢。于是他成了一个矛盾、分裂的精神不正常人员。小说虽然名为重案调查,但核心本质却并不在案件的真相,不在顾信仰的妻子是否真的出轨,不在顾信仰是否行为不检点,不在晚报记者所报道是否属实,重要的是什么样的历史因袭塑造了这形形色色的人和花花绿绿的物。
《小姐们》将《重案调查》的思考进一步加深,欲望逻辑、资本逻辑在戕害人性的同时,是否存在解放人性的另一重合理性呢?!母亲的去世,将冯兆娟兄弟姊妹四人又重新召集在了一起。母亲辛苦拉扯四姐弟长大,却又强势而专横。大哥兆根因为母亲的束缚终身未娶,但母亲对他的控制又何尝不是一种保护。大姐兆曼逃离了母亲的掌控进入到城市,成了卖淫组织的老板。大姐似乎成功反抗了母亲,却又陷入另一重人性的悖论。在回乡为母亲奔丧的时候,兆曼甚至带来了几个她手下的小姐。小弟兆军受母亲偏爱,却成了一个在村里无所事事的二流子。母亲丧事期间不仅自己和大姐带回来的小姐们厮混,甚至拉起了皮条。小女儿兆娟听从了母亲的意见,毕业后回到乡村当了一名老师,但婚姻生活因为分居两地并没有多少幸福可言。对于死亡,中国人原是充满了敬畏。但一场庄严的奔丧,却成为人性沦丧的表演场。轮番登场的众人丑态毕现。乡村与城市、小姐与村民此时都不再是道德的两极,而共同下场参与了这场表演,似乎不分彼此。历史的乌托邦崩塌,现实的斗兽场角逐激烈。的例外似乎只有兆娟十几岁的儿子红宇。但这个少年对城市和小姐们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又使得整个小说暧昧不明。
艾伟,1966年生,浙江上虞人。现任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杭州市文联主席,中国新生代代表性作家。著有中短篇小说集《乡村电影》《小姐们》《水中花》《水上的声音》《战俘》《整个宇宙在和我说话》等,长篇小说《越野赛跑《爱人同志》《爱人有罪风和日丽《盛夏x南方》等。其作品常常穿梭于历史的迷宫,解构英雄、重塑革命,对人性进行勘探,对灵魂进行拷问,极有思想深度和艺术深度。
其作品多次获得各种奖项:第二届《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双年奖,第三届郁达夫小说奖短篇奖,第五届汪曾祺文学奖,《小说选刊》受欢迎奖等,其作品还多次荣登中国小说学会年度小说排行榜。
到处都是我们的人
小姐们
重案调查
寓言空间的建构艾伟中篇小说简论
吴义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