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既是先秦时代的中国文学经典,更是轴心时代的中国哲学高峰。中国人将个体精神自由标举为人的生命价值,自庄子始。中国人将自由精神升华为一种系统的思想学说,进而发展为一个独立学派,以《庄子》成书为标志。
《庄子》早成书于战国,汉代,还是晋代?《庄子》是出自庄子一人之手,还是由庄子亲撰篇什与弟子后学所撰篇什合订而成的学派总集?内外杂的分类是自始即然,还是逐渐形成的?今本三十三篇的《庄子》与史籍所载五十二篇的《庄子》,差别仅在于篇数吗?《庄子》各篇的主旨和思想精髓何在,作者是谁?这是中国文化史上聚讼千年的一系列谜案。
本书充分吸收历代庄学名家的研究成果,对《庄子》全书作系统注解、疑难辨析、全文翻译,完整揭示了《庄子》的自由精髓,并着重在详悉考证和精深辨析的基础上,复原了被郭象遮蔽了一千七百多年的战国《庄子》初始本、西汉《庄子》大全本的篇目分类和整体概貌,考定内七篇为庄子亲撰,外杂篇无一庄撰,澄清了学术史上历代争论不休的诸多庄学难题。
1.从目录到正文,都迥异于其他《庄子》注本
经作者严密考证,本书证明今本《庄子》从篇目分类到各篇白文均非旧貌,是被西晋郭象删改、裁剪、重新编排后,由五十二篇大全本变异而来的三十三篇删残本。本书力图复原《庄子》篇目和文本旧貌,努力依照战国《庄子》初始本、西汉《庄子》大全本两大历史版本之体系逻辑确立本书目录结构,因而全书面貌一新,与其他《庄子》注本迥然不同。
2.本书再现战国《庄子》1.0版、西汉《庄子》2.0版真容
经作者细致考证,本书全部复原战国《庄子》1.0版内篇七、外篇二十二共29篇篇目,除《曹商》《惠施》等极少数残篇之外,基本复原其全部白文。全部复原西汉《庄子》2.0版52篇篇目,并辨明西汉《庄子》大全本(即2.0版)52篇,为战国《庄子》初始本(即1.0版)29篇与西汉大全本新增23篇(即新外篇六、杂篇十四、解说三)之总和;新增篇目中,基本复原11篇白文,《马捶》1篇为残篇,《阏弈》等5篇有少量佚文,《子胥》等6篇仅存其目。
3.作者汇通易老庄,打通文史哲,为《庄子》注入现代理性和逻辑力量
本书作者张远山向以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令人惊叹,并获当代中国有逻辑思维能力的作家之誉,他终身嗜读不倦,博及中西文史哲经典,遍涉中外诸子百家,创立新庄学、新老学,贯通夏、商、周三易,创立伏羲学。本书为作者以现代理性和逻辑,重新诠释《庄子》及一切先秦经典的典范之作,为当下读者接引来了中国轴心时代的自由火种和至真智慧。
修订版序:《庄子》1.0版、2.0版失而复得记
《庄子》诞生于两千三百年前的战国时代,是文哲合璧的汉语,抵达了轴心时代中国哲学、中国文学的双重。两千年来,赢得了吕不韦、贾谊、刘安、司马迁、嵇康、阮籍、陶渊明、李太白、苏东坡、金圣叹、曹雪芹、鲁迅、郭沫若等无数中国哲人、文人的倾心宝爱。五百年来,又赢得了布莱希特、博尔赫斯、王尔德、卡夫卡等无数外国哲人、文人的极致推崇。
庄周(前369前286)化蝶以后,《庄子》共有三大版本:战国晚期的《庄子》1.0版,西汉早期的《庄子》2.0版,西晋至今的《庄子》3.0版。
战国晚期的《庄子》1.0版,由庄子再传弟子、中山公子魏牟(前320前240)编纂,即魏牟版《庄子》初始本,共计二十九篇,五万余言。
魏牟之后,战国晚期的吕不韦之《吕览》,荀况之《荀子》,韩非之《韩非子》,西汉早期的韩婴之《韩诗外传》,贾谊之《吊屈原赋》、《鵩鸟赋》,大量钞引魏牟版《庄子》初始本,至少钞引了二十九篇中的二十七篇。
西汉早期的《庄子》2.0版,由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2)编纂。刘安酷爱魏牟版《庄子》初始本,于是广泛搜罗秦汉之际慕庄后学的仿庄之文,编纂了刘安版《庄子》大全本,共计五十二篇,十余万言。比魏牟版多了二十三篇,四万余言。
刘安之后,西汉中期的司马迁(前145前90)在《史记》中著录了《庄子》十余万言。西汉晚期的刘向(前77前6)、刘歆(前5023)父子在《别录》、《七略》中,东汉早期的班固(3292)在《汉书》中,也都著录了《庄子》五十二篇。西晋早期的司马彪(?306)和孟氏的《庄子注》,又都全注了五十二篇。两汉、魏晋的无数士人,大量钞引刘安版《庄子》大全本,几乎钞引了五十二篇中的每一篇。
魏晋竹林七贤全都酷爱《庄子》,嵇康(224263)以庄周为吾师,阮籍(210263)以庄周为模则。《世说新语》的魏晋风度,正是源于《庄子》的绝世风采。然而嵇康宣布非汤武而薄周孔,拒绝与司马氏合作,遂被司马氏以言论放荡,非毁典谟的罪名公开诛杀。嵇康临刑之前,索琴演奏《广陵散》,奏毕仰天浩叹:《广陵散》于今绝矣!其实真正的损失并非《广陵散》从此绝矣,而是《世说新语》的魏晋风度和《庄子》的绝世风采从此绝矣。
嵇康被诛当年,同样拒绝与司马氏合作的阮籍也抑郁而死,竹林七贤随即分化瓦解。刘伶撰写了《酒德颂》,喝酒装疯。阮咸发明了阮咸琴,弹琴卖傻。山涛、王戎主动与司马氏合作,向秀被迫向司马氏屈服。
向秀(227272)撰写了《思旧赋》,所言悼嵇生之永辞兮,伤悼嵇康拒绝与司马氏合作而死;所言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寄余命于寸阴,请求嵇康原谅自己被迫向司马氏屈服。向秀被迫向司马氏屈服的标志性事件,就是选注《庄子》,曲解庄学,违心表白与嵇康、阮籍划清界限。然而寄余命于寸阴的向秀,在嵇康、阮籍死后延命九年,即悒郁而卒,年仅四十六岁。向秀《庄子注》既未完成,更未流布。向秀死后,西晋儒生郭象(252312)窃取了尚未流布的向秀《庄子注》,在其基础上完成了郭象《庄子注》。
成书于南朝的《世说新语·文学》如此记载郭象剽窃向秀案:
初,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要。向秀于旧注外为解义,妙析奇致,大畅玄风,唯《秋水》、《至乐》二篇未竟而秀卒。秀子幼,义遂零落,然犹有别本。郭象者,为人薄行,有俊才。见秀义不传于世,遂窃以为己注,乃自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余众篇或定点文句而已。后秀义别本出,故今有向、郭二《庄》,其义一也。
成书于唐朝的《晋书·郭象传》记载更详:
郭象,字子玄,少有才理,好《老》、《庄》,能清言。太尉王衍每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州郡辟召,不就。常闲居,以文论自娱。后辟司徒掾,稍至黄门侍郎。东海王越引为太傅主簿,甚见亲委,遂任职当权,熏灼内外,由是素论去之。永嘉末病卒,著碑论十二篇。先是,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统。向秀于旧注外而为解义,妙演奇致,大畅玄风,唯《秋水》、《至乐》二篇未竟而秀卒。秀子幼,其义零落,然颇有别本迁流。象为人行薄,以秀义不传于世,遂窃以为己注,乃自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余众篇或点定文句而已。其后秀义别本出,故今有向、郭二《庄》,其义一也。
郭象剽窃向秀案,虽被正史、野史定为无法推翻、难以洗地的铁案,但是一千七百年来,这一汉语史学术不端的作案细节始终不详,《庄子复原本》是详尽探明作案细节的卷宗。
西晋至今的《庄子》3.0版,正是郭象《庄子注》的郭象版《庄子》删残本,共计三十三篇,六万余言;比《庄子》2.0版少十九篇,四万余言。郭象不仅删除了十九篇,还对删存的三十三篇进行了全方位的整容毁容,比如把儒墨改为杨墨,把达人改为大人,把自适改为自得,等等,于是《庄子》丧失了本来面目,成了反《庄子》的伪《庄子》。郭象删残整容之后,再予全面反注,比如厚诬道家集大成者庄子否定道之存在,把无待逍遥反注为得其所待然后逍遥,把庄学四境反注为小大二境,等等,于是郭象以后的庄学,彻底违背了庄子本义,成了反庄学的伪庄学。
西晋至今一千七百年,酷爱《庄子》的中外名人和普通读者,无论是李白、苏东坡、金圣叹、曹雪芹,抑或布莱希特、博尔赫斯、王尔德、卡夫卡,所读《庄子》都是郭象整容反注的《庄子》3.0版。如果用《庄子》1.0版的东施效颦寓言来做比方,那么战国原装的《庄子》1.0版就是天然西施,西汉重装的《庄子》2.0版就是盛装西施,西晋改装的《庄子》3.0版就是塑料东施。
我治庄四十年(19822021),发现了西晋至今无人知晓、彻底沉入历史忘川的《庄子》1.0版、2.0版,完成了毕生为重要的著作《庄子复原本》。书中完整呈现了《庄子》1.0版、2.0版的绝世风采,包括郭象删除的十九篇,其中八篇有较为完整的残篇,五篇有数量不等的佚文,六篇存目。经过逐字逐句逐篇的校勘复原,《庄子》1.0版的天然西施,《庄子》2.0版的盛装西施,宛在眼前。
2010年,《庄子复原本》初版问世,受到了庄学之友的热烈追捧,迅速脱销。此后十年,二手书越来越贵,低则三五千元,高则八九千元,导致盗版猖獗。很多读者不愿购买劣质盗版,不得不手抄全书。由于此书,我被读者称为二手书贵的在世作家。
2019年,天喜文化鉴于读者的殷切期盼,决定推出我的庄学三书十年典藏版。2020年2月推出二书,即《庄子传》的修订典藏版《相忘于江湖:庄子与战国时代》,《庄子奥义》的修订典藏版《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庄子奥义》,迅速登顶各大平台的新书畅销榜,短期内两次加印,随即启动《庄子复原本》的修订典藏版。
经过一年的全面修订和精心编辑,天喜文化将于2021年7月推出《庄子复原本》的修订典藏版。
庄学三书的修订,以《庄子复原本》为全面,已与初版迥然不同。
我修订了全书的所有部分,包括《庄子》1.0版、2.0版的白文、题解、今译、注释、校勘、辨析、附论,绪论一《初始本编纂者魏牟论》,绪论二《魏牟版初始本篇目考》,绪论三《刘安版大全本篇目考》,余论《〈庄子〉佚文概览》。附录和索引也做了全面升级。
初版绪论一《初始本编纂者魏牟论》,仅列魏牟史料十四条,修订版增至十七条。新增三条中至为珍贵的一条,出自早于刘安的西汉枚乘《七发》,是目前所知连言庄周、魏牟的史料,也是战国荀况《非十二子》所言它嚣、魏牟实为庄周、魏牟的坚实史证。
修订为彻底的,是五十二篇的题解,也是我满意的部分。
初版对僻字均未注音,修订版对僻字均予注音,便于读者诵读。
初版仅有《阏弈》、《游凫》、《庄子后解》、《庄子略要》四篇的佚文,修订版新增《子胥》一篇的佚文。初版的佚文注而不译,修订版的佚文新增今译,便于读者理解。
初版的补脱文、删衍文、订讹文、厘正误倒、调整错简,不尽恰当,既有漏校,也有误校,还有引用文献错误,修订版做了补校、新校、重移、撤销、订正。
初版直接引用了陆德明、陈景元、郭庆藩、王先谦、刘文典、王叔岷等历代名家的校勘,但未核对历代名家的引用文献,保留了历代名家的引用错误。修订版核对了历代名家引用的每条文献,纠正了历代名家的大量错误。
附录部分,《三大版本分类篇目表》,《崔譔选注本分类篇目表》,《向秀选注本分类篇目表》,全都做了修订补充。《魏后刘前五子钞引魏牟版详表》,补充了若干新条目。
索引部分,《〈庄子复原本〉校勘统计》标出了修订版与初版的校勘数字,《〈庄子复原本〉初版订正》标出了修订版与初版的具体差异。
内七篇的白文字数,初版是13798字,修订版是13800字,多了2字。外杂篇的白文字数,初版是51710字,修订版是51716字,多了6字。内外杂四十一篇(郭象版三十三篇范围)的总字数,初版是65508字,修订版是65516字,多了8字。后者比北宋陈景元版多1字,比清代郭庆藩版、王先谦版多六百余字。
本书责编王业云和本书外校吴剑文发现了初版的很多瑕疵,提出了大量的合理建议,我均择善采纳,融入全书。书中未能逐一标明,在此一并致谢。尤其感谢董曦阳先生和天喜同仁的齐心协力,确保了庄学三书修订典藏版的精良品质。
唯愿郭象之后一千七百年失而复得的战国《庄子》1.0版、西汉《庄子》2.0版,彻底淘汰西晋至今的《庄子》3.0版,有助于庄学之友直面轴心时代的文哲圣典,有助于中华民族实现华夏文明的伟大复兴。
2021年2月25日五十八周岁生日
初版序言:复原《庄子》,正本清源
《庄子》共有三大版本。
魏牟版《庄子》初始本,二十九篇,五万余言,成书于两千三百年前的战国末期。庄子所撰内篇七,仅有庄殁以前史实,无一庄殁以后史实。弟子蔺且、再传弟子魏牟等撰外篇二十二,多有庄殁以后史实,无一魏殁以后史实。
后于魏牟、先于刘安的吕不韦、荀况、韩非等先秦士人,贾谊、韩婴等汉初士人,所见均为魏牟版《庄子》初始本,并且大量钞引,涉及外篇二十二之每一篇。由于司马迁、刘向、刘歆、班固、高诱等两汉士人妄言宋人庄周著书十余万言、五十二篇,妄言魏牟先庄子,庄子称之,导致千古不知《庄子》初始本,更不知编纂者是庄子再传弟子、中山人魏牟。
刘安版《庄子》大全本,五十二篇,十余万言,成书于两千二百年前的西汉初期。比魏牟版晚出百年,多二十三篇、四万余言:慕庄后学所撰新外篇六、杂篇十四,刘安所撰解说三。多有魏殁以后史实,无一刘殁以后史实。
刘安版取代魏牟版,成为刘安以后、郭象以前的通行本。后于刘安、先于郭象的西汉司马迁、刘向、刘歆、扬雄,东汉桓谭、班固、高诱,魏晋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司马彪、孟氏、崔譔、向秀,所注、所引、所论、所读都是刘安版《庄子》大全本。
由于刘安以后的司马迁、刘向、刘歆、班固、高诱等两汉士人之妄言,导致后世误以为《庄子》大全本的十余万言、五十二篇均为庄子所撰,导致千古不知《庄子》大全本的编纂者是先于司马迁的淮南王刘安。
郭象版《庄子》删改本,三十三篇,六万余言,成书于一千七百年前的西晋初期。比刘安版晚出五百年,少十九篇、四万余言:外篇四(魏牟版),杂篇十二(刘安版),解说三(刘安版)。又大肆篡改,任意妄断,全面反注。刘安版外杂篇中所有明显的庄殁以后史实,均被郭象删除,导致后世注家长期误视外杂篇均为庄撰,长期误视郭象之反注即庄学之真义。
郭象版导致刘安版于唐宋亡佚,导致司马彪、孟氏的刘安版全注本亡佚。郭象以后的注家,所注、所引、所论、所读都是郭象版《庄子》删改本。
由于郭象版逆淘汰了刘安版,成了后世传本,历代注家不得不盲信郭象版伪原文,不得不盲从郭象伪庄学。不盲信不盲从者,由于不知郭象如何删改加工,因而难弃郭版伪原文,难废郭象伪庄学。唯有复原魏牟版、刘安版原貌,弄清郭象版的删改细节,才能廓清历史迷雾,不被郭象继续愚弄。
本书正编,复原魏牟版初始本。本书附编,复原刘安版大全本。
复原的主要工作,是钩稽考定郭删十九篇的篇目及其分类,从而考定刘安版五十二篇的篇目及其分类,进而考定魏牟版二十九篇的篇目及其分类,后把今存原文归入原初篇目和原初分类。
复原的次要工作,是校勘今存原文:补脱文663字(初版同),删衍文330字(初版340字),订讹文501字(初版504字),更正误倒57处(初版58处),移正错简150字(初版116字)。脱文、衍文、讹文,或为郭象所删、所增、所改,或为郭象追随者所删、所增、所改。郭象仅是篡改《庄子》的始作俑者,而非终结者。
北宋陈景元统计,郭象版《庄子》三十三篇,总计65923字(可能计入篇名78字)。据我统计,清末郭庆藩《庄子集释》和王先谦《庄子集解》,不计篇名的三十三篇原文总计65181字、65149字,比陈景元本分别减少了742字、774字。足证今日的郭象版《庄子》,已非昔日的郭象版《庄子》。
郭象篡改原文,旨在为反庄学的郭象伪庄学制造伪证,然而经过篡改的郭象版《庄子》原文,与郭义仍有极大抵牾。郭象追随者根据郭象反注,变本加厉地篡改、删除不合郭注的郭象版《庄子》原文,乃至篡改郭象注文,为全面对立的庄义、郭义竭力弥缝,为反庄学的郭象伪庄学制造更多伪证,于是郭象版《庄子》越来越伪,也与郭义日益水乳交融。经过一千七百年的层累造伪,郭象版《庄子》终于成了面目全非的伪《庄子》。由于庄学不符合君主专制时代的政治正确,而反庄学的郭象伪庄学符合君主专制时代的政治正确,因此郭义遮蔽庄义,成了旧庄学的至高权威。
复原本五十二篇靠前的四十一篇(范围与郭象版三十三篇重合,因为外杂篇的旧十六篇被郭象拼接成了新八篇),不计篇名总计65516字(初版65508字),比陈景元本少407字。由于复原本删衍文330字,而陈景元本已有大量衍文,因此陈景元本减去衍文或许只有65593字,仅比复原本多77字。由于陈景元的统计可能计入篇名78字,因此陈景元本可能比复原本少1字。复原本65516字,比郭庆藩本多335字,比王先谦本多367字,而且复原本所删衍文330字,郭庆藩本、王先谦本基本均有,因此复原本比郭庆藩本、王先谦本多六百余字。仅论原文字数,复原本接近北宋陈景元本。若论篇目分类,复原本附编接近西汉刘安版概貌,复原本正编接近战国魏牟版旧观。
今存史料和文献征引,完全支持复原本的篇目及其分类。目前出土的《庄子》简牍仅有四篇,也完全支持复原本的篇目及其分类。1988年湖北江陵张家山136号汉墓出土了《盗跖》残简,下葬时间为汉文帝前元七年至十三年(前173~前167),刘安七岁至十三岁。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1号汉墓出土了《则阳》、《外物》、《让王》残简,墓主汝阴侯夏侯灶卒于汉文帝前元十五年(前165),刘安十五岁。二墓下葬之时,刘安均未成年,尚未编纂《庄子》大全本,因此二墓出土的四篇,均属本书考定的魏牟版外篇(刘安版均保留于外篇,郭象版均移至杂篇)。若有新的考古发现,必将继续支持复原本。
2009年9月14日初稿
2021年2月18日修订
张远山
1963年生于上海,1980年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开始废寝忘食地阅读,日读18小时,以读哲学书为主,其他文理经典为辅。至1984年大学毕业,仍与公元前中外诸子纠缠不休。预计完成读书计划尚需十年,于是一边教书,一边按计划继续读书。从1980年到1994年,15年间日读不辍,不看电视、不读报纸、不闻文坛聒噪,唯以桥牌、围棋略作调剂。
1995年按计划离职开笔写作,1999年4月出版部先秦思想札记,至今已出版哲学、史学、文学著作18部,海内外版本33种。
研究先秦道术(前2070年前221年),创立新庄学、新老学,遍涉诸子百家,厘清战国讹史,代表作《相忘于江湖:庄子与战国时代》、《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庄子奥义》、《庄子复原本》修订典藏版、《老庄之道》、《老子奥义》(即出)等;研究华夏古道(前6200年前2070年),创立伏羲学,解密伏羲太极图、伏羲六十四卦,贯通夏《连山》、商《归藏》、周《周易》,梳理炎黄史,破译陶器、玉器、青铜器纹样,代表作《伏羲之道》、《玉器之道》、《青铜之道》(即出)等。另有《庄子外杂篇精义》、《战国秘史》等十余部著作待出版。
目录
凡例//I
修订版序 《庄子》1.0版、2.0版失而复得记//III
初版序言 复原《庄子》,正本清源//IX
绪论一 初始本编纂者魏牟论
弁言 权威谬见,误导后世//003
一 中山王子,崇信公孙//004
二 亡国之后,改宗庄学//007
三 西会秦相,东晤赵相//008
四 重逢公孙,极赞庄子//010
五 再次过赵,讽喻赵王//011
结语 弘扬庄学,天下一人//012
绪论二 魏牟版初始本篇目考
弁言 魏后刘前,五子钞引//017
一 《荀子》钞引《庄子》初始本//017
二 《韩非子》钞引《庄子》初始本//019
三 《吕览》钞引《庄子》初始本//022
四 贾谊、韩婴钞引《庄子》初始本//023
五 五子钞引,篇目总汇//024
结语 魏版《庄子》,迅速传播//026
正编 魏牟版初始本(二十九篇)
正编上 魏牟版内篇七
逍遥游//029
齐物论//055
养生主//111
人间世//125
德充符//162
大宗师//188
应帝王//239
正编下 魏牟版外篇二十二
寓言//263
山木//281
达生//310
至乐//341
曹商△//357
秋水//373
田子方//409
知北游//426
庚桑楚//467
徐无鬼//485
管仲△//506
则阳//533
外物//571
让王//601
盗跖//640
列御寇//658
天下//671
惠施▲//714
宇泰定△//729
胠箧//749
天地//766
天运//785
绪论三 刘安版大全本篇目考
弁言 《庄子》大全本先于《史记》//825
一 大全本编纂者必为刘安//826
二 刘安版新增二十三篇//828
三 郭象版删除十九篇//830
四 三大版本史实、钞引异同//836
附编 刘安版大全本(新增二十三篇)
附编上 刘安版新外篇六
骈拇//841
马蹄//855
刻意//864
缮性//873
在宥//884
天道//911
附编下 刘安版杂篇十四
说剑//945
渔父//955
泰初△//970
百里奚△//998
子张△//1011
马捶▲//1026
阏弈▲//1031
游凫▲//1034
子胥▲//1038
意修▲//1040
卮言▲//1041
重言△//1042
畏累虚▲//1043
亢桑子▲//1044
刘安版附录 解说三
庄子后解▲//1047
庄子略要▲//1049
解说第三△//1051
余论 《庄子》佚文概览
弁言 佚文可窥刘安版概貌//1055
一 佚文多涉庄后史实//1055
二 佚文多合郭述理由//1058
三 佚文不合郭象之义//1060
四 佚文属于裁剪弃余//1063
五 佚文明篇目而难补//1064
六 佚文可补庄子生平//1065
七 佚文可证郭象反注//1067
八 佚文可解庄学疑难//1069
九 佚文可证已知庄义//1070
十 佚文可补今缺庄义//1071
结语 佚文极少违背庄学//1072
附录·索引
附录一 三大版本分类篇目表//1077
附录二 外杂篇无一庄撰六类内证表//1083
附录三 钞引魏牟版、刘安版异同表//1085
附录四 魏后刘前五子钞引魏牟版详表//1087
附录五 庄学分段年表//1104
附录六 本书参考文献//1109
索引一 《庄子复原本》人物索引//1118
索引二 《庄子复原本》君侯索引//1129
索引三 《庄子复原本》寓言索引//1132
索引四 《庄子复原本》动物索引//1135
索引五 《庄子复原本》植物索引//1138
索引六 《庄子复原本》校勘总汇//1141
索引七 《庄子复原本》校勘统计//1183
索引八 《庄子复原本》初版订正//1186
索引九 《庄子复原本》主要辨析//1189
初版跋语 直面《庄子》,突破遮蔽//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