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新文化官网
馆配数据采访
在线客服
欢迎进入网上馆配会荐购选采服务平台 图书馆单位会员
注册
图书馆读者/馆员
登录
首页
平台现货书目
中图法目录
出版社目录
拟出版书目
基教幼教目录
数字资源目录
平台使用指南
平台介绍
书单推荐
更多
·科学出版社精品典藏
·清华大学出版社—2024年度好
·二十四节气 | 立春
·二十四节气│大寒
·二十四节气│小寒
·二十四节气 | 冬至
·二十四节气 | 大雪
·预售 · 年度重磅报告 | 202
新书推荐
更多
·机械设计手册(第七版)
·山东馆藏文物精品大系·青铜
·ChatGPT+AI文案写作实战108招
·数字文化的崛起
·一本书读懂30部社会学名著
·通信电子战工程
·DK时间线上的全球史
·共享现实:是什么让我们成为
整合式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式的探索:一项基于大学工科生通识教育的研究
定 价:108 元
当前图书已被 27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作者:黄振中 著
出版时间:2021/10/1
ISBN:9787520183895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图法分类:
G649.21
页码:
纸张:纯质纸
版次:
开本:16开
9
7
1
8
8
7
3
5
8
2
9
0
5
内容简介
序 言
作者介绍
目 录
本书总结了整合式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式在大学工科生通识教育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在系统梳理大学生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历史、主要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本书从学习科学的视角出发,提出了该模式。其以多类型学习活动的模块化和链式组合为基本结构,整合运用对话、探究和情境化等核心教学策略。
前言
培养创新人才极具挑战,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任。教育是传承的事业,绝不能因陋守旧、五丈灌韭。对于工程教育而言,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更是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障。
独立思考、善于反思、勇于质疑等思维品质是创新的重要基础,并集中体现为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源远流长,其价值已得到全球教育界的普遍认可。与此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教育实践也不断深入。就我国高等教育现状而言,如何面向大学生群体进行系统和有效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仍需要更多基于教学实践的深入探讨。本书聚焦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主要以大学工科生为例,探索建构符合中国大学批判性思维教育实践的创新教学模式,并尝试通过实际教学验证其效果。
本书遵循教育设计研究方法的一般原则,提出了一种整合式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式(Integrated Teaching Mode for Critical Thinking, ITCT),旨在将批判性思维培养整合到高校通识教育情境中。本书系统梳理了批判性思维的内涵流变和研究脉络,深入比较了批判性思维培养的不同培养方法,以学习理论的视角综合解析了批判性思维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以多元学习活动的模块式整合为基本原则,采用学习活动链的设计思路,综合运用对话、探究和情境化等核心方法,建构能整合课程既有框架的、能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整体性学习情境,从而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书在ITCT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以T大学一门通识教育核心读写课为案例,结合课程实际进行了具体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将选课学生分为3组,依据ITCT提供不同程度的设计干预。综合定性和定量数据分析,研究者发现案例课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其综合批判性思维能力有所提升;ITCT模式干预程度组学生能力的提升效果相对明显,整合式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式总体上是有效的。在此基础上......
黄振中,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清华大学管理学硕士和教育学博士。曾多年从事人力资源开发和在线教育等工作。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讲师。目前主要关注课程与教学论、学习科学、儿童早期发展与终身教育等领域。
第1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核心概念
1.3 研究问题与研究设计
1.4 研究意义
第2章文献综述
2.1 20世纪以来批判性思维的研究进展
2.2 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2.3 我国批判性思维研究的进展
第3章整合式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
3.1 ITCT的基本结构
3.2 ITCT的概念内核
3.3 ITCT的理论基础
3.4 ITCT的设计原型
第4章整合式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4.1 ITCT应用实施的总体安排
4.2 阶段:提出问题与评估论证
4.3 第二阶段:论证建立与自我反思
第5章整合式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式的效果分析
5.1 数据搜集的方法与工具
5.2 期初与期中的学习情况
5.3 期末学习情况与效果分析
5.4I TCT的关键环节分析
第6章结论与建议
6.1 ITCT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6.2I TCT模式的总体有效性
6.3 讨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A 相关量表
附录B 作文评分标准和要求
附录C 访谈工具
附录D 小班课程学习活动汇总表示例
附录E 课程设计与助教指导手册(节选)
你还可能感兴趣
应用文科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理念、模式和实践
应用型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延续与变迁: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探究
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机制与路径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教育评估指标研究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与工程师注册制度衔接问题研究
我要评论
您的姓名
验证码: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