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了全面梳理我国高铁工程技术创新成果、系统总结建设经验、推进高铁持续创新,国家铁路局组织一批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编写了高速铁路工程技术创新丛书,并请高铁工程领域资深权威专家全程指导、审定把关。丛书共31册,本书为丛书之一。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关键基础设施,也是新时代新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已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载体。随着国家交通强国战略的深化落实,铁路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地位进一步被巩固,在货物运输、物资调配、旅客输送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2020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数达到3.8万公里。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络全面贯通,不仅拉近了沿线城市的空间距离,促进了人口和资源的快速流动,更驱动了全国的经济脉搏,而且我国正在加密建成一张全面覆盖中西部地区的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络,中国高速铁路在一路领跑中不断提速升级,为经济发展持续提供新动能。
目前,我国不仅是路网规模庞大的国家,也是全球范围内高速铁路技术体系完善的国家。随着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未来高速铁路的规模的不断扩大,高速铁路的运行安全和效率等挑战会越来越严峻。我国铁路信息化历经近四十年的建设,围绕运输生产、经营开发、资源管理、建设管理、战略决策和综合协同等业务领域构建了多个覆盖全路的业务信息系统,产生并积累了海量的旅客出行、运营维护、安全监测和工程建设等相关数据,为我国高速铁路技术的持续领跑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因此,对这些数据进行准确地采集、存储、分析、处理、决策等是当前我国高速铁路的迫切需求。传统的数据分析处理手段面对加速爆炸的数据量日益显得无能为力,高速铁路的海量数据亟需新的分析手段与研究策略。
大数据是一种可以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日益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和国家治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深化高速铁路大数据应用已成为推动高速铁路创新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大数据为数据分析研究处理提供了一系列的理论、方法、工具与技术,在众多行业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将大数据方面成熟的技术应用于高速铁路行业,探讨大数据新的研究应用领域,并寻求高速铁路大数据新的分析解决方法,有助于提升高速铁路安全运营决策和风险防范能力,提高旅客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跨领域、跨行业的数据融合和协同创新,探索形成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
高速铁路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急需兼顾理论与技术、注重应用与实践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当前的一些高速铁路及大数据方面的图书大多将高速铁路与大数据隔离开来进行分析,缺乏二者结合的着力点。本书结合高速铁路大数据的实际特点,对大数据技术在高速铁路行业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探讨,并基于主流的大数据平台工具与成熟的大数据技术方法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本书的特色是注重理论与应用的深度融合,涵盖了高速铁路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安全、分析及决策等全生命周期数据流程,并结合典型的实践案例给出了高速铁路大数据的应用解决方案,对促进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高速铁路的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国家交通强国建设,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是作者在多年教学与实践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由李天瑞、李平等编著,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罗智泉教授主审。具体编写分工如下:第1章由李天瑞、李平、杨怀志、马小宁、曹鸿飞、封博卿编写;第2章由滕飞、李天瑞、李博编写;第3章由王明文编写;第4章由杜圣东、李天瑞编写;第5章由滕飞、李天瑞、李博编写;第6章由杨燕、李天瑞编写;第7章由龚勋编写;第8章由彭博编写;第9章由杨欢欢、李运隆、李天瑞编写;全书由李天瑞、李平统稿。
本书共分9章。第1章概述高速铁路大数据的来源和特点,给出了高速铁路大数据服务的总体框架与数据流程,梳理了高速铁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场景,后展望了高速铁路大数据的发展趋势;第2-5章分别介绍大数据分布式存储技术、大数据安全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大数据分析平台及其在高速铁路大数据方面的应用案例;第6-9章分别讨论高速列车走行部大数据分析实践、高速铁路轨道检测大数据分析实践、高速铁路弓网异常检测大数据分析实践和旅客出行大数据可视分析实践,反映了当前大数据技术在高速铁路领域中的典型应用。
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得到了国家铁路局的资助以及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和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能力有限,加之收集和组织材料还不够全面,未能涵盖我国高速铁路大数据技术
新进展,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