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笔谈》是一位从医五十多年的老中医、老专家将自己毕生所积累的医案经验、发表的文章著述,以及给学生授课的稿件整理汇总所成。作者为第六批老中医经验传承指导老师。本书的整理加工由其两位弟子负责,整个过程,又是一次学习、传承的过程。本书包含三个部分。编 临证,主要介绍了作者在从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并结合具体医案中的辨证论治、数据、处方及疗效等,提供了应对各种疾病(如胃痛、慢性萎缩性胃炎、雷诺氏病、高压性气胸、泌尿系感染、癫痫、过敏性紫癜等)时可应用的处理方法,为同行提供参考;此外,还介绍了历史上几位名医的医案及研究心得。第二编 医史,主要介绍了中医药史实内容的一些相关考究,如张仲景是否做过长沙太守,南阳医圣祠晋杯的几个问题等,深度医史探源。第三编 文献,此部分较为实用,介绍了在进行中医药研究时会遇见的问题,如易混词辨析、如何对古籍进行断句、怎样检索中医文献等。
·临证医案,针对疑难杂症,结合具体医案,提供应对处理方法;
·名医医案,介绍了历史上几位名医的医案及研究心得;
·追索医史,介绍了中医药史实内容相关考究,深度医史探源;
·用好文献,介绍了在进行中医药研究时会遇见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
在基层工作时,一天傍晚,到县城郊外散步,有一家人忙着做棺材,见我后,忙打
招呼,说其母病重,让给看看。我询问了病史,老人初为痢疾,因某医误用滋补及涩肠
止泻之品,致使闭门留寇,高热昏迷,诊其脉洪大有力,舌质焦黑无津,腹部硬实。我
说 :你们兄弟几个先停下手里的活,赶快随我把你母亲送医院,还有希望!我开了大
承气汤,攻下、急下存阴,下蓄屎燥粪盈盆,继令家属喂米粥等易消化食物,同时令服
山楂红糖水(焦山楂 30g,红糖 10g,水煎服),并输液。经过两周治疗后,患者痊愈。
病家高兴地到处宣传,说是妙手回春,起死回生。其实,这就是按中医基本理论治疗的
结果。
长垣南街有一个 4 岁的小女孩,在某大医院被诊为过敏性紫癜,家属听说要用激素
治疗,不接受,就带着孩子请我用中医药治疗。我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方法,经过
几个月的治疗后,她的病痊愈了。后来这女孩上了大学,还赴日留学,现为某大公司高管。
陕西省三线工厂有位高级干部,几个月内身边的几位亲人相继去世。接下来他想着
轮到他了,就失眠、头痛、紧张,全国各大医院去了不少,但是效果不佳,后经朋友介
绍来找我治疗。我先给他做了一些思想疏导工作,又开了几服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的中药,
睡眠和头痛逐渐好转,痛苦减轻。怕他病情反复,我给他写了四句话 :名山大川,云绕
雾盘 ;天地灵秀,却病延年。后来我被告知,他的疾病彻底痊愈。
我从医五十多年,解除的患者痛苦不计其数。许多人说,你的这些好的经验不能带
走,要留下来 ;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的桂冠给我戴上
了,更是义不容辞,于是就有了将自己的验案及给研究生讲座的稿件内容整理出版的念
头。我的学生王素花、杜文森,平时跟诊,用心听,用笔记,这次整理本书,又是一次
学习、传承。
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我一贯服从领导,听从分配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
搬。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成立医史文献情报资料研究室时,领导要我去当主任,我在
做好行政工作的同时,坚持临床诊疗工作。在医史研究过程中,我将中医发展分成几
个阶段,并认为今后中医的发展应该走现代化道路。
由于书稿要求电子版,我不会用电脑,所以打印、整理材料的工作多是由王素
花、杜文森两位大夫完成。本院领导和其他同事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
并致谢。
刘道清
2019 年 10 月 14 日
刘道清(1942)安徽萧县人,教授,主任医师,全国名老中医。1968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现河南中医药大学),被分配到长垣县城关公社卫生院工作5年,后又到县人民医院工作3年。1976年调至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从事医疗和科研工作至今。主攻肝胆脾胃病,对中医古籍及医史文献颇有研究。曾先后到国内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讲学和参加学术会议。认为人在自然界和社会中生活,健康与疾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医学应是各门科学的总和,医生应该做到博大精深,不应只满足于医药书本,应从大范围去理解医学内涵,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著有《百病自我疗法》《中囯民间疗法》《中医名言大辞典》《怪病怪治》《病家禁忌三千条》《北行日记校注》《儒门事亲校注》《嵩崖尊生书校注》《肝胆病答疑解难》等30多部,其中6部获北方10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中南6省(自治区)优秀图书一等奖、全国优秀图书奖,2部被译成英文和日文。?年被评为全国中医药科技先进工作者;?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曾任全国中医药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药科技信息工作委员会常委,全国中医药文献学会委员,河南省医史专业学会主任委员,省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务。连续多年被河南省卫生厅聘为河南省卫生技术高级职务评委会评委,被河南中医药大学聘为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
编 临 证 /1
中医如何看病 /2
中医脉诊 /48
胃痛辨证论治体会 /51
萎炎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56 例 /55
肝病的治法、选药及用量 /56
温经通络汤治疗雷诺氏病(血痹)/58
高压性气胸(喘证)/58
瘀胀综合征 /60
金石通淋汤治疗泌尿系感染(淋证)/64
利用流体力学原理调整血压 /66
礞石愈痫丸治疗癫痫 196 例 /69
双黄清下汤治疗过敏性紫癜 48 例 /70
《秘单验方集锦》选摘 /72
关于《伤寒论》中伤寒概念的探讨 /74
《伤寒论》六经研究 /77
祖国医学论环境与健康 /82
苏东坡之死与张子和攻下 /85
张子和补法研究 /87
第二编 医 史 /89
中国医学史分期问题 /90
中国医学发展史略 /92
医学史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106
中医学发展道路探索 /107
藏医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112
张仲景长沙太守考 /114
张仲景长沙太守的几个问题 /120
南阳医圣祠晋碑质疑 /125
张仲景时代大事记 /134
张仲景在医学上的伟大贡献 /139
张从正时代百年大事记 /143
形成张子和学术思想的社会背景 /146
张从正著作考 /146
麻九畴生平事迹考 /148
晚清名医薛宝田及其《北行日记》/148
清代医家仲学辂生平索隐 /149
扁鹊何谓广应王 /152
河南省医药卫生事业三十六年(1946 1982 年)发展概况 /152
司马承祯及其《天隐子养生书》/155
李濂及其《医史》/157
明代医家何洛英及其《痘疹发微》/160
阴秉旸及其《黄帝内经始生考》/163
杨蔚及其《医学韵编》/166
张永及其《卫生家宝》/169
清代医家刘鸿恩及其《医门八法》/171
传说、传人与传播平乐正骨的传承与现实 /173
医生异称考释 /177
第三编 文 献 /179
中医易混词辨 /180
古医籍整理时误读试析 /180
《儒门事亲》(吴校排印本)断句错误举隅 /187
中医名词中郁瘀证症等字训诂 /188
怎样检索中医文献 /191
搞好信息专题服务 促进中药新药开发 /196
世界中医热及其反思 /200
论中医药信息情报队伍的建设 /202
试谈中医药图书情报人员的组成 /203
中医药在海外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