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散文集共分四辑,收入了四十余篇作品。这些作品是作者从近十年来所创作的120多篇散文中精心挑选出来的精品。有美文、杂文、亲情、游记、人文、人物等。这些文字串起了作者对生命、对人生、对世界的感悟和认识。是作者面对这个多彩的世界,一次次的灵魂的脉动。每一篇都是作者的真情吐露,是作者生命体验的一种诉说,读来令人有所思,有所感,有所遐想。
本书中的这些作品大都是在媒体上发表过的,也有一些是在国内文学征文比赛中获过奖及被选入文学书籍出版过的。散文《生命的春天》还连续两年(2019、2020)被选为高考语文精选模拟测试卷现代文学与分析题。这些作品的文字都很优美,主题都很鲜明,结构都很用心。有的温暖柔美、有的慷慨激昂、有的哲思多辩、有的言止意远、有的委婉含蓄、有的则散淡闲静。
关于“心斋斋”
我的书房名叫“心斋斋”
。第一个“斋”是“斋戒”的斋
。第二个“斋”是“书斋”的斋
。
古往今来,凡文人墨客
大都喜欢给自己的书房、居
室起一个名字,以表露其个
性、品行、兴趣、爱好、审
美、志向,甚至是在某一个
特定时期的精神状态等。如
苏轼的“古林堂”、王安石的
“昭示斋”、辛弃疾的“稼轩”
、刘鹗的“抱残守缺斋”、林
语堂的“有不为斋”,等等。
因本人也喜欢读一点书,默
默地以这些先贤们为师,所
以也就附庸风雅,学着他们
的样子给自己的书房,不大
的一间,也起了这么一个名
字。成语“鹦鹉学舌”“邯郸
学步”“东施效颦”讽刺的就
是我这样的了。后来,有了
名字还嫌不像,又请了书家
朋友用隶书写了字,裱在镜
框里,很认真地挂在了我的
书房的墙上。当然,挂在墙
上不是给别人看的,是给我
自己看的,是用来提醒我自
己,笃守一份心迹。
这是2013年的事情。
何谓“心斋”呢?我为什
么要起这样的一个名字呢?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
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
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
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这是“心斋”的定义,是
庄子在他的著作《人间世》
中借仲尼之口说出的一个哲
学概念。
庄子为什么要提出这样
的一个概念呢?
庄子认为,人生的最高
境界是“逍遥”。而逍遥与否
视其“有待”还是“无待(待
指约束)”。有待者,如“知
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
君”,因其心役于形,受缚
于外物,非逍遥也;无待者
,如“至入”“圣人”“神人”,“
无己”“无名”“无功”,形役
于心,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精神与天地独往来,通同
于“道”,是谓逍遥也。换句
话说,就是逍遥者不受世俗
礼节的约束,形随心动,意
从心生,摈弃了人世间的一
切功名利禄,心性清明,“
致虚极,守静笃(《道德经
》)”,见素抱朴,体现自
然之真性、真情、真知,与
天地融合一体,与万物谐和
为一。
说实在的,这样的境界
实在是太高了,已经同“道”
而:‘不生不死”了,世上难
有几人能够达到。但是,庄
子却认为这是可以通过修炼
抵达的,并在《人间世》和
《大宗师》两篇著作中给出
了具体的修炼方法——“心
斋”“坐忘”。他告诫世人不
要执着于自我,不要受外物
的干扰与迷惑,要凝神一志
,涤除杂念,忘我去知,致
虚守静,保持心境的清纯、
空明、本真,便可与“道”融
通为一了。
这是“心斋”的由来与含
义。
本来,“心斋”是为修身
养性而提供的一套方法,但
是,在之后的千百年里却被
认为其具有普遍的意义,尤
其是在文学、美学、绘画等
各类艺术的创作与鉴赏方面
更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如西晋文学家、书法家陆机
在其著作《文赋》中说:“
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
坟”“收视反听,耽思傍讯,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南
朝(宋)山水画家宗炳在他
的名著《画山水序》中说:
“澄怀味象”“万趣融其神思”
“畅神而已”。再如:南北朝
时期的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
、批评家刘勰也在其传世名
作《文心雕龙·神思》中说
:“陶钧文思,贵在虚静,
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等
等。当我们细读这些文字的
时候就会发现,其字里行间
无不闪耀着道家“虚静”理论
的光芒,弥漫着“心斋”思想
的韵味。
其实,现在让我们想一
想,我们所从事的哪一项事
业,要想取得骄人的成绩,
不是要凝神聚气专心致志的
呢?不是要排除干扰持之以
恒的呢?不是要澄怀味象神
思飞扬的呢?所以,“心斋”
确实是有着普遍的意义,其
理论与修炼方法确实能让人
抵达一种很好的精神状态。
我是一个写作者,给我
的书房取名“心斋斋”,就是
要时时提醒我自己,做人作
文贵在真,要看淡得失,不
受外物的干扰、迷惑与羁绊
,涤除内心的杂念与奢求,
保持一种清纯的心境,用一
颗赤子之心,观照世界,写
我所想,吐我真言,规规矩
矩地做好我的人,写好我的
文章。
这,就是我的本意了。
朋友们给我说,书大都
有序,找个名家写个序吧,
介绍一下自己。我想,读者
读我的书是想读我的思想,
读我对事物的认知,以及在
这些事物面前我的情感和我
的灵魂的脉动,而非读我平
淡的经历,更不想读美化了
的介绍。所以,这样的序,
就免了吧。
谨以此文代序,致敬我
的读者。
谢谢您,喜欢这本书。
苗培兴
苗培兴,济南人。笔名:清泉。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创作小说、散文、诗歌体裁。作品散见《山东文学》《当代小说》《散文选刊》《海外文摘》《齐鲁文学》《齐鲁晚报》等十数家纯文学报纸杂志。作品多次在同内文学征文比赛中获奖和被收入多种文学书籍出版。散文《遐同秋思》《仙风道骨珍珠泉》分获“曲水亭杯”(2015年)“我与泉水的故事”(2020年)国内散文征文比赛一等奖;散文《生命的春天》被选为2019年、2020年高考语文精选测试卷、模拟卷现代文学阅读与分析题;长篇小说《八年官司》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第一辑
看海
佛慧山赏菊
遐园秋思
秋柳含烟
品秋
落去的繁华
生命的春天
五龙潭·月牙泉
仙风道骨珍珠泉
战场上唱响的喀秋莎
二月兰
黄河壶口,让我的生命高昂
情忆西湖
感悟普陀山
走进安吉
从遐园到天一阁
我与冬雪三章
初春绽放的花朵
我,定要去那武汉三镇走一遭
第二辑
父亲心中的北戴河
看母亲礼佛
母亲不忘的家乡
清明的思念
童年的故事
最美好的记忆
老去的日子——写给又一个岁末、年初
美丽的小槲疃
给那条饱经沧桑的老河拜年
第三辑
铁公祠,忠义不屈之魂
大明湖畔,一曲沉雄豪放的英雄悲歌
南丰祠,一盏穿越时空的明灯
一生的鹊华秋色
曲水书巢·路大荒先生故居
向英雄的六舅致敬
山湖之恋
第四辑
赵本山与股市
弃而得仁,守而积怨
关于读书之我想
解梦
谒崇孝苑随想
济宁太白楼印象
谈遐园内对联“和风飞清响,
时鸟多好音”的出处
陶渊明与班德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