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民间舞的起源,特点等基本知识以及民间舞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同时以民间舞基础教学为主,介绍了汉族、藏族、傣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多种民间舞蹈形式的教法,使学生逐步掌握各种舞蹈知识技能,提高舞蹈艺术欣赏创作能力。
马嘉,女,回族,1979年10月生于山东济南,党员,本科学历。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山东省舞蹈家协团委员,现就职于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担任任一职。山东省上海世博会参展工作“”获得者。2009年担任国庆60周年彩车展演的领队及编导,获院级;2010年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开幕式上担任《齐风鲁韵》编导兼演员,同时担任山东馆礼宾部部长,并获省级;2011年获山东省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指导教师奖,2011年山东省第六届青少年舞蹈指导教师奖,2013年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2014年带队参加第二十六届亚洲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2015年策划编导中央电视台舞蹈栏目青春梦想季的拍摄,2016年担任全国第十一届桃李杯精品课山东民间舞主讲老师,2017年在“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优秀科研成果”活动中,获;2018年在山东省文化厅青年扶持项目《胶东女人》任编导兼演员,2018年带队参加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演出,2018年带队参加央视春晚,编导的《喜饽饽》荣获第十一届泰山文艺奖三等,2019年彩车舞蹈展演,担任编导和指挥。
第一章
绪论
民间舞是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的即兴表演,其风格相对稳定,是以自娱为能的舞蹈形式。本章以民间舞的起源发展为切入点,论述中国民间舞的艺术值。
第一节民间舞的起源发展
民间舞起源于人类的劳动生活,它是由群众自创自演,表现一个或地区的文化传统、生活人们精神风貌的群众性舞蹈活动。中国民间舞是由中华的先人们,在中华大地上自创自演而形成的有中国地域特点的舞蹈艺术形式。根据史料记载,舞蹈最早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生活。舞蹈的意思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不管什么艺术都来源于生活,劳动和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源泉。中国古代先民在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舞蹈艺术,如两三万年前的原始人还没有学会种植粮食,只能以狩猎为生。当饥饿难忍的先民通过自己的智慧捕到猎物时,部落的子民就会发自内心地欢呼跳跃,在欢呼声中跳跃并击打手中的石块和原始武行“伴奏”,这就是音乐与舞蹈最初的结合。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原始人自身化,他们不但发明了乐器,而且找到了舞蹈自身律动的特点,音乐和舞蹈这对天生的伴侣就自然地结成了“金玉良缘”。在
我国甘肃、、宁夏等省、自治区发现的几万年前大量原始人的狩猎岩画,充
分证明了狩猎的存在。我国现存的狩猎——鄂伦春族,该族人将狩猎文化加工、提炼成一部反映本文化的舞剧《勇敢的鄂伦春》,在全国巡回演出,引起了轰动。民间舞的另一个起源是巫术、巫医。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古代生产力低的情况下,人们为了风调雨顺,为了捕获更多的猎物,为了让部落子安,摆脱疾病,就会在一些场合举行某种仪式,做出一些祈福的动作。刚开始施展巫术的巫医还是的,当原始人发现巫医能给他们带来某种精神信念时,巫医就职业化了,由变成了专职,而且在部落中的地位很高。其实,巫医文化在远古时代具有积极意义,当部族中某个成员生命奄奄一息时,或者有新的成员降生时,巫者便开始了他的工作,对病情严重的行一番神秘的表演,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寄托,使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获得某种能量和支持,获得一种心理暗示,从而使某些病人转危为安,这就是舞蹈在原始社会的效,也是舞蹈的一个起源。
还有一种观念认为舞蹈起源于某种,而且产生并服务于活动的舞蹈,在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舞蹈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的祭祀活动括各种图腾舞和祭祀舞。直代,在一些地区和的祭祀活动中,还可见到这些类型的舞蹈遗存,如傩舞、跳大神、师公舞、萨满舞等。在敦煌壁画里,有许多飞天、伎乐天的形象,其造型、舞姿及某些服饰,不仅带有明显的佛教艺术特点,有的更是直接表现了佛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