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来,我一直想探求一个问题:当今中国的农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面貌?时入了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经历了四十余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农村,百姓们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生存状态?
虽然我在城里生活了四十多年,但毕竟生在山区长在农村,血管里流淌的是农民的血液,骨子里浇注的是农民的精髓,套用一句用老了的诗话:“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的老家在湘鄂赣交界的幕阜山区,这是一凡而神奇、普通而的地方。
幕阜山脉以它博大之心怀,养育了数百万优秀儿女。在这里,他们祖祖辈辈繁衍生息,薪火相传,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同浇灌着伟大的中华文明。他们淳朴厚道,忠肝义胆。由于长期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仁义礼智信深植民心,为人处事崇尚忠孝,憎恶奸邪。他们勤劳勇敢,追求。无论是刀耕火种,躬身农事,还是入仕经商,舞文弄墨,都能努力,争先恐后,挥洒才智,各领风骚。他们心胸宽广,虚怀若谷。南北交汇、山水相依的地理背景,塑造了他们“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的君子气质,使他们对来自各方的文化兼收并蓄,大容,尽显山、江、湖一体的过人品格。
有一个故事,从我父亲口中得知,至今存留在我的心间,恐怕一辈子都难以忘却。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我太爷爷与我老叔公共住一座屋子,屋子为“连堂五间”结构,中间开着八字大门,堂前两边是两间小店铺,各以柜台隔开。老叔公在西边开了一间中药铺,起名“镇济堂”;太爷爷在东边开了一间南杂店,兼摆一砧代,起名“怡和祥”。开始生意很好,到西边铺里拣药的,一般都要到东边店里买点红糖咽药,或是买斤把猪肉补补病人身子,加日里销售一些火纸香烛之类的日用品,还能供养一家数口的温饱。可是不久后,问题出来了,由于山乡实在太穷,
......
惠民、为民的大好方针政策,便切盼有良好的机制和优秀的人才,将之结合实际,付诸实行,立收实效。
时代在发展,人类步,乡村在变化,山水在换新。如今的山区,随着斗转星移,日月更替,人性的美丑、生活的苦乐、环境的好差,又构成了一首首新的山歌,在山水间低回环响。
于是有了《山魂》,有了新时代农村的一个缩影。
《山歌》咏唱了陈年旧事,《山魂》展示了现实风情。
《山歌》唤醒乡忆,《山魂》记录乡愁。
《山歌》举起烛照路途的火炬,《山魂》吹响面向未来的号角。
我愿以我垂老之心,化作一腔挚爱,谱写出虔诚的音符,奉献给生我养我的山脉;我愿用我所剩不多的力气,为故乡山区的发步引吭高歌,为至今尚存的不良行为棒喝呐喊,哪怕发出的是嘶哑的声音。我更愿我的这一份心血,能够融入汩汩山泉,汇入浩荡江河,滋润广袤的大地而为民族的发步提供哪怕是微小的一点养料。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