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桥梁书系列,名家名师为孩子搭建的从阅读到写作的桥梁。
读名家,学写作。让孩子爱上阅读、不怕写作的桥梁书。
林良爷爷带着回忆写下《外公外公》,教会孩子用新鲜的视角打量熟悉的事物,就能碰撞出新奇有趣的故事。原来,生活中处处都是写作的素材,等待着我们去取用和发掘。
儿童阅读专家王林倾情作序推荐,一线名师陈峥纸上授课,给孩子带来全新的阅读和写作感受。
身边的点点滴滴,都是写作的素材;名家的一言一语,都是写作的积累。
五篇散文,多少往事
我喜欢为少年儿童写作。在我年轻的时候,我的小读者喊我林叔叔;进入中年以后,我的小读者喊我林伯伯;现在进入老年,我的小读者就改口喊我林爷爷了。
我跟《幼狮少年》月刊的关系,建立在编辑常常邀我写稿之上。我为少年读者写散文,就是这样开始的。发表的篇章够多了,编辑就会把它结集重排,做成一本书。我写这些作品依靠的是回忆。回忆就像影片倒带,选择一个过去的定点,然后重新放映。回忆使我们回到过去,使过去的一切,或者过去的某一件事,重新鲜活起来,而且产生了新的意义。回忆的活动,要有触媒。
这本《外公外公》的触媒,就是《幼狮少年》编辑的邀稿。编辑出一个题目,或是提起一件事,然后问我有没有东西写,想不想写。在回答以前,我总是要先回忆我的生平,像翻阅一本厚厚的记事册。我往往能够在这本回忆的记事册里找到编辑所要的东西,然后充满喜悦地告诉编辑:我写!不过,有时候也有例外。那就是编辑并不给我出确定的题目。编辑出的是自由题。我答应在先,却没有可以写的现成材料。尽管是这样,我并不心慌。我只要翻阅翻阅我的回忆的记事册,那里面等着我使用的材料,比我想象的还要多。我相信,写散文可以在我们的生活里找材料。
这本书收录了我为《幼狮少年》所写的五篇散文:《外公外公》的创作缘由,是编辑问我的一句话:你现在已经是一位外公了,有什么感想?这句话引发了我一连串的回忆。我写下了我当儿子的感想,当丈夫的感想,当父亲的感想,一直写到自己当外公的喜悦。
《三个外国人》的创作缘由,不是编辑给我出的题目。编辑给的是自由题。材料的来源是我偶然想起小时候住在日本神户,和邻居一个日本女孩子用木板拍子拍毽子的往事。这件小事使我联想到我认识的另外两个外国人:一个是英国的苏格兰人,另外一个是印度人。
《南瓜糕与萝卜糕》的创作缘由,是编辑问我的一句话:在你的厦门老家,过年除了吃年夜饭以外,还吃过什么可口的小吃?这句话提供了我许多写作材料,也唤醒了我对于家乡过年的回忆,特别是关于蒸年糕的回忆。
《水仙花开过新年》的创作缘由,是有一次过年的时候,我给自己出了个题目:你小时候那么喜欢过年,到底是为什么?我静下心来思考,结果把那个原因找出来了。
《坐汽车》是我的一项尝试,我想把两件事绑在一起来叙述。一件事是我小时候次坐汽车的有趣经验,另一件事是五姨丈家道中落以后为生存而奋斗的情形。两件事之所以会绑在一起,是因为我们全家要到一处荒凉的海边去看五姨丈,我才会有机会坐上生平的趟汽车.我希望少年读者读了这本书,除了跟随我走进一个回忆的世界,还能像我一样,相信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许多写作的材料,等待我们去取用,去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