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镌刻的峡 三峡石刻研究与保护(研究卷)》作者从人地关系视角入手,根据三峡地区特点,围绕“山”、“水”、“人”三个关键字,通过实物资料的整理、研究与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研究,对三峡石刻进行了具有一定深度的研究。
2018年3月李宏松同志将他们编撰的《三峡石刻研究与保护》书稿交于我,请我作序。翻阅这部书稿,作为三峡文物保护工作的亲历者许多往事又浮现在眼前。
从1993年至2011年间先后有四十多家文博单位和大专院校在三峡库区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他们为三峡库区各项文物抢救性保护工程的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因为本人工作经历、专业和研究方向的因素,我对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中国文物研究所)李宏松同志负责的三峡工作组比较了解,由于他们承担的石刻保护项目大多小而分散,所以他们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库区的每一个市县,为了到达每一个文物点获得第一手资料,他们常常背着测绘设备长途跋涉,在重庆市文化局组织下,我参加过他们工作成果的验收,他们提交的成果翔实可靠,获得了基层文物主管部门的好评,因此被评为重庆市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先进集体。这些工作成果为本书的编撰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本书作者从人地关系视角入手,根据三峡地区特点,围绕“山”、“水”、“人”三个关键字,通过实物资料的整理、研究与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研究,对三峡石刻进行了具有一定深度的研究。为我们今后开展石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最后,我非常同意李宏松同志对于三峡石刻下阶段研究工作的展望。三峡地区的文物研究和保护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
上
绪论
壹 研究背景
贰 三峡文化研究发展历程及现状
叁 本书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一篇 综述篇
第一章 三峡概念的界定
1.1 三峡的形成及其地质属性
1.1.1 印支造山运动
1.1.2 燕山运动
1.1.3 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1.2 三峡的得名、演变及其历史属性
1.3 三峡概念的地理属性
1.3.1 大三峡
1.3.2 中三峡
1.3.3 小三峡
1.4 三峡的人文属性
1.5 三峡概念的工程属性
1.6 本书三峡石刻三峡概念的界定范围
第二章 三峡石刻概念的界定及研究意义
2.1 石刻概念的界定
2.1.1 传统的“石刻”概念
2.1.2 广义的“石刻”概念
2.2 石刻的分类及类型界定
2.2.1 第一类
2.2.2 第二类
2.2.3 第三类
2.3 本书三峡石刻概念的界定及研究范围
2.4 三峡石刻研究的意义
2.4.1 三峡石刻的研究可补史之阙,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2.4.2 三峡石刻研究是西南地区及长江流域历史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2.4.3 三峡石刻的研究还可为研究重大学术问题提供帮助
第二篇 山篇
篇首语
第三章 灵山圣境——形胜石刻
3.1 湖北省
3.1.1 宜昌黄陵庙碑刻
3.1.2 宜昌三游洞石刻
3.1.3 秭归田登题《巴风》五言律诗题刻
3.1.4 秭归玉虚洞题刻
3.1.5 秭归香溪河乾隆辛卯李拔题“香溪孕秀”题刻
……
第三篇 水篇
下
第四篇 人篇
篇首语
第七章 慈航f渡——宗教与石刻
7.1 三峡地区宗教发展史简述
7.2 三峡地区石窟寺及摩崖造像空间分布特征
7.3 三峡地区石窟寺、摩崖造像及相关宗教造像、题刻汇编
7.3.1 奉节金轮寺隋代造像
7.3.2 云阳水井湾造像
7.3.3 云阳大佛头摩崖造像
7.3.4 云阳下岩寺摩崖造像
7.3.5 万州坠儿洞摩崖造像
7.3.6 万州马家溪摩崖造像
7.3.7 万州观音岩摩崖造像
7.3.8 “南无阿弥陀佛”摩崖题刻
7.3.9 忠县观音岩摩崖造像
7.3.10 龙滩河摩崖造像
7.3.11 临江岩摩崖造像
7.3.12 石柱福尔岩摩崖造像
7.3.13 丰都二洞桥摩崖造像
7.3.14 巴南紫金山石刻造像
7.3.15 巴南箭桥摩崖造像
7.3.16 南岸弹子石摩崖造像
7.3.17 江津石门大佛寺摩崖造像(石门大水月观音造像)
7.3.18 朝源观造像石刻
7.3.19 合川涞滩二佛寺摩崖造像
7.3.20 龙多山摩崖石刻
7.4 三峡地区石窟寺造像艺术创始时代及发展脉络初步研讨
7.4.1 川渝地区石窟及摩崖造像分期综述
7.4.2 三峡地区石窟寺及摩崖造像创始年代初步讨论
7.4.3 三峡地区石窟寺及摩崖造像分期及特征初步讨论
第八章 要区天成——政治军事与石刻
8.1 三峡地区的军事地理位置
8.2 历史时期三峡地区古代战争时空分布特征
8.3 三峡地区相关石刻汇编
8.3.1 宜昌三游洞石刻
8.3.2 巴东官渡口咸丰二年衍秀书“要区天成”石刻
8.3.3 巴东官渡口乾隆庚寅李拔书“楚蜀鸿沟”题刻
8.3.4 巫山康茂才进兵处石刻
8.3.5 巫山天赐城遗址及石刻
8.3.6 奉节瞿塘峡壁题刻
8.3.7 奉节锁江铁柱及其题刻
8.3.8 奉节瞿塘卫碑
8.3.9 云阳飞凤山题刻
8.3.10 云阳六冈石石刻
……
第五篇 保护篇
致谢
后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