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福利分配效应研究》以社会福利分配为切入点,采用福利再分配分析测量方法,结合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特点,利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2015年和2017年入户调查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从职工医保制度、新农合制度和居民医保制度三条主线,对医保基金筹集、住院费用支付和医保基金补偿三个环节进行福利分配公平性分析,探索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对社会福利进行分配的作用机制和运行机理,为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科学参考。
《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福利分配效应研究》受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卫生总费用风险预警系统研究”(项目批准号:71673202)的资助。
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先后建立,再到现在后两者的逐步并轨运行,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在逐步发展中不断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在增强国家社会福利责任、减轻参保者就医负担、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社会稳定等方面作用显著。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职工医保参保人数为3.29亿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为10.25亿人,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共覆盖13.54亿人,占总人口的96.74%。2018年,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共筹集医疗保险基金21384.00亿元,占中国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33%,人均支出医疗保险基金4722.76元。
目前,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公平性研究多集中于医疗服务利用和医疗机构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而对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包括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农合制度)在医保基金筹集、住院费用支付和医保基金补偿等环节的福利分配的公平性关注较少。对不同社会医疗保险种类、医保运行机制全流程和多维度的分析,有助于中国社会医疗保险现阶段的整合发展,有利于从参保者个体微观层面评价社会医疗保险福利分配的公平程度。
本研究以社会福利分配为切入点,采用福利再分配分析测量方法,结合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特点,利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2015年和2017年入户调查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从职工医保制度、新农合制度和居民医保制度三条主线,对医保基金筹集、住院费用支付和医保基金补偿三个环节进行福利分配公平性分析,探索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对社会福利进行分配的作用机制和运行机理,为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科学参考。本研究受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卫生总费用风险预警系统研究”(项目批准号:71673202)的资助。
本研究通过理论梳理和实证研究,分析了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福利分配公平性,探索了影响中国社会医疗保险福利分配的因素,提出了完善中国社会医疗保险福利分配制度的政策建议。具体研究目标包括:通过文献复盘和评阅,构建适合分析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福利再分配效应的理论框架;通过实证研究测算中国三类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在医保基金筹集、住院费用支付和医保基金补偿三个环节的福利再分配效应,以及在近期的变化情况;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分析法分析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对家庭医疗支出和个人住院费用支出的影响机制与程度;利用分位数回归分析法分析个人的初始收入、年龄和身体状况对社会医疗保险补偿净福利分配的影响。
本研究以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对社会福利的分配效应为主要政策变量,围绕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运行机制展开。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对社会医疗保险福利分配研究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进行汇总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在文献评阅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书的研究问题,再用福利经济学福利概念、社会福利函数、补偿原则和医疗保险福利效用等理论构建研究框架。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2015年和2017年的全国范围内抽样调查获得的数据。该数据采用概率抽样调查,分阶段、按层次抽取中国29个省份的地级市、县、社区(村)和家庭。本研究申请并使用了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公开的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整理,选取职工医保的12683个、新农合的12549个、居民医保的4213个个体样本和没有参加社会医保的11742个个体样本进行研究。
马桂峰,男,1973年出生,中共党员,山东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为潍坊医学院副教授,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大数据中心副主任;《中国卫生经济》杂志编委。
主要从事卫生政策学、卫生经济学与卫生统计学等领域的相关研究。先后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厅局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1部。近年来,作为首作者或通讯作者在《中国卫生经济》《中国卫生统计》《中国公共卫生》《中国卫生资源》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1 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福利分配现状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进展
1.1.2 研究现状和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政策意义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结构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福利分配的公平性分析
2.1.1 分配正义视角下的福利分配理论
2.1.2 机会平等视角下的福利分配理论
2.1.3 能力平等视角下的福利分配理论
2.2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福利效应分析
2.2.1 医疗服务的福利性分析
2.2.2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经济福利损失分析
2.2.3 新农合制度福利效应分析
2.2.4 利用消费者剩余分析社会医疗保险的福利效应
2.3 社会医疗保险福利分配研究分析
2.3.1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福利效应研究
2.3.2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福利分配效应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3.1 概念界定
3.1.1 社会保障相关概念
3.1.2 经济福利相关概念
3.1.3 福利分配相关概念
3.2 理论基础
3.2.1 医疗保险的有效需求理论与补偿原则
3.2.2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福利效用理论
3.2.3 社会医疗保险的再分配效应分析
3.2.4 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
3.3 研究方法
3.3.1 福利再分配效应测量
3.3.2 AJL再分配效应分解模型
3.3.3 因素分析
3.4 技术路线
3.5 本章小结
4 数据来源和资料说明
4.1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实施情况
4.2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库说明
4.2.1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问卷说明
4.2.2 数据库文件说明
4.2.3 数据库权重说明
4.3 数据整理过程说明
4.3.1 本研究使用变量缺失数据处理说明
4.3.2 本研究使用数据集横向合并说明
4.3.3 计算个人年度收入
4.3.4 根据社会医疗保险类型进行数据库重建
4.4 指标体系数据分布描述
4.4.1 数据指标体系描述
4.4.2 职工医保制度数据分布描述
4.4.3 新农合制度数据分布描述
……
5 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福利再分配效应分析
6 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福利再分配效应的分解分析
7 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对福利分配的影响分析
8 讨论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问卷(节选)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