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提问形式展开对非洲黑人奴隶贸易、奴隶制度以及葡萄牙是如何参与其中等一系列问题的探讨,为读者带来了一些关于黑人奴隶制度的新的历史研究成果,阐明一些误区,旨在令读者了解奴隶制度这一段历史绝非简单的线性进程,发现与已有认知不同的地方。
试问,我们是否真正了解有关非洲黑人被贩卖,进而受到奴役的历史呢?那么在这样一段历史背景下,葡萄牙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又是如何参与其中的呢?面对上述疑问,是否多数葡萄牙人都有着充分的了解呢?答案显然是没有。听到大家的争论与质疑,看到网络报纸评论栏中对此所发表的内容,我意识到,有关奴隶制度的历史,每每出现一个对该问题拥有一定程度且非旧时认知的人,那么相对便有三到四个人对这段历史知之甚少,又或是一知半解甚至歪曲事实。细想,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各有不同。让我们来一一说明。
首先,就人们对此了解简单且片面化而言,根源在基于漫长的废奴主义时代所遗留下来的思想,造成有些人所掌握的信息过于陈旧。废奴运动期间,西方各国在不同程度上抗争延续了几个世纪的奴隶制度。众所周知,废奴主义思想起源于18 世纪末期的大不列颠及其在北美的殖民地,旨在要求立即或迅速结束奴隶制度。大西洋两岸的英国废奴主义者以及当时的一些哲学家都将黑人奴隶制度仅视为白人的过错,认为白人应当忏悔并积极为此作出道歉及补偿。同时他们也阐述并传播了一种爱好和平的无辜黑人的思想,即黑人是“高贵的野蛮人”,遭受着欧洲人因无尽贪婪而带来的欺骗和摧残。这些观点之后在各种报刊新闻、议会演讲、文学作品中被数千次提及并不断强调,如在名著《汤姆叔叔的小屋》一书中也有涉及,该作品出版于1852 年,是19 世纪最畅销的小说。因此,鉴于从18 世纪末到20 世纪初对这个问题的论述和作品颇多,在西方人的思想中,包括在葡萄牙人的认知里,关于奴隶制度会是怎样一种现象,仍然存在许多固有的观念和确信,其中不乏错误的理解,而今也无法得到证实。相较200 年前,无疑,现在的我们了解得更多,因为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历史研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那时起,就形成了名副其实的书目洪流,势如破竹,多如过江之鲫,致使学者们在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出版年度书目增刊(篇幅在100 页以上),以避免失去立足之地。 今天,任何人想要去了解西方海洋民族在15~19 世纪建立的奴隶制度,都有不胜枚举的书籍和文章可供使用,以深入而彻底地了解这一主题。
若昂·佩德鲁·马尔克斯(João Pedro Marques)于1949年出生于葡萄牙里斯本。曾任中学教师,后在热带科学研究院(IICT)担任研究员长达二十多年,并于2007-2008年期间担任该研究所科学委员会主席。1999年毕业于新里斯本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于1990 年代在该大学任教,主要承担教授非洲历史课程。在作为研究员的整个职业生涯中,若昂·佩德鲁·马尔克斯撰写了许多与殖民历史题材有关的文章,同时出版相关书籍:《寂静之声:十九世纪的葡萄牙与奴隶贸易的废除》《葡萄牙及黑人奴隶制度》《揭秘奴隶起义的真相》《萨·达·班代拉侯爵与奴役的终结:道德的胜利,利益的保障》《是谁废除了奴隶制度?就奴隶起义和废奴主义对话若昂·佩德鲁·马尔克斯》(合著)。若昂·佩德鲁·马尔克斯是奴隶制度及奴隶制废除相关历史研究领域的权威,且在全球范围内都颇负盛名。同时,他还是各大日报的常驻专栏作家,并出版了五部历史小说,包括《那些炙热的日子》《非洲农场》《塞巴斯蒂昂·蒙卡达奇遇》《大洋彼岸》及《西班牙的风》。治程,西安外国语大学葡萄牙语讲师。2006年至2015年留学巴西本、硕课程期间,获巴西联邦政府高教司颁发的“精通葡萄牙语及巴西文化”证书。中国翻译协会会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会员、中国拉丁美洲学会会员。出版专著《葡萄牙词语疑难详解》,译著《巴西诗选》,合著《葡萄牙语教学实践》。
前言
第一章 关于这一切的起源
第二章 关于这一切的逻辑
第三章 令人憎恶的交易
第四章 奴隶制度的废除:意味着奴役的终结?
结语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