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散文集,分为五篇:乡忆篇、亲情篇、风物篇、悟道篇、品史篇。童年记忆中的村庄、田野、溪流湖泊、庵堂学校,在作家笔下都是那样地入情入味,虽清苦却不失诗意。山川风物的旖旎与壮美、历史胜迹的离奇与美妙,往往让作家流连忘返,沉吟低徊。历史人物的命运遭际与人文情怀,常常让作家唏嘘感慨,幡然了悟。而亲情的滋养,更是让作家对生活满怀感恩之心。作品集中反映了作家对日常生活的咀嚼回味,对生命的深切感悟。
《坐看云起时》为《当代作家精品》之一。
从容恬淡的叙事,入诗入画的语言,温馨而不失浪漫的情怀,共同交织成了本部作品那传统山水画般苍远的意境。
本书是一部思想性和文学性兼备的通俗读物,非常适合年轻人阅读。
撑一片柳荫传久远
我的家乡在无锡农村。
那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河网
纵横,湖泊密布。人家全都
坐北朝南或坐西朝东,临水
而居。村庄被树木竹林笼罩
着,前面是广袤的田野;后
面流淌的小溪隔着的,往往
是桑田之类的高岗地;再外
面则又是一望无际的田野,
与蓊郁着树木竹林的村庄了
。
我的父亲母亲、爷爷奶
奶们,还有四邻八乡的乡亲
们,就这样世世代代地生息
繁衍于这片土地上。在童年
的记忆中,他们全都过着鸡
鸣而起、日落而归的生活,
除了酷暑与隆冬时节,一年
四季几乎都在土地上劳作着
。那是个物质生活极其贫乏
的年代,乡亲们的劳动所得
,首先得完成上缴公粮的任
务,剩余的才被生产队按工
分计酬,分配到各家各户,
以满足果腹与蔽体之需。即
便如此,我的父母亲与别的
乡亲们一样,还时常让全家
陷入青黄不接的窘境。每到
春夏之交,小麦还没成熟,
可我们家的米缸已经底朝天
了。好在自留地上的土豆此
时已经又圆又大,母亲便让
我们挖来充饥。
自然,大人们生活的艰
辛,给我们这些孩子投下了
浓重的记忆的阴影,时至今
日,那些饥饿的情形,还时
常会幽灵般的浮现在我的梦
境中。但在当时,懵懂的我
们还是忘乎所以地尽情地玩
耍着。那时,我和村上的小
伙伴们,除了夏收与秋收的
农忙季节给大人们打打下手
之外,其他时光便野在外面
玩。春天到了,枯槁了一冬
的草木次第吐绿泛青了,河
水也清亮起来了。我们就提
着小木桶,沿着村上每家每
户后门口的石阶,下到河滩
边去,一边相互泼水嬉戏,
一边摸螺蛳、挖河蚌。累了
,就坐在石阶上,说些不着
边际的胡话。此刻,头顶有
一条条柳丝垂挂下来,青翠
鲜亮,在微风中袅袅地晃悠
。再顺着河沿向左右两边望
去,居然飘飘荡荡地全是袅
娜的柳条,仿佛村上那些大
姑娘小媳妇们临水洗濯的长
发。一时间,像发现了新大
陆似的,我们全都惊喜万分
:原来,这些新柳们,已然
先于榉树、榆树之类的别的
乔木们,给我们带来了新春
的希望,并在渐热的天气里
为我们撑起了一片片绿荫了
!于是,我们便猴子似的纵
身跃到几棵粗壮的柳树上,
折下几枝柳条,顺手插在河
滩上。
转眼已是盛夏。实在难
耐酷暑的煎熬,我们这些乡
村的野孩子便整天泡在村后
的小河中避暑。玩跳水,捞
水草,捉河虾,网鲫鱼;一
时兴起,还会到河对岸别的
生产队的西瓜地里偷几个碧
绿深青的大西瓜回来,然后
赤身裸体地聚坐在水边的老
柳树荫下解馋。这时,我们
惊讶地发现,身边的河滩上
,我们春天扦插的那些柳枝
,竟然都已成活了!有的还
长出了斜枝,俨然是一棵棵
小柳树了!我们不禁万分惊
叹起来:这些柳树们,居然
能落地生根、遇水成活。这
是何等强大的生命力啊!待
到来年,它们一定会长成一
棵棵像模像样的新柳树,在
河边袅袅了;而且也能像别
的柳树一样,支撑起一片片
绿荫来呢。
就这样,这些故乡的柳
树们日夕陪伴着我们,成了
我们童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一部分。现在想来,故乡的
柳树其实是无处不在的,河
边溪畔、田间地头,乃至高
岗野地,都有它们的身影;
普通得如同我们的父老乡亲
。它们不择环境,只要有土
有水,便能自由自在地蓬勃
生长;它们皮肤黝黑粗糙,
材质稀松平常,也许永远都
成不了什么栋梁之材。但是
它们活得真切而实在。炎炎
夏日里,它们在田岸边撑起
一片荫凉,供劳作间隙的乡
亲们歇息。刮风下雨天,它
们于通衢大道旁张开伞架似
的枝干,为赶路的人们遮风
挡雨。
后来,我外出求学、教
书,在诗书中又时常会遇见
柳树们的身影。“柳条折尽
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借柳抒发离情别苦,成
为古时诗人们的惯用手法。
这生活中普普通通的柳树,
俨然成了一种文学意象。到
了唐代,甚至还形成了折柳
送别的风俗。“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
霏霏。”至于这《诗经》中
的柳树,更是美好家乡与青
春岁月的象征物了。其实,
它们就是文学天地里的一片
柳荫哪!恒久传播,至今,
至未来。
那么就让我的这一叠文
字也化作一片柳荫吧!
江寒雪
于庚子年立夏日
江寒雪,原名黄建南,1962年4月出生于江苏无锡农村。1982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地区专科班中文专业,2000年本科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现定居于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1990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于《奔流》《海外文摘》《散文选刊》《西部散文选刊》《青年文学家》等刊物发表诗歌、散文、散文诗、小说等文学作品60余万字。发表长篇小说《方圆之间》,出版散文集《一川烟草》《落花人独立》。曾获中国散文年会奖、中国西部散文排行榜提名奖。有多个作品入选年度散文集与中小学语文阅读教材。
第一辑 乡忆篇
月出南山坳
秦老师
静坐如柿
一条老街与一所学校的记忆
冷月如霜
木槿花开
那面飘扬于长竹竿头的红领巾
夏收
乡村年味
童年的春日乡野
乡野的风
第二辑 亲情篇
母亲即是家
寻母
春天的思念
另一种幸福
生日
相聚
一米这小子
第三辑 风物篇
独坐古樟树下
绿树荫浓夏日长
夜访琅琊山
夏夜龙井村
草木天平山
有一朵莲花绽放如初
长安月
深山有情是母亲
家门口的变化
荷意
园荷
城居映山红
第四辑 悟道篇
独坐星空下
灵石数枚养浩气
阳光的味道
文学三友
来生愿做一棵树
生如夏花灿烂
守望在黎明前的幽暗中
攀缘
送学
逆面冲
随缘
茶事
梦想的种子
作客
叫早
捡漏儿
小民顾老师
第五辑 品史篇
那方朗月映照与桂花流香的校园
苏轼是个感叹号
品味徐文长,味悠长
十全街
洗马巷
城隍春申君
范老爷子的千古义举
风水宝地
“莼鲈之思”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