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循环经济中农户行为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是关于农户参与农业循环经济行为及其绩效评价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具体地说,是为描述和解释农户参与循环农业行为的内在机理、动因及其影响因素而构建一个理论框架及分析方法,并结合实地调查和相关统计年鉴数据对理论与模型进行检验,旨在探求如何提高农户参与循环农业工程积极性,加大秸秆和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程度,为政府制订促进循环农业健康和稳定发展的具体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全书共分七章,其主要内容概括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农户参与循环农业行为描述统计分析(第四章)。主要描述了研究区自然、社会、经济和农业发展状况,根据实地调研数据,统计描述受访农户个体和家庭基本特征,对比分析各地区农户家庭经济状况及收入结构,进一步描述分析农户参与循环农业过程中认知及态度、日常生产行为、新技术采用行为和废弃物处置行为,最后对循环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及现状进行评价。
第二部分,生产过程中农户参与循环农业行为的决定因素和作用机理分析(第五章)。首先,运用计量模型分析产前农户有机肥投入选择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作用方式;其次,利用计量模型分析产中农户循环农业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变量边际效应;最后,采用计量模型分析产后农户农作物秸秆处置行为的影响机理和作用方式。
第三部分,农户循环农业技术运用及废弃物利用绩效评价(第六章)。首先,运用DEA分析法,分别对种植和养殖农户是否采用循环农业技术的生产效率进行对比测算;其次,从时间序列角度,估算研究区农作物秸秆产量及其转换资源价值量的变化趋势,根据肉牛每日秸秆采食量,估算在不同秸秆饲用率下,用秸秆养殖肉牛的潜在数量;最后,对比分析研究区畜禽粪便和同期化肥施用量中所含氮、磷、钾养分含量,估算出有机肥与化肥之间的替代率及变化趋势。
在当前全球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农田残膜回收区域性示范,按规定享受相关财税政策,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大力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要求推动农业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物处理资源化,形成“农林牧渔”多业共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因此,积极发展循环农业作为一项迫切需要实施的重大任务,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全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书是关于农户参与农业循环经济行为及其绩效评价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具体地说,是为描述和解释农户参与循环农业行为的内在机理、动因及其影响因素而构建一个理论框架及分析方法,并结合实地调查和相关统计年鉴数据对理论与模型进行检验,旨在探求如何提高农户参与循环农业工程积极性,加大秸秆和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程度,为政府制订促进循环农业健康和稳定发展的具体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本书共分七章,其主要内容概括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农户参与循环农业行为描述统计分析(第四章)。主要描述了研究区自然、社会、经济和农业发展状况,根据实地调研数据,统计描述受访农户个体和家庭基本特征,对比分析各地区农户家庭经济状况及收入结构,进一步描述分析农户参与循环农业过程中认知及态度、日常生产行为、新技术采用行为和废弃物处置行为,最后对循环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及现状进行评价。
第二部分,生产过程中农户参与循环农业行为的决定因素和作用机理分析(第五章)。首先,运用计量模型分析产前农户有机肥投入选择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作用方式;其次,利用计量模型分析产中农户循环农业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变量边际效应;最后,采用计量模型分析产后农户农作物秸秆处置行为的影响机理和作用方式。
第三部分,农户循环农业技术运用及废弃物利用绩效评价(第六章)。首先,运用DEA分析法,分别对种植和养殖农户是否采用循环农业技术的生产效率进行对比测算;其次,从时间序列角度,估算研究区农作物秸秆产量及其转换资源价值量的变化趋势,根据肉牛每日秸秆采食量,估算在不同秸秆饲用率下,用秸秆养殖肉牛的最大化潜在数量;最后,对比分析研究区畜禽粪便和同期化肥施用量中所含氮、磷、钾养分含量,估算出有机肥与化肥之间的替代率及变化趋势。
基于以上内容分析,本书提出以下四点政策启示。
一是在农户参与循环农业相关利益行为主体间博弈分析方面,政府在循环农业规划方面要做好顶层设计者角色,通过给予补贴和奖励优惠政策引导农户参与循环农业建设,对农户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要加大监管力度,同时,向农户提供循环农业建设技术和资金支持;完善农户和企业合约条款内容,增加违约成本;通过农业废弃物利用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经济价值。
二是在农户参与循环农业生产行为方面,加大农户对循环农业认知程度,提高农户文化素质,强化农户环境保护意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合理规划农业区域发展,大力发展有机设施农业;增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加强农户循环农业技术指导和培训力度;建立良好的循环农业发展外部环境条件。
三是在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方面,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宣传教育,提高农户对秸秆资源认知程度;对实行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农户给予财政补贴和奖励;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力度,进行技术示范和推广;建立以企业为龙头,以农户为主体,以农业合作社为纽带的秸秆资源化循环利用体系。
四是在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方面,要加强畜禽养殖场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强化技术攻关,解决企业有机肥料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政府提供财政扶持和优惠政策,使有机肥经济正外部性内在化;强化有机肥市场规范化管理,提高准入门槛和质量标准;积极出台一系列管理手段,进行宏观性政策引导。
王志刚,男,汉族,2015年博士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现任职于渤海大学经济学院,管理学博士,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讲授《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和《经济统计软件及应用》等课程。主要从事农村经济发展、农业资源与环境、农村金融、农户行为等方面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项目3项,参与多项***及省级科研项目,在《农业技术经济》、《生态经济》、《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资源与产业》等期刊公开发表10余篇学术论文,参编专著、教材2部。曾获得辽宁省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标和内容
第三节 概念界定和数据来源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五节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经典理论回顾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模型构建与理论分析
第一节 农户参与循环农业行为模型构建
第二节 农户参与循环农业相关行为主体间博弈理论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区农户参与循环农业行为描述统计
第一节 研究区基本概况
第二节 调查样本选择及相关情况说明
第三节 农户参与循环农业生产行为调查分析
第四节 循环农业发展外部环境及现状评价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户参与循环农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产前农户有机肥投入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节 产中农户循环农业技术采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节 产后农户农作物秸秆处置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户循环农业技术采用及废弃物利用绩效评价
第一节 农户循环农业技术采用效率测算及对比分析
第二节 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及效益分析
第三节 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现状及效益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含义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政策含义
第三节 研究不足及展望
附录 农业循环经济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