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动画视觉体系构建”入手,对动画的视觉体系进行梳理和构建,分析动画视觉体系认知,阐述动画视觉的演进、动画视觉的特征、动画视觉的现状;解读动画制作手段的多样化及其视觉特征;分析动画角色设计的风格及符号化特征;解析动画表演的认知与视觉体系;对动画镜头的设计与叙事技巧进行分析;研究动画色彩理论与视觉展现;通过动画场景的美术特征、动画场景的设计制作方法、动画场景的动态表现,研究动画场景的设计与视觉表现;针对动画后期的合成与特效,论述动画合成技术的更迭与视觉特征、电脑技术对动画后期制作的影响与视觉变化、声音对动画剪辑与特效制作的影响;根据动画品牌,研究动画品牌的价值体现、动画品牌的传播模式、动画品牌的营销媒介与策略;探索动画视觉体系中新媒体创新技术的应用。
本书内容丰富,集理论性、思想性、知识性与实用特性于一体,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有助于读者了解动画视觉体系,提高专业知识点和基本创作技能,为动画艺术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对动画视觉体系的探索
和研究,是基于对动画片多
样化艺术风格构建的思考。
动画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
已经从最初的萌芽成长为一
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近十几
年来动画技术的革新和发展
扩展了动画的视觉表达的边
界,先进的动画技术营造出
的效果一次次地刷新着观众
的视觉体验。中国动画受益
于技术的发展,制作出的画
面效果越来越精良,并且伴
随着经济的发展迎来了空前
繁荣,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
逐年递增。
这一切都源于动画在视
觉领域中无限的可能性。从
最初画在一叠纸张上的可以
连续运动的小人,再到赛璐
璐片的诞生,动画分层技术
得以实现。人物和场景分别
制作,使得动画的画面可以
承载更复杂的内容。如《白
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精
良的视觉效果使得它能够进
行电影水准的叙事。这部动
画里程碑式的作品获得了第
6届威尼斯电影节的双年艺
术大奖提名和第11届奥斯卡
金像奖最佳配乐奖。
多元化材质的探索和表
现形式使得动画的视觉边界
得到了极大扩充。70年代南
斯拉夫的萨格勒布学派在物
质匮乏、资金不足的困境中
,利用简约的画面和巧妙的
表达形式制作出了一批极具
创意的低成本短片动画。中
国80年代的“中国学派”同样
享誉世界。“中国学派”以美
术样式作为影片核心,发明
了视觉风格独特的水墨动画
和剪纸动画,并将这种形式
的动画定义为“美术片”。美
术片在动画的视觉探索领域
具有重大贡献,为今后的动
画片提供了丰富的视觉样本
。在俄罗斯、加拿大和法国
,也有动画家进行了类似的
尝试,并将传统美术融入动
画之中。如加拿大动画大师
弗雷德里克·贝克的作品《
摇椅》,用彩色铅笔画在冷
冻过的醋酸纤维片上,展现
了如印象派般丰富多变的色
彩;俄罗斯动画大师亚历山
大·彼得罗夫的作品《老人
与海》,用油彩在玻璃上进
行绘制,让动画展现出了厚
重细腻的油画风格;法国的
动画导演多洛塔·科别拉导
演的《至爱梵高》,根据梵
高的120幅原作,创作了
1000多幅油画,并以此为
基础,绘制了90分钟的动画
长片,完美呈现了梵高的艺
术风格等。
随着电脑技术的进步,
三维动画的发展使得动画的
视觉有了突破性进展。
1996年上映的迪士尼动画
《玩具总动员》标志着三维
动画的崛起,并在未来10年
里取代二维动画成为世界主
流,逼真、细腻、流畅的画
面给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
觉冲击。三维技术的高度仿
真性,也使得动画在其他领
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如今,
虚拟显示技术的运用,意味
着动画的发展将进入新的纪
元。它所带来的360度无死
角的视觉体验和互动性,让
动画带来的感官刺激逼近甚
至超越了现实。
与此同时,快速发展的
中国动画由于积淀薄弱,也
暴露出了底蕴不足的劣势,
特别是动画制作缺乏个性和
传承,没有建立起属于自己
的视觉风格体系。大多数动
画片为了追求市场效益,在
视觉效果设计上迎合观众的
审美趣味和感官享受,这不
可避免地出现了制作手段、
视觉风格雷同的现象。特别
是近几年制作的动画片,绝
大多数都包含激烈的动作场
面和绚丽的镜头、华丽精致
但缺乏个性的画面。这种手
法虽然可以最大程度吸引观
众,但造成动画片的审美趣
味趋于雷同,使得动画片逐
渐缺乏个性和新鲜感。长此
以往,观众会渐渐产生审美
疲劳,中国动画片的受众群
体也将逐渐变窄,一如日本
动画和香港漫画的发展轨迹
,由大众变为小众文化,最
终造成“文化围城”现象,圈
子外面的人不进去,里面的
人也不出来。如何避免这种
现象的发生,是动画工作者
需要警醒和研究的难题。
不可否定,市场的选择
决定了动画技术发展的方向
,动画的技术持续发展,带
给观众的感官刺激越来越真
实强烈。但动画片始终是一
门艺术形式,终究不可忽视
其美术的特征。追求“真实”
“精细”是技术探索道路上的
必然产物,通过高度的仿真
来实现技术上的突破。但这
种追求不是终点,动画片只
有不断地挖掘其独特的艺术
个性和魅力,才能充分体现
其存在的价值。从此角度切
入,本文将视觉个性化表达
作为切入点,注重对动画片
中空间、色彩、人物及美术
样式多元化的艺术价值的挖
掘,这即是动画片视觉个性
化表达的重要手段,也是实
现技术与艺术相互融合并彰
显动画片艺术魅力的必要途
径。
本书从“动画视觉体系构
建”入手,对动画的视觉体
系进行梳理和构建,分析动
画视觉体系认知,阐述动画
视觉的演进、动画视觉的特
征、动画视觉的现状;解读
动画制作手段的多样化及其
视觉特征;分析动画角色设
计的风格及符号化特征;解
析动画表演的认知与视觉体
系;对动画镜头的设计与叙
事技巧进行分析;研究动画
色彩理论与视觉展现;通过
动画场景的美术特征、动画
场景的设计制作方法、动画
场景的动态表现,研究动画
场景的设计与视觉表现;针
对动画后期的合成与特效,
论述动画合成技术的更迭与
视觉特征、电脑技术对动画
后期制作的影响与视觉变化
、声音对动画剪辑与特效制
作的影响;根据动
茆钉先,男,1984年出生,汉族,山东济南人,现为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动画专业讲师。研究生学历,本科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专业,研究生毕业于格里菲斯大学视觉艺术专业动画方向。在《文化产业研究》《中国电视》等核心期刊发表文章若干篇。
第一章 动画视觉体系认知
第一节 动画视觉的演进
第二节 动画视觉的特征
第三节 动画视觉的现状
第二章 动画制作手段的多样化及其视觉特征
第一节 传统商业动画的制作手段及其视觉特点
第二节 实验动画的制作手段和视觉风格的探索
第三章 动画角色设计的风格及符号化特征
第一节 动画角色的视觉特性
第二节 动画角色的视觉元素
第三节 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中符号的视觉应用
第四章 动画表演的认知与视觉体系
第一节 动画表演的主体与原理
第二节 动画表演的类型与视觉呈现
第三节 中国动画表演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章 动画镜头的设计与叙事技巧
第一节 动画镜头语言的设计方法
第二节 动画镜头的时间与节奏
第三节 动画镜头语言特点的比较性归纳
第六章 动画色彩理论与视觉展现
第一节 动画色彩及其创作规律
第二节 动画色彩的功能与意义
第三节 动画色彩视觉体系中的场景渲染
第七章 动画场景的设计与视觉表现
第一节 动画场景的美术特征
第二节 动画场景的设计制作方法
第三节 动画场景的动态表现
第八章 动画后期的合成与特效
第一节 动画后期合成技术的必要性
第二节 电脑技术下动画后期制作的视觉变化
第三节 声音对动画剪辑与特效制作的影响
第九章 动画品牌的价值、传播与营销
第一节 动画品牌的价值体现
第二节 动画品牌的传播路径
第三节 动画品牌的营销媒介与策略
第十章 动画视觉体系中新媒体创新技术的应用
第一节 动画视觉体系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第二节 动画视觉体系中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
第三节 动画视觉体系中全息投影技术的应用
结束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