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希雍是明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学家、中药学家,临证极重养阴,善用清凉甘润药治疗疾病。
《缪希雍养阴用药心法(大国医用药心法丛书)》分为三章,分别将缪希雍的养阴诸药、养阴诸方、医案进行归纳整理,对深入学习和研究缪希雍养阴用药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大有裨益,可供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院校学生以及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千年来赓续不绝,不断发扬光大,一直护佑着中国人民的健康,庇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中医药在数千年的发展中,涌现出众多的医家。正是这一代代苍生大医,使得中医药学世代传承,汇成了川流不息的文化长河,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百姓的健康提供了保障,功不可没。历史长河中的名家圣手,穷尽一生的努力,留下了毕生心血实践的理论及光辉的著作,不仅是中华民族更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以四大经典为代表的典籍为中医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历代医家不断研究和阐发,使之不断充实、提高、发展。他们以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的精神繁荣着中医学。当前,中医药发展虽然面临“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局面,但我们对于中医理论的系统学习和创新研究还很迟缓,远未满足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及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如何按照中医药自身发展的规律来加快理论创新,促进学术进步,是我们这一代中医学者面临的艰巨任务。历代前贤已经积累了丰富而实用的学术理论和实践经验,并形成了独到的临床诊疗技艺,但却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继承不足,创新也就缺乏动力,制约着中医药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幸运的是,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出台了一系列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和措施,中医药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医药的应用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效,中医药方案具有独特性、可及性、社会性、安全性、经济性、多样性六大优势,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古老的中医药历久弥新,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视中医药经典医籍研读及挖掘,全面系统继承历代各家学术理论、流派及学说,不断弘扬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挖掘民间诊疗技术和方药,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这也是本丛书策划出版的初心和宗旨。
本丛书精选了自金元时期至清代共10位杰出医家,系统整理了他们独特的方药应用和临证经验。这些医家皆为应用方药具有代表性或学术特色突出的医家,论治疾病经验丰富,常于平淡之中见神奇,论述平实且切合临床实际;其所记录医案众多而真实,其治法方药均可师可法,治疗思路颇具启发性。
本次整理研究,是在反复阅读原著、把握全局的基础上,对医家的学术经验进行了全面探讨,尽量反映其临证思维方法,还原其用药思路、方法和规律,全书收罗广博、条分缕析,详略适中,有利于读者掌握医家应用方药的原理及临床运用规律,以适应当前临床实际的需要。
丛书内容完全出自医家原著,最大限度地反映医家本人的经验论述,不添加任何现代人的观点和评价,希望读者读来能有原汁原味、酣畅淋漓的感觉。另外,凡入药成分涉及国家禁猎和保护动物的(如犀角、虎骨等),为保持古籍原貌,原则上不改。但在临床运用时,应使用相关替代品。
本丛书的参编涉及全国多所高等中医院校及医疗机构的多位专家、学者。全体作者历时5年,怀着对中医药事业的赤子之心,在中医药传承道路上,默默奉献,以实际行动切实履行了“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学术的重大使命。
希望丛书能成为中医药院校在校学生和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医疗、教学、科研机构及各图书馆的永久珍藏。
由于种种原因,丛书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读者不吝批评指正,以利于本书修订和完善。
在此衷心感谢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的大力支持!
缪希雍(约1546-1627年),字仲淳,明嘉靖、天启间人,我国明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学家、中药学家,是李思塘(曾从吴兴名家朱远斋学过医药)之外孙,万历癸丑进士缪昌期的同族兄弟。原籍江苏常熟,旅居长兴多年,考中秀才,与张时泰同科,移住金坛县,和王肯堂共处一邑。善用清凉甘润的药物疗病。行医之余,勤于笔耕,积三十年心血,终撰成多本著作,《神农本草经疏》和《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为其代表作。
第一章 养阴诸药
一、益气养阴药
麦门冬
菟丝子
沙参
枸杞子
葳蕤
黄芪
五味子
白胶(鹿角胶)
麻子
薯蓣(山药)
二、滋阴清热药
天门冬
栝楼根
决明子
龟甲
玄参
菊花
白薇
鳖甲
石斛
地骨
柿
蜗牛
人乳
三、滋阴降火药
黄柏
人尿(童便)
草蒿(青蒿)
四、滋阴养血药
芍药
阿胶
何首乌
甘草
麋角
放杖木
牛乳
桑叶
丹参
乌骨鸡
密蒙花
胡麻
桑上寄生
发髲
鹿髓
革血
五、凉血滋阴药
生地黄
大蓟小蓟
小麦
牡丹
茜根
黄明胶
茅根
桑椹
鳢肠(旱莲草)
六、养阴活血药
当归
柏实(柏子仁)
牛膝
七、养阴祛痰药
淡竹沥
霞天膏
五倍子
八、补肾益精药
白蒺藜
石决明
卷柏
车前子
人胞
杜仲
桑螵蛸
远志
女贞实
南烛(枝叶、子)
无食子
莲蕊须
……
第二章 养阴诸方
第三章 医案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