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阮章竞文存,笔记卷
《阮章竞文存(笔记卷)》是阮章竞工作生活随笔的合集。书中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对正义必胜的信心,展现了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和OOO一次次英勇的斗争、坚定的信念,是弘扬红色文化的佳作。文学价值之外,史料价值更显OO。
阮章竞(1914.1~2000.2),中国诗人、画家,出生在广东省中山市沙溪镇一户贫苦渔民家里,只上过4年乡村小学。13岁辍学做油漆店学徒,刻苦自学。20岁到上海谋生。后投身抗日救亡歌咏活动,成为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学生。
1937年12月北上太行山,参加八路军,担任八路军总部太行山剧团艺术指导员、团长。以文艺为武器,动员组织民众参加抗日战争。期间他大量收集民歌民谣,加以提炼创新,创作出一系列民歌体的戏剧、叙事诗,确立了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代表作有大型歌剧《赤叶河》、长篇叙事诗《圈套》等。1949年创作的长篇叙事诗《漳河水》,被文学史家称为中国新诗民族化的典范之作。 阮章竞还是一位OO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童话诗《金色的海螺》获得第二届中国儿童文学创作一等奖,译成多国文字。 阮章竞一生酷爱绘画,在中国水墨画、油画棒画和金石篆刻方面有深厚造诣。出版有《阮章竞绘画篆刻选》。 阮章竞的后半生专注于以小说形式反映伟大的抗日战争,著有长篇小说《山魂》三部曲:《霜天》、《晴岚》、《青春祭》。 曾在OOOO华北局宣传部、中国作家协会、河北省委、北京市人大OO会任职;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
代序
四十年代 一、整风之前(1941年8月-1944年1月) 1#笔记:在太行山时期的一些材料(1941年-1943年) 2#笔记:民间语言记录(1942年) 3#笔记:太行山时期的材料(1943年-1947年) 二、不做文化工作(1945年6月-1946年12月) 4#笔记:《乡间记事》之一 5#笔记:焦作工作笔记(1945年-1948年)(存目) 6#笔记:调查材料(1946年)(存目) 7#笔记:工作纪要(1946年3月-12月)(存目) 8#笔记:修武钓台营调查材料之二(1946年12月)(存目) 9#笔记:关于打修武情况的通信(存目) 10#笔记:四幕秧歌剧《南王翻身谣——南王村斗争纪实》 14#笔记:《洛阳小曲》(存目) 15#笔记:民歌曲谱十首(存目) 三、民歌体创作时期(1947年1月-1949年6月) 4#笔记:《乡间记事》之二 16#笔记:华北文协笔记之一 4#笔记:乡间记事之三 11#笔记:语言(1948年3月-1951年11月) 13#笔记之一:《战争、土地、政权》之一 88#笔记:文联戏剧部工作笔记(1947年-1948年)(存目) 12#笔记:土改记事录(存目) 16#笔记:华北文协笔记之二(存目) 五十年代 四、老华北局工作笔记(1950年5月-1953年2月) 18#笔记:华北局文艺处工作笔记之-(存目) 19#笔记:三反五反笔记之一(1952年2月-3月) 17#笔记:三反五反笔记之二(存目) 20#笔记:三反五反笔记之三、华北局文艺处工作笔记之二(1952年6月-1953年2月) 五、长篇背景材料(1954年11月-1958年7月) 21#笔记:《太行山不倒》写作提示和大事记要(1954年11月)(存目) 13#笔记之二:《战争土地政权》之二 六、包钢工作笔记(1956年12月-1959年10月) 22#笔记之一:包钢工作笔记之一 29#笔记之一:包钢工作笔记之二 23#笔记之一:包钢工作笔记之三(1957年-1958年) 24#笔记:包钢工作笔记之四 25#笔记:包钢笔记之五 26#笔记:包钢笔记之六(1959年1月-4月) 30#笔记:包钢笔记之七 27#笔记:包钢笔记之八 七、中国作协会议笔记(1957年3月-1959年12月) 22#笔记之二:中国作协会议笔记 23#笔记之二:中宣部会议笔记 28#笔记之一:全国文化工作会议记录(1959年12月8日-1960年1月3日)(存目) 六十年代 八、出访拉美笔记(1961年2月-5月) 31#-1笔记:访问墨西哥日记(1961年2月26日-3月25日) 31#-2笔记:访问古巴日记 32#笔记:访问拉美的证件、地图等 九、学习笔记(1962年-1963年) 29#笔记之二:听会议传达记录(存目) 33#笔记:江西访问记录(1961年12月-1962年1月)(存目) 34#笔记:读书杂记(1962年7月-9月) 35#笔记之一:读帖、听传达记录 42#笔记:华北局会议记录(1963年6月-9月) 43#笔记:华北局传达会议记录(1963年9月-10月)(存目) 十、重访太行山笔记(1960年-1963年) 28#笔记之二:杜希唐谈修武县斗争情况(1960年1月4日)(存目) 35#笔记之二:陵川泽州访问笔记(1963年3月11日-4月3日)(存目) 37#笔记:重访太行山笔记OO本(存目) 36#笔记:重访太行山笔记OO本补充(1963年4月)(存目) 13#笔记之三:重访太行山笔记第二本(存目) 38#笔记:华北局农村工作汇报会记录(存目) 39#笔记:重访太行山笔记第三本(存目) 40#笔记:重访太行山笔记第四本(存目) 41#笔记:群众语言记录(存目) 十一、四清笔记(1964年-1965年) 44#笔记:南段村四清工作笔记之一 45#笔记:南段村四清工作笔记之二 46#笔记:南段村四清工作笔记之三(2册) 47#南段村四清工作笔记之四 48#南段村四清工作笔记之五(2册) 49#群众语言记录(1965年-1981年) 52#笔记:四清工作团发的方言小册子等材料 “OO”时期 十二、“OO”笔记(1966年一1976年) 53#笔记:“OO”期间笔记之一(存目) 50#笔记:“OO”期间笔记之二(存目) 51#笔记:“OO”期间笔记之三(存目) 58#笔记:“OO”期间笔记之四(存目) 56#笔记之一:“OO”期间笔记之五(1972年5月-1974年2月)(存目) 55#笔记:“OO”期间笔记之六(1972年12月-1976年10月)(存目) 54#笔记:“OO”期间笔记之七(存目) 57#笔记:家史(1967年初)(存目) 59#笔记:诗词格律笔记(1976年)(存目) 60#笔记:气功(1976年)(存目) 新时期 十三、新时期前期笔记(1977年-1983年) 61#笔记:会议记录与长篇采访笔记(1976年11月-1979年7月)(存目) 62#笔记:恢复长篇创作前后的笔记(1977年6月-1980年9月)(存目) 63#笔记:《群山》补充材料之一(1978年7月下旬-1978年9月)(存目) 64#笔记:《群山》战史补充材料之二(1978年10月下旬,散页为1979年2月、12月)(存目) 56#笔记之二:《群山》材料与构思、战史补充材料之三(存目) 65#笔记:《群山》战史补充材料之四(1978年12月初开始)(存目) 66#笔记:《群山》采访笔记OO本(存目) 67#笔记:《群山》采访笔记第二本(存目) 68#笔记:两次豫晋、豫皖之行笔记(1979年6月-1981年10月)(存目) 69#笔记:会议、视察和1983年新疆行笔记(存目) 70#笔记:市人大OO和北京作协工作、六中全会传达笔记(1980年5月-1981年7月)(存目) 71#笔记:市人大OO会工作和思想战线问题会议的笔记(1981年5月-10月)(存目) 72#笔记:豫东南、皖西南之行笔记(1981年10月-1982年4月)(存目) 73#笔记:市人大OO会工作和参观庐山的笔记(1982年3月-8月)(存目) 74#笔记:市人大OO会工作和政协视察葛洲坝的笔记、诗草(1983年4月-1988年)(存目) 75#笔记:新诗集定名和新疆纪行的笔记(1983年5月-1986年)(存目) 76#笔记:西北行之吐鲁番、甘肃,北京文联工作笔记(1983年)(存目) 十四、新时期后期笔记(1985年5月-1998年6月) 77#笔记:黄鹤楼笔会、故乡行笔记和北京市委会议记录(1985年5月-1986年11月)(存目) 78#笔记:《故乡岁月》资料手札(1972年-1975年、1986年4月)(存目) 79#笔记:中宣部座谈会和北京作协换届等工作笔记(1986年12月-1988年9月)(存目) 80#笔记:《群山》写作构思以及改名的焦虑(1987年4月-7月)(存目) 81#笔记:北京作协工作笔记(1988年9月-1991年2月)(存目) 86#笔记之一:北京作协二大筹备工作(存目) 87#笔记之一:《漫漫幽林路》长诗构思、人大发言、史料摘录等笔记(存目) 82#笔记:东欧问题传达、解放区书系等笔记(1989年12月-1991年11月)(存目) 83#笔记:市文联与作协体制、亚运会等笔记(1990年9月-12月)(存目) 85#笔记:汉中陆游研讨会、西安等笔记(1991年12月-1993年10月10日)(存目) 84#笔记:汉中行、批评《废都》、《夏》集勘误等笔记(1993年10月10日-15日至1994年2月)(存目) 87#笔记之二:《霜天》赠书名单(存目) 86#笔记之二:诗草、出书计划等笔记(1995年1月-1998年6月)(存目) 阮章竞著作出版年表 《阮章竞文存》编后记
一、整风之前(1941年8月-1944年1月)
1#笔记:在太行山时期的一些材料 (1941年-1943年) 作者批注: 这本子大概是四一年下半年到四二年时收集的材料。十分丰富,有对敌斗争,有对OOO斗争,有土地问题,有关于剥削方式,有工作中的缺点,有执行政策的路线斗争,有关于风俗问题,简直琳琅满目。已二十多年没有翻看过,今偶然一看,十分亲切。 可惜有些记得不全,绝大多数未写明时间,但我自己是可以看惜的。 1.1 1941年8月北方局党校①(1976年9月9日)(存目): 抄录曹靖华译《斯大林论文学与艺术》 抄录苏联社会主义的文学及其O近的文艺论争 1.2 1941年10月-11月阳泉、鲁西、冀南和一分区的材料(存目): 1.百团大战中对伪军的攻心术 2.散传单的故事 3.破路工作 4.执行政策问题 5.鲁西敌占区的富户捐 6.雇农斗争 7.妇女工作、妇女斗争在鲁西、家庭和睦 8.巩固党和发展党 9.农村剧团经验 10.部队里的文化人团结问题 11.敌人抓壮丁问题 12.支部书记是地主 13.冀南的戏剧工作 14.兵工厂的工人在重庆的斗争 15.联防互助公约 16.锄奸工作在鲁西 17.冀南五分区的会门工作 18.对文化人的经验教训 19.小故事五则 20.一分区赞皇县区长会议、全县工作总结(11月28日) 21.高尔基论文学的语言 22.民兵故事 23.土地斗争问题 24.承审员与少女 25.和东、元氏、内丘情况 26.赞皇敌占区区长会上的材料:七区、获鹿、高邑、井陉、平东、昔东、临城等 1.3 1942年1月16日太行文化人座谈会 会门报告李雪峰 数年的根据地,群众的生活,是起了很大的变化,守旧落后的思想改变了,今天在战争中,过去是离一百几十里的远处,则张皇失措。但在今天,数里地之近,群众镇定自如。人民都自动地需要武装。 从群众的斗争方式上看,创造了许多新的方法方式。 虽是有上述的进步,但以今天来看,是非常不够的,我们应面向现实来看,我们还要从旧的基础上来看。因为受到旧社会的生活习惯,影响很深。 A.会门的发展,由平原上山地,由邯长大道,由清漳河上,不单是一个O落后的形式,而且发展到知识分子中来(小学教员、中学生、个别的大学生)。在这当中,失意的政人也在里面。在群众中,有的地方占全体人民三分之一,有的全体参加。有的地方发展到OO。黎城离卦道的事件,不仅表现会门问题,而且是我们工作落后的问题。他们用各种方法,不相信我们,我们不足的,就说是野蛮。表面对我们很好,我们是从形式上看会很好,实质上是相反的,如果不打破我们的表面片面观点,则无法扫除这障碍。 B.会门的信仰。会门是不同于宗教的,有一种是迷信的,另一种就是有了政治行动的,有真龙天子。不管他是敌人利用的也好,顽固分子利用的也好,这一种是极秘密的,参入也是很严密的,领导上只有直线,而未有横的关系。 从迷信上看:利用自然现象、风水,他们说清漳出廿八宿。在人事方面,讲权力,弄两个破鞋,当作东宫西宫。他们说,朝中的官员都是从前生修来的。 政治纲领上:不纳粮、不纳税、分地,说我们长毛道快胜利了,将来你要什么好地都可以,但你要先卖了现有的地来信道。它的组织形式,很适合于野心家。 C.反映群众的落后意识。 D.敌人及顽固分子利用。敌抓着这点落后的意识形态,来解决群众的政治不满。 E.会门都是反对进步的。 民兵是根据地的进步分子。 这里结婚要穿棉衣(不管夏冬),出嫁女人穿红鞋。裹小脚放了,又缠。 有一个同志要写一封信去争取一个认识的伪县长,不知怎样的写信封。去问政治部负责人,问他是否能写上××县OO?那个负责人说:这不行,如果这样写法,就等于承认他的合法,应写的是“汉奸OO”(形式主义)。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敌人说这是大东亚民族解放战争,说过去四年和中国打,是因为英美支持了中国,今天日本已找到OO的敌人。在敌占区动员说:中国人都未有见过大世界,未有见过大海。而今天可以直接借这个机会到外国去,看看海洋去。 敌人用“配给制”来提出口号是防“OO”,其实是掠夺资源。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内部起了变化,士兵由厌战、逃跑、OO,将能发展到反战的。另外,就是不让百姓谈论太平洋战争,小铺前先都贴着“莫谈国事”。 现在争取伪组织对敌人消极怠工,对我同情,暗中助我,当然反对也可。但今天如果完全不接受敌人的统治是不可能的。 P3-7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