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研究成果的同时,还汇集了国内著名评论家、画家以及陈子庄先生亲朋、弟子的新作,共收入文章二十多篇,近二十多万字,其中包括了陈子庄门人余德普整理的《陈子庄画语录》,与陈滞冬《石壶论画语要》可互相参看,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本书既可以品鉴文字又可以欣赏陈子庄画作。
斜阳古柳赵家庄,
负鼓盲翁正作场。
身后是非谁管得,
满村听说蔡中郞。
——陆游《小舟村舍舟
步归》
陈子庄先生辞世快半个
世纪了,对他的关注与研
究,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
期兴起以来,已
经几度冷热。时至今日
,仍有青年艺术爱好者对
他及其艺术产生新的兴趣
,投入精力去研究考索。
这是一件十分令人欣慰的
事情,一方面证明陈先生
的艺术确实具有强大的生
命力,另一方面,作为生
活在那样一个特殊时代的
艺术家,在现代中国社会
不断发生巨大变化并引发
中国人的价值体系不断更
新的当下,仍能引起年轻
一代的关注,可能更足以
说明陈先生确实具有与众
不同的魅力。
通半个世纪以来的陈子
庄艺术研究,随着时间的
推移,先后已经发生过三
种倾向性不同的关注点转
移,昭示出在这数十年时
间里,在关于“陈子庄艺术”
这个话题上所反映出来的
现代中国社会的文化诉求
、社会心理指向、艺术理
解力与艺术鉴赏需求的不
同变迁,以及这些变迁背
后隐藏着的现代中国人的
荒凉与厚重、狭隘与宽容
,狡黠猥琐与磊落光明。
其实,这背后丰富多彩的
表演与作秀,甚至透露出
比陈子庄艺术本身更为深
刻、更为直白的现代中国
人的人性与品格。
陈子庄先生人生经历的
离奇曲折与别异苍凉,他
生前的艺术创造在当时文
化环境中的卓然不群,以
及他去世时间点的特殊—
—现代中国伟大的社会经
济变革发生的前夜和漫长
的社会革命时代的结束—
—所有这一切,从20世纪
80年始,就引发了中国艺
术界久违的对于个体艺术
家的全社会关注,使得这
位在落寞中去世不久的老
人,迅速成为当代中国画
家中少见的明星般的人物
。
陈子庄先生过世之后,
他的声誉快速崛起。这当
然是对他艺术的肯定,但
更重要的是,现代中国社
会意识形态、文化态度的
巨大而突然的改变,使人
们能够更客观、更清楚、
更公正地认识到陈子庄艺
术的价值。当时能够迅速
地做到这一点,与陈先生
生前的朋友和学生长期以
来对他和他的艺术的了解
、认识和研究分不开。尤
其是从陈先生过世不久的
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的十
多年时间里,陈先生的艺
术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
可,获得了很高的声誉,
这与对陈先生及其艺术具
有深刻了解的几位旧交不
遗余力向大众介他的艺术
,整理、研究他的艺术经
历和艺术思想的努力分不
开。至此可视为陈子庄研
究阶段。
90年代初,随着中国艺
术市场逐渐恢复,艺术品
的价值与价格的正相关衡
量关系重新被社会所广泛
接受。陈子庄研究及对他
本人的关注和言说,开始
出现斑斓的色彩。本来由
于陈子庄先生离奇的身世
、他所身处的变动甚大的
社会历史阶段、他后期数
十年生活庸凡俗、他的艺
术在当时戛戛独造的境界
等等构成的巨大反差,在
他本人辞世之后,社会人
群所上演的“世情冷暖,人
面高低”的戏分,充分展示
出人性的虚荣、伪善与偏
狭。
陈子庄先生人亡艺绝之
后,尤其在90年代初期之
后,蜂拥出现的讲述者中
,谬托知己者有之;冒列
门墙者有之;反水割席者
有之;故意者有之;瞎编
乱造者有之;道听途说者
有之;更有甚者,编写小
说戏剧,演为电影电视者
亦有之。五音乱耳,众喙
交加,不一而足。究其底
里,亦不过彼时彼地彼人
之“利益”二字而已,至于陈
子庄艺术,于此辈何足道
哉!此可视为陈子庄研究
第二阶段。
此时段历时甚长,且众
说纷纭,不一而足,其词
浩渺恣肆,不知其所止,
至今余波未息,颇有与中
国艺术品商品化时代相始
终之势。
艺术研究与艺术史研究
本来都是属于科学研究的
一个旁支,对于陈子庄先
生这一类已经作古的现代
艺术家,也应当作为历史
人物,纳入艺术史研究的
范畴。
但当代中国社会中,面
对现代艺术家这样一个特
殊群体,偏好以讲故事甚
或编故事的方式、以文学
化或神话化的手段行类似
商业营销式的推广,这种
谈不上所谓“研究”的言不由
衷,可能正掩饰着某些不
为人知的商业利益。
读了几位青年作者有关
陈子庄艺术的文章,感到
有一种新的风气正在出现
,使我本来对陈子庄艺术
研究已经很失望的观感,
重新燃起一点新的希望。
刘振宇、胡蔚、吕静、
张凯、张玉丹等几位作者
作,显然已经开始从陈子
庄艺术研究的第二阶段向
新的方向转移。这几位年
轻作者都没有机会见到陈
子庄先生,因此他们对陈
先生既没有私人的感情纠
葛,也就没有信口胡诌的
资本,或许正是这种局限
,迫使他们不约而同采取
了更纯粹地从作品本身入
手,并借作品所显示的艺
术内涵而立言的方式行研
究。
无论书画作品表达出了
什么样的人文精神内涵,
只要把中国书画作为造型
艺术来对待,它就可以使
用研穷造型艺术的一切必
要手段行分析。从上述几
位作者的文章来看,他们
都从分析、比较、对照陈
子庄书法绘画作品的造型
艺术基本要素入手行类似
艺术史研究中图像学层面
的考察,再从而引中和解
释其图像学意义上的内在
蕴涵来展开对于
序一
序二
陈子庄研究综述
艺术赏析
关于石壶绘事之款识与“病后”纪年——兼记《甲寅蜀山册》《乙卯大册》及《汉旺册》
陈子庄花鸟画艺术初探
观陈子庄作画记
陈子庄先生《端午墨梅》创作记
陈子庄先生《蜀山清晖图》赏析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陈子庄绘画特点之我见
法在规矩外,神游天地间——吴凡、任启华先生捐赠陈子庄书画赏析
莫陷颟预随俗见,当驱雾障出真知——认识陈子庄艺术的几个常见误解
笔底天音——陈子庄与音乐
陈子庄与戏剧艺术
陈子庄牡丹题材绘画探究
以真我直面书法史的山峰与——论陈子庄书法
一花一叶一丘一壑——从陈子庄画笺谈起
忆壶杂谈
子庄先生与我
陈子庄和任启华
画里画外赏知音——记一段感人至深的忘年交
诗画交往忆风流——记陈子庄先生与父亲谢慕沙
忆父亲石壶
陈子庄——个天才画家的生活与创造
说石壶
向石壶学画纪实
永恒的画魂——忆陈子庄老师
梦里寻他千百度——追寻石壶遗墨的感慨与体悟
石壶画论
陈子庄画语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