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成立五周年文集:创建国际一流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机构
定 价:62 元
- 作者:程恩富 ,侯惠勤 编
- 出版时间:2011/5/1
- ISBN:9787500496793
-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A81-242
- 页码:463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经中央政治局常委批准,中国社科院党组决定撤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新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并于2005年12月26日在社科会堂召开成立大会。大会对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成立5年来的基本经验进行了总结,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探讨,对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程恩富、侯惠勤主编的《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成立五周年文集:创建国际一流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机构》将大会各位领导、专家、学者所做的讲话和所提交的论文结集成册,以期能够总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经验,推动马克思主义研究事业的蓬勃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继续保持和发展成为中外双向交流的世界一流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机构而努力!
上篇 庆祝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成立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努力建设一流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阵地
开拓创新进取,又好又快发展
用马克思主义批判的武器同各种错误倾向作斗争
献身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壮丽事业
要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研究建设工程的一项重大举措
热烈的祝贺,殷切的期盼
中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形态
当前马克思主义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
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
必须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问题
坚持划清四个重大界限,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启示
试论毛泽东思想对当代中国发展不可磨灭的意义
正确认识新中国两个30年的关系
中国:马克思主义60年
中国社会主义60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
十七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总体态势与前沿问题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若干思考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互联网传播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浅议
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七大资源匮乏呼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中国道路”
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三个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知认同度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视域
论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兼评“生产力发展的内部动力”观点
略论我国现阶段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兼与董德刚教授商榷
探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理论假设
阶级分析在我国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
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及其发展
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民主观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
简论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理论和实践
马克思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融合论的思想萌芽——《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复杂性科学的哲学反思
下篇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
国际金融危机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
国际金融危机现状、趋势及对策的相关思考
美国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
当前西方金融和经济危机对世界资本主义生存和
发展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中马克思主义的复兴——西方国家思想界的反思与评析
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的世界共产主义运动
融入两大历史潮流,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马克思主义是研究法国史的强大武器
十月革命原则永存
附录
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取得新进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年鉴》发布会上的讲话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成立五周年大会和研讨会综述
再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特殊性和创新性而言,我们还必须看到: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化的科学社会主义。首先我们要肯定,马克思主义及其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真理,在全世界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对此一再强调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①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马克思主义及其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只有与中国国情、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其具体化和中国化,才能发挥指导作用。随着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和丰富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先后探索和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以及在新时期开辟和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形成了两次历史性的认识飞跃,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共性、普遍性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个性和特殊性的具体和历史的统一。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新形态,“新”就新在它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是“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是进一步焕发出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是有利于加快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和现代化的社会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