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翼》是奕夫基于自己的旅行和生活经历创作而成的小说,历经八年逐步完成。本书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反映出作者对生死、情感、物质、精神、宗教、生活等等命题的思索,唤醒读者对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思索。
此外,书中描述的各种异域文化和奇遇也极其引人入胜,作者不仅有意识地让读者领略到了中国之外的世界文化中的生活现实,而且也提供了一个异国人看待中国的独特视角。
这是一个关于人生足迹和心路历程的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外在旅程和内在旅程的故事。
他,出生于巴黎,十七岁时离家,在约旦河谷接受大自然的启示,
在黎巴嫩边境遭遇战争,在孟加拉洪灾后救援奄奄一息的受难者,
在喜马拉雅山徒步,在印度经历刻骨的洗礼,最后走进中国的文化腹地。
邂逅各种文化与宗教背景以及各个社会阶层的人物,经历生死考验,激励他勇于面对生命的真相,向那些灵魂臻达至善之境的人学习真理。本书的末尾道出了爱和自由的真谛。
作者自序
十四年前,我坐在澳大利亚家中的书桌前,开始构思一个年轻人的故事,我想以他的人生中最具有决定性的时期来作为故事的线索。为了勾勒出这样一个人物,我必须深入到我自己的一段生命历程之中。
十八岁时,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离开温馨安逸的家,抛开充满魅力的巴黎都市生活以及世俗成功的召唤,毅然决然地走进一个未知的未来。在接下来的许多年里,我辗转于世界各地,经历了各种历险和奇遇,这些都成为我难以忘怀的人生记忆。然而,本书却并非一部单纯的旅行传记,其真正的目的是想带领读者踏上一条非同寻常的旅程,这段旅途始于我们生活的外部世界,却深深地通向每个人的心灵深处。
我们的人生方向往往由两个因素造就,一个是童年,另一个是当我们面临着有关自我认知的反复命题时所做出的思考和选择。这两个因素会带着我们通向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一种有幸福和成长,一种则有数不尽的遗憾。在本书中,对于遗憾和悔恨并无过多着墨,但小说中所体现的快乐也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达到的。
作为本书作者,我对快乐的诠释恐怕会令读者出乎意料。那是一种在重重的艰险和障碍中不断穿行,最终超越一切磨难,踏上灵性幸福之途的历程,为此我只有不断地审视自己的内心,方能以足够的真实和谦卑来面对书中的每一个人物和读者。因此,本书既有虚构的成分,又有真实的历程,至于哪些是虚构哪些是现实,这将留由读者来判断。
在本书中,一种被正常思维所精心设定和架构的人生框架一再被主人公冲破,而代之以对人生真正意义的固执探寻。他的自我教育发生在中东和亚洲的浪迹跋涉中,险象环生的遭遇让他不断地在内心中反思生命的真相,也让他一次又一次地被搁浅在绝望之中。
如果说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旅行不仅打造了人的个性和品格,而且也提供了无数机遇的话,那么也只有少数勇敢者才得以享用。本书的主人公完全不是你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代人。他没有保险,没有银行账号,没有信用卡,没有智能手机,没有任何可以救助他于危难之中的东西。他的旅程是一条自我发现之旅,为此他必须减少甚至剥除掉所有世俗保障意义上的层层包裹,只是赤裸裸地站在真理的面前。
故事中充满了冒险的经历和教训,似乎与大多数人的生活有所距离,然而,如果没有这些,一个人又如何能彻底理解物质世界的脆弱,从而始终坚强而坚定地面对人生呢?主人公多次遇到生命中的导师或上师,其中每一位都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和觉悟倾囊而授,为他打开一扇扇通往灵性之途的新窗户。从他们那里,他汲取到了有关物质和心灵的精华。
而与此同时,他和母亲的生命之线也从来没有断离过。虽然他与母亲有着万水千山之隔,但从他出生的那一刻开始,那条神奇的纽带就一直牢牢地连接着母子之心,一直在给他输送养料。在这个故事中,她的角色举足轻重。几乎每一章里都可以感受到她的存在,由此我们对这对母子关系在各种跌宕起伏的境遇中的多重侧面便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种关系的基础无疑是爱,因此最后的结局必定是美好而圆满的。
归根结底,这段旅程既是你的也是我的,你未必像主人公那样登上喜马拉雅之巅,深入西奈沙漠的腹地,但那种对自我觉醒的呼唤却是相通的。我们都希望能修正自我,穿越无知进入良善并迈向至善,我们都希望用智慧的眼睛看待和尊重包括动植物在内的天下众生,让真正的爱充盈并滋养我们的心灵。
算起来我已经在中国生活了十年之久,其实从三十年前,我就陆陆续续往来中国。这些年来,我目睹着中国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在追求着自己的梦想,这些梦想中有的也许永远会是梦想。我强烈地感觉到,我有责任去分享我的生活所得,这是金钱和财产所无法量度的,那是一种走遍了东西方之后,由人生经验而来的财富。
知识和智慧的获取可以有三种途径。一种通过观察,确知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确信应当把自己的心灵置于何处。第二种得通过不断的试错,一次次地吸取教训。最后一种,虽然一再犯错,却依然不得要领,毫无长进。
生活在中国,使我能从周围发生的事情中不断学习。我时常为看到的一切感到忧心,但同时又被这片古老而广袤的土地所蕴藏的潜在力量所震撼。然而,我也看到,如果人们再不给贪欲降一下温,再不把物质囤积削减一下,那么迫在眉睫的危险就会悄然浮现。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动力。我希望开明的读者们能从中得到启发,从而尝试着换一种眼光来观察生活,看待生命,不是仅仅透过外在的欲望之眼,而是用内在的真我的眼睛,因为那深藏的灵魂一直在渴望着散发它的永恒生命之光。
奕夫(Yves Ayoun)
2020年12月于印度西孟加拉邦
出生于法国巴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英文文学与创意写作专业毕业。瑜伽哲学文化导师,国际素食文化导师和厨艺师,深度研习梵学经典四十余年,精通英、法、希伯来语,走遍世界三十多个国家。曾定居澳州二十年,现居住于北京,讲学于各地。
2018年天津电视台《泊客中国》栏目11月期人物之一(片名《我行我素》)。著有《爱的作料》。
作者自序 -Ⅰ
第一章 巴黎的蓝天 - 001
第二章 爱德米特村 - 015
第三章 古城耶路撒冷 - 025
第四章 麦西洛特村 - 033
第五章 秋季的收获 - 041
第六章 从死海到贝都因 - 051
第七章 沙漠之谜 - 057
第八章 从海法到伊斯坦布尔 - 073
第九章 穿越亚洲 - 079
第十章 阿富汗 - 087
第十一章 印度之眼(上) - 095
第十二章 印度之眼(下) - 107
第十三章 扎卡伊先生 - 131
第十四章 真正的战士 - 147
第十五章 温达文 - 161
第十六章 喜马拉雅 - 175
第十七章 瑜伽大师阿瓦杜塔 - 205
第十八章 孟加拉大洪水 - 221
第十九章 孟买学术会议 - 245
第二十章 崭新的开始 - 259
第二十一章 挂满红灯笼的节日 - 273
第二十二章 拥抱中国 - 287
第二十三章 双重寂灭 - 301
第二十四章 德明 - 319
结 语? -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