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教育书系·民国老阅读抒情类散文:旧时情怀》领略中国文化的传统底蕴,感受来自母语环境,纯净、质朴的温暖!
遇见民国老教育
那是一个好的年代.也是一个坏的年代。
那个年代,到处都是战乱、纷争、动荡与苦难,也到处都是奋起、坚守、学养与从容。空气中弥漫着绝望,也充盈着希望。
这些苦难与奋争、绝望与希望之间铸炼出的,一层层文明积淀、思想碰撞乃至烽火洗礼下的民国,留给我们的,是与今天迥然不同的趣味、胸襟与风度。
我们努力从书简文牍、故纸尘埃之中。打捞这些文明积淀之后的余音,找寻仍在我们血脉里隐隐回响着的祖辈们的风范、理想与激情。
于是,这套民国教育系列丛书应运而生。
与今天的教育相比,当年的教育格局阔大,既仰仗了传统文明之气脉,又兼受“五四”启蒙之风气,同时还有赖于一大批民国学人的心血,兼容并蓄的大胸襟与大气度造就了今天,我们一度仰望却难以复制的精神家园。
我们选取了这个气象万千大观园的三个层面.先生授课的教材、文人发表的文章、学生书写的作文,以一个互有映照的方式为今天的孩子展现出当年,民国教育的大家园。
当年编辑老课本的.很多是学贯中西的文化大师。叶圣陶、丰子恺、张元济……他们以极大的诚意与才力,编撰关于教育的梦想。它既保留丁东方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吸收了新时代的优美。
这些充满童心,自然流淌的文丰里,没有面目可憎的说教,没有指定与强迫,更没有宏大叙事的虚构与空洞.有的是母语环境中的沉静与大气,透着自然与纯净,也透着平等和温润。
当年发表老阅读的,大抵都是文士才子,思想精英。从他们的文章中,我们重温他们在情感、教育、生活琐事上的思考感悟。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那股子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之中孕育出的,中国式知识分子的风骨与气度,冷眼与热肠,同时也是感受一个时代的文化魅力。
当年书写老作文的,也都是自然活泼,在民国教育浸润下成长的少年,从孩子们的习作里。我们看到的是童心的质朴与真诚,喜怒哀乐发于笔端,真情实感毫不矫揉。流露出的,是纯正汉语的清香,让我们再次感受到文丰的美好。
对这些孩子来说,他们是幸运的,他们所浸润的教育,是人性,是自然,是常识。他们在先生们的教诲下,时代的淬炼中,开启了对生命的敏感。
一个人,一生之中,总会有几个重要的遇见。少年遇书,青年遇人,中年遇事。一个人在童年时期,他初看世界的眼睛,初听世界的耳朵,初次启蒙的读本,他对世界的看法,他的情感,他的胸襟,可能就已定论。
作为编者.我们也并未期翼凭一套民国教育系列丛书就能扭转时下所谓教育之弊.重归教育关照人本的初心。
如果在这套书中,你能跟随大师的指引领略到中国汉字的传统底蕴,体会到这些文丰里,打动人心的力量,这样的遇见当然好,然而即便是仅仅从这套书中,我们能感受到来自我们母语,质朴、沉静的温暖,亦足矣。
文心
二零一三年八月于南京
昨夜星辰
星与晨·胡讷
灯·顾文毛
远处的灯火·石耶
森林的夜·流星
没有月亮的月夜·辛尔
灯和天·全文件一
夕·士明
暗夜行路·罗洪
夜·徐讦
黑夜颂·贾植旁
团園今夜月·石耶
江轮月夜的一夕·仲谏
四季手札
春雨·王全
淮上的春光·怀新
湖上的春·黑婴
春心·刘大杰
蟋蟀的话·朱颜
夏日的雨·山女
秋意·胡云翼
京西秋游·全源
秋的感怀·孟超
秋天的歌曲·流星
雪·黑丁
故乡的冬景·沙吞
毛毛雨里的故乡·妊立
五味杂感
家书·魏宁天
无聊集·槽糠
弗腾的梦·杨刚
面前·何其旁
归·杨锋
涅后的惆怅·石评梅
等泪的笑·炽夏
别绪·学昭
十月之晨·夸一冰
塔·胡讷
录屋·晶音
装水的车·允圣时
街的素描·彭手冈
墙·崭以
笛·张意
梦后·何其务
荷叶伞·夸广田
……
聆听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