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与败”是两军交战和商战时常出现的场景,也是军人与商人共同面临的课题。不怕失败,敢于胜利,是军人和商人都应保持的状态。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从失败走向胜利,从胜利走向胜利。“军人生来为战胜”,优秀的商人何尝不是如此呢?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经济面临诸多新的挑战与机遇。中国企业应该如何适应这一重大变化?商界人士应该深入研究解决与此有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方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行进在从商之路上的人们,都应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为什么我军指战员能够“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而企业的一些员工却常常患得患失、锱铢必较?
为什么我军指战员面临千难万险,也会勇往直前、以弱胜强,而不少企业却是顺境存、逆境衰?
为什么我军百余万人的庞大群体,能够令行禁止、高效运行,而一个几百人、几千人的企业却常常人心涣散、内耗不断?
其实,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军队管理中得到回答。实践证明,管理是成功的保证,也是失败的根源,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据统计,我国500强企业中有四成左右的企业家是军人出身。回顾现代企业管理100余年的历史就会发现,军队管理对企业管理贡献良多。
大家知道,虽然各个行业、各种组织的管理各有特点,但最为高效的管理就是军队的管理。通过军事化的管理可以使一群乌合之众面貌一新,很快就能成为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队伍,以至于经历各种艰难困苦和流血牺牲,也能一往无前、奋勇杀敌,这应被看作人的管理所能达到的最高层次了。许许多多的企业家从中受到启示:为什么军队能,企业却不能?于是,众多中外企业家将目光转向军队,开始将军队管理的做法引入企业。这是非常合乎逻辑的。
本书是献给创业者和管理者的一部管理类的著作。凡是对军事化管理感兴趣的人,均可从中获取有益的知识。
军事化管理是当今学界研究热度较高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在不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得到较多应用的重要管理模式。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这方面的研究文章和书籍。这些研究成果丰富了管理学的内容,也为商界人士提供了有益的知识。
本书直接从军史和战例中浓缩出军事管理的精髓与要义,从而避免了在军事管理研究中存在的概念化和随意性倾向。军事管理作为人类管理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必然与商业等各个领域管理的实质和基本规律相一致。因此,本书的内容注重吸收中外成功企业的先进经验,实现了军事管理与企业管理的融通。书中讲述了许多中外成功企业管理的精华和著名企业家的故事。其中,侧重研究分析了具有军事化特点的华为公司的管理。华为人不仅有力地促进了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也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境界。这方面的内容会给予人们诸多新的启示。
俄国著名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学者之所以成为学者,在于旁征博引。”经典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无论是历史的还是现实的经典皆为各路英杰智慧的结晶,当然会给予人们非同寻常的激励与启迪。经过笔者的精心努力,本书蕴含着诸多这样的经典内容。
本书是张彦将军多年来深入研究军事化管理及其企业应用的成果。本书既有体现人民军队管理本质和规律的“道”,又有大量可以操作执行的“术”;既“军味”十足,又不乏商业气息;既可当作管理学理论专著来研读,又有较强的实用价值。书中分析了许多企业案例,特别是以华为公司作为企业军事化管理的样板,集中揭示了华为的成功秘诀。
经济与军事,军事与经济,能够完全分开吗?
人类文明史的回答是:从来没有。
也许只有马克思所言的消灭了阶级、国家和军队之后的共产主义社会到来时,才能够有与军事无关的经济。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可以看出,经济与军事始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这是由一个国家的根本利益决定的。
一个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繁荣与富强,必然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只有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才会迎来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然而,一个国家的发展,必然会面对邻国以及世界各国的竞争。当国家之间的经济矛盾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时常常会引发战争。这就需要各国必须具有足以抵御外敌侵犯的军队与国防,以此来为经济发展创造必要的安全环境。这样一来,与军事、国防相关的各项事业就会得到发展。这些事业自然离不开经济的支撑,没有发达的经济,不可能有强大的军队和国防。同时,军事、国防与经济的关系又不是一方必须服从于另一方的简单关系。军队和国防事业对于经济发展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军队和国防事业会占用许多经济资源,消耗大量国民财富,一旦打起仗来,这种消耗会成为无底洞,甚至会拖垮一国的经济;另一方面,军队和国防事业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和拉动经济,军队和国防建设在人才、技术、装备等方面的需求,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国际军火贸易市场巨大,军工产业会创造巨额经济效益。因此,经济建设不能排斥军队和国防事业的发展。
当今的世界依然通行“丛林法则”,赢者通吃的状况将长期存在。看看美国这个当今头号超级大国是怎样崛起的,就会明白中国的振兴之路面临怎样的严峻挑战。《华盛顿邮报》2015年发表的一篇文章称,美国从1776年算起,239年间,222年都在打仗。凡是对美国经济做过研究的人都认为,美国国防部是美国最大的国有企业。军火工业是美国的重要支柱产业,军事力量成为支撑美元、服务美国经济的重要手段。显而易见,穷兵黩武是美国强盛与霸权的主要来源。其自我标榜的所谓“民主”“自由”“人权”不过是一块“遮羞布”而已。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曾经说得很直白:美国的实际统治者是军火工业集团。这也是美国频繁发动战争的根源所在。只有不断发动战争,才能使军火商获取滚滚财源。
美国克林顿政府时期的财政部长、哈佛大学前校长萨默斯在2008年年初曾首次提出:如果美国在与中国的经济竞争中不能取胜,美国要准备发动战争。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肯定了这一提议,他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的演说中宣称:如果在经济竞争中,哪个国家要改变现有秩序,美国总统有义务动用武力。可以看出,美国的军事力量始终是为其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这些发自美国高层统治者的狂言,既“不打自招”地暴露了美国的霸权主义真面目,也为当今世界经济与军事的关系做了注解。放眼未来,中国经济超越美国只是时间问题。在此进程中,现有的世界经济秩序必然发生改变。这岂不是说,奥巴马所说的动武条件必然会出现,美国必将发动战争?很明显,人家打的是明牌,中国人千万别再犯糊涂了。
2019年9月9日,美国金融大鳄索罗斯在《华尔街日报》发表的专栏文章中叫嚣:“我对打败当下中国的兴趣,超过了对美国的国家利益的关心。”这一说法体现了美国精英们的普遍心态。其意图十分明确,美国宁可自残,也要把中国打垮。正是出于这一险恶用心,美国在科技、贸易、金融、外交、意识形态等领域频频对中国发起攻击。有的中国学者一语中的:“人家要的不是钱,而是你的命。”对于这场国运之争,中国人要有自信。不管今后会遇到怎样的复杂局面,我们都要信念坚定,从容应对,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行。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世界带入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各国经济也遭受严重冲击。在这场“抗疫”斗争中,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阵脚大乱,甚至呈现失控的状态。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一直是感染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在遭受疫情冲击的国家中,唯有中国成功控制住了疫情,并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正增长。这是一个由亿万中国军民共同创造的重大成就!
应对这场因疫情引发的重大危机事件,最优化的选择只能是较高程度的军事化管理。实际上,湖北省武汉市及全国多个地区正是这样做的。在这样的非常时期,必须将全社会高度组织起来,努力优化资源配置,统一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严峻局面。如果中国的疫情也出现美国那样的状况,必然会使我国的经济陷入极大的困境之中。到那时候,不知会有多少中国企业倒下去。在应对疫情这样的危机事件中,那些一直坚持向军队学习管理的企业,必然会具有较强的化危为机的能力。想要做到这一点,只靠“临时抱佛脚”,效果肯定有限。只有长期坚持具有军事化特点的管理,才会带来企业发展的强大内功,才会焕发战胜危局的巨大力量。
作为社会经济活动基本单位的企业,始终是在世界经济与军事的交互影响中发展的。如果希望企业能够实现基业长青,就必须关注和研究这种影响。过去是这样,以后也会是这样。凡是抱有百年发展梦想的企业,必须做好遭遇数轮和平与战争环境转换的准备。必须使企业具有在因局势紧张多次遭遇严重困境的情况下仍能正常发展的能力。只有能够适应这种转换过程的企业才能长期发展下去。否则,企业就可能无法承受意想不到的打击,难以避免土崩瓦解的命运。有远见的企业家当然会积极做好这方面的布局,及早使企业具有抵抗这种风险的能力。为此,注重学习借鉴军事化管理的一些好的理念和方式是十分必要的。企业家只有完成了上述思考,才可能带领企业战胜任何意想不到的灾难,实现基业长青。
许多与军事、国防相联系的企业,必然会在管理上去积极适应军队和国防的要求,直接或间接地采用一些军事化管理办法。即使是与军事、国防关系不大的企业,适度采取一些军事化管理方式,也会大有益处。而当大规模战争发生时,所有企业都将转入战时管理体制。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这种情况时有发生。近代历史上的欧美、日本等地区和国家也都多次发生这样的轮替。因此,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中,军民融合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常态。汽车、航空、通信等与国防高度相关的行业,始终将为军事服务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能。有的汽车企业生产坦克的生产线,平时处于油封状态,一旦打起仗来,可以立刻转入武器生产。这些企业的管理必然会呈现诸多军事化管理的特征。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国人常常因此感到骄傲。但经济发展了就不会挨打了?历史与现实给出的都是否定的回答。
没有强大国防的守护,没有综合国力的增强,仅靠发展经济仍然难以避免受人欺凌。善良的中国人绝不能太天真了!千万别再只盯着GDP了!
历史的回响不停地提醒我们,新中国是在战火中打出来的,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天,享受着和平与幸福的人们,一定不要忘记了这些英雄和烈士们。网上曾流行一句感人的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在负重前行。”笔者也写了一句相似的话:哪来的和平与幸福?全都源于先烈的牺牲和勇士的守护。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重要会议上,引用了毛泽东同志一段很著名的话:“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应始终怀有这样的情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当今时代,一个国家的和平与安宁是最昂贵的奢侈品,它们来得太不容易了!军队是保卫国家的,也保卫着国民的财富。和平的岁月太久了,以至于不少人在质疑为什么花那么多钱养那么多军队,不如把这些钱用到社会福利上去。这个想法太短视了!人们经常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实情况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和平时期,军队不是白养的,而是在发挥着遏止战争的作用,发挥着令敌人胆寒的威慑作用。我们希望原子弹永远也别用上,但也深知其形成的核威慑每天都在震慑敌人,保护人民。这是一种“无用之大用”。试想一下,在当今如此严峻的国际局势下,如果中国没有强大的军队和国防体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毁,三名中国记者以及多名中国外交人员被炸死、炸伤那样的事件有可能还会发生。
当今的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从未像今天这样更加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同时也必须看到,今日中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纵观数千年的人类发展史,大国的崛起之路,充满了艰险与烽烟。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在他的《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一书中,对世界最近500年来的强国之争做了统计分析。其结果是强国之间共发生过16次超越之争,其中12次引发战争,结局是9次实现成功超越。这组数据应当使中国人警醒起来。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平共处始终是国人的处世原则。我们当然希望时代的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并且会矢志不渝朝着这个方向去奋斗。然而,这并不完全取决于中国人善良的愿望,客观局势的发展很可能与此相悖,当今的国人必须为此做好充分准备。当敌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将战争强加在中国人头上时,我国必须有强大的军队来打败侵略者。当今世界有不少人认为,中国与美国这两个世界强国正在坠入“修昔底德陷阱”,今后的中美关系充满风险。在这样十分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必须丢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千万不能把“外交语言”当成我们的真实认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那样高枕无忧的景象离我们很远。因此,绝不能淡化国防意识。“好战必亡,忘战必危”,能战方能止战。越是爱好和平,越是要有打败一切侵略者的国防实力。
征程万里,艰险莫测,中国人不能不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这种情况下,一手扶犁、一手持剑是我们的唯一选择。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建设强大的军队和国防。那些主张通过让步、媾和或投降来换取美国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人,要么是短视,要么是居心叵测。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绝不应有这样的幻想。那些至今不做“中国梦”、仍做“美国梦”的国人赶快醒醒吧!
当今中国,应该对那些炮制“泛和平主义”论调的人们保持警惕。在这些人的眼中,天下已经太平,“敌人”“威胁”“战争”等字眼不应存在了。有的甚至与西方反华势力完全是一个腔调,连中国发展正常的国防力量都要批评和指责。对此,善良的国人绝不能漠然视之,应该坚决予以抵制。和平与安全是当今世界最宝贵的东西,任何人都不会恩赐给我们。任何时候,人们都不应放弃对和平与正义的向往,同时任何时候都不能放下手中的猎枪。
中国企业界人士不仅应该弄清企业发展与军队、国防建设的相互关系,还要有强烈的国防意识,切实强化爱国家、爱英烈、爱军队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汇入国家经济发展的长河之中,才能使企业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增强国防意识是实行企业军事化管理的基础环节。只有形成了较浓的热爱祖国、关心国防、拥戴英烈、尊崇军队良好风尚的企业,才能更好地向我军学管理。实行军事化管理光解决认识问题、光有知识有能力还不够,还需要完成情感认同。否则,即使这样做也不会是发自内心的,其成效也会打折扣。因此,应该努力强化以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意识。
当今的学界、企业界对企业管理研究的热度较高,这是非常好的现象,但一般性的泛泛之谈较多。应该从不同角度对企业管理进行一些专业性的讨论和研究,以便更加深入地揭示其本质和规律,从而使人们能够从中获取更大的益处。搞好企业军事化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做法之一。
既然是研究企业军事化管理,就不能只研究经济与管理,而应该首先研究军事,特别是应注重探明我军军事管理的真谛与要义。从目前业界研究的内容来看,要么重在研究军事管理,其内容并未与企业管理发生实质上的联系;要么重在研究企业管理,而与军事管理没有较深入的联系。只有真正源于军事管理,并对此与企业管理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研究而取得的成果,才会具有较强的可靠性与应用性,才是致力于企业军事化管理的管理者需要的东西。
当今不少社会组织的军事化管理缺少应有的思想性和文化底蕴,呈现概念化、随意性强的特征。它们仅仅局限于统一着装、队列训练、喊口号、唱军歌等较浅的层次上,而对军事化管理的深层次内容涉及较少,本书力求填补这一空缺。书中的核心思想都是直接从军队管理中抽象出来的。掌握本书的内容有助于比较全面深刻地把握企业军事化管理的理念和方式。
从总体上说,军事管理也属于管理学的研究领域。本书从军事管理入手,研究与回答企业军事化管理的实质性、规律性问题。军事管理与企业管理等各种管理的实质是相同的,规律是一致的,同时各自又呈现出一些不同的特点。当将二者同时纳入人类管理活动之中并作为研究对象的时候,就比较容易看清其内在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进而更好地把企业军事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引向深入。
“一千个人的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军事化管理的认识也存在类似的现象。但其实质性与规律性的东西应该是确定的。笔者为此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探索。一个人无论是否军人出身,其眼中的军事化管理都不会是相同的。这就需要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正确的抽象和表述。军事化管理研究是一个大课题,无法简单、孤立地完成,应该以广阔的视野,实现学术上的兼容并包。因此,本书在理论方面,将其置于经济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等诸多相关学科大背景下,运用其中的经典原理指导相关问题的研究,以期实现新的升华;在实践方面,注重吸收当今先进企业在管理上取得的成果,来增强研究内容的应用性。
本书的结构大概按照以下逻辑层次展开:
第一个层次是经济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的原理、规律是怎样的。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这就告诉人们,只有具备彻底性的理论才能够抓住事物本质。而能够揭示商业活动本质的显然是经济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其他间接的、经验的认识很难具有这种彻底性。这个部分的内容属于“形而上”的范围,应该被视为“管理之道”。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同样的道理,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从商者很难取得巨大的成功。实践虽能出“真知”,却不能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个人的生命有限,个人行为的平台有限,所能从事的商业实践也会十分有限。因而,人们从直接经验中只能获取较少的“真知”。而正确的理论是反映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知识,可以大大提高人们的思维水平,能使人们少走许多弯路。
第二个层次是军队及我军管理的理念和实践是怎样的。这方面的内容是理论与实际交织而成的结果。它既有理论性,也有实践性,呈现“形而上”与“形而下”相互融通的特点,应该被视为“道”“术”融合的内容。
第三个层次是中外先进企业是怎么做的,当今的从商者应该怎样做。其中涉及的主要是中外优秀企业及企业家的成功做法和成功经验,以及从商者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在这里,着重以实行具有军事化特点管理的华为公司为楷模,也把其他中外企业与军事化管理相一致的理念和做法吸收进来,从而进一步拓宽了军事化管理研究的领域,增加了相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这部分属于“形而下”的范围,讲的是“管理之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笔者希望通过这样三个不同层次的交互阐述,能够深入浅出地阐明企业军事化管理的有关问题,从而构建起一个有较宽跨度的思维语言系统。也许这样的内容才会是商界人士迫切需要的东西,才会是广大读者真正用得着的东西。
张彦,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少将。曾任某军工厂主要领导、某央企领导,长期在高级军事领导机构任职,长期从事军事经济管理工作。曾出版《道与术——卓越管理者的战略思维》《寻游天地间》《人生如诗》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