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首先叙述“我”的出生和家庭状况, 而后将读者引入“我”五岁时光怪陆离的内心世界, 进而描写“我”青春期大胆的心理。“我”对天生的孱弱感到羞愧, 恋慕强健而富于野性的体魄, 立志进行精神上的自我锻炼。战时, “我”怀着尝试恋爱的心态接近异性, 终于和同学之妹园子恋爱, 但却因为感到自己能力不足而导致关系结束。战后, 园子与别人结婚, 但“我”却试图仍与她偷偷约会, 尝试完全舍弃肉欲的精神恋爱。
完全不懂:恋爱和性欲到底有什么关系?这问题我无论如 何也搞不明白。近江所给予我的恶魔式的魅惑,在这里当然不能 说明“恋爱”这个字眼的含义。我以为自己对汽车上那少女的朦胧的感情算是恋爱。但同时,我又被那位年轻粗野、脑袋剃得溜光的司机所吸引。我的无知并不要求我急于解决这一矛盾,我的视线盯着那司机的侧面,是那样地不可回避,那样令我窒息、痛苦和压抑;而我对那位贫血的姑娘的不时的一瞥,却又显得那么做作、有意为之和无精打采。我不懂这两种眼光有什么关系,我只是允许这两种眼光若无其事地在我身上和平共处。
作为这个年龄的少年,我似乎太缺乏“洁癖”,换言之,我似乎缺乏“精神”的才能。如果说这是因为我的过于强烈的好奇心使我丧失了对伦理问题的关心,那也倒可以说得通。但是,这种好奇心就像久治不愈的病人对外界的绝望的憧憬,在另一方面与不可能的确信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半是无意识的确信,另一半是无意识的绝望,这就常常使我栩栩如生地把希望错看成了无望。
虽然我年龄还很小,但我已经在自己体内培育过明确的柏拉图式的纯精神的观念,我对此毫无觉察,这是不是一种不幸呢? 世上所谓的不幸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对于肉感的漠然的不安,使我只把肉体的方面作为我的固定观念。我深信和知识欲属同一范畴的纯粹的精神性的好奇心,“就是肉体的欲望”。我对此坚信不疑。结果,我就习惯于自我欺骗,自以为自己真有一颗荡的心。这就使我形成了一种成年的、老马识途式的姿态,使我显出一副似乎对女人彻底厌倦了的样子
《假面的告白》是三岛由纪夫发表于1949年的一部中篇小说,亦是三岛由纪夫的成名作。作品对人物心理有敏锐而细腻的把握,处处渗透着作者敏感的特质,他的思考冗杂细碎,反复又游疑,推翻再推翻,然后重建。二十四岁的三岛由纪夫通过倒错的内向型自白,结合自传性的情节与故事对内心进行理智的探索,从一种社会心理的压抑出发,来对抗传统的秩序和价值观的束缚。
作品首先叙述“我”的出生和家庭状况,而后将读者引入“我”五岁时光怪陆离的内心世界,进而描写“我”青春期大胆的心理。“我”对天生的孱弱感到羞愧,恋慕强健而富于野性的体魄,立志进行精神上的自我锻炼。战时,“我”怀着尝试恋爱的心态接近异性,终于和同学之妹园子恋爱,但却因为感到自己能力不足而导致关系结束。战后,园子与别人结婚,但“我”却试图仍与她偷偷约会,尝试完全舍弃肉欲的精神恋爱。
三岛由纪夫(1925-1970),日本小说家、剧作家。本名平冈公威,生于东京。一九四九年出版长篇小说《假面自白》,文坛地位确立。一九七〇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写完《丰饶之海》第四部《天人五衰》后自杀。一生创作四十部中长篇小说,二十部短篇小说和十八部剧本集。主要著作还有《禁色》《潮》《近代能乐集》《金阁寺》和《萨德侯爵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