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介绍小儿胸部解剖、围术期处理、婴幼儿呼吸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小儿气管内插管、机械呼吸的临床应用、血气分析与呼吸机参数的调节、小儿胸科手术麻醉、胸壁疾病、胸膜疾病、气管支气管疾病、肺部疾病、肺移植等内容
1.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心胸外科学组组织编写和推广,权威性、科学性强。
2.内容全面、图文并茂、科学实用。
20 世纪30 年代,中国普胸外科像一粒刚刚种下的种子,开始发芽,这个时候我们仅是稍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直到20 世纪70 年代,北京儿童医院才成立了国内第一个独立的小儿胸外科。1987 年中华医学会小儿心胸外科学组被批准正式成立,2015 年小儿普胸外科协作组正式成立,2019 年小儿普胸外科学组正式成立,从此,小儿普胸外科才真正有了自己的组织。
虽然1985 年大学毕业后,我陆陆续续开始接触小儿胸外科患者,但是无论是关注度还是精力都较少用在小儿普胸外科上,一直认为小儿心脏外科更有挑战性,加之小儿普胸外科医疗器械引入滞后,新的技术较少,越发显得可有可无。直到2013 年底,我有幸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刘锦纷院长手中接过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心胸外科学组组长的重担,才迫使我静下心来思考中国小儿心胸外科今后的发展方向,如何在前辈的基础上让中国小儿心胸外科有更好更快的发展。梳理后我发现,小儿心脏外科近20 年来已经得到了飞速发展,手术技术、科研水平、存活数量等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反观小儿普胸外科,已经严重滞后于其他学科,没有独立正规的行业组织,专业人士及医院领导都不重视,各家医院组织形式都不太一样,普胸疾病就诊的归属五花八门,既有归属于独立的小儿胸外科、小儿心胸外科,更有归属于新生儿外科、小儿普外科、小儿外科、肿瘤外科、成人胸外科、成人普外科等,诸多专科都在这片土地上汇集,业内没有正式的行业规范,其手术方式、手术适应证、围术期处理方法等千人千法,由于不重视、无组织,几乎是任意而行。
我们召集了学组主要专家共同探讨了学科的发展方向,共同认为野蛮生长要不得。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宏观上国内小儿普胸外科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欧美,以临床研究为例,我们目前依然停留在做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而国外早已开展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等。其次,我们也要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我们拥有全球最多的人口,也就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病源,只要积极努力,任何小众科室乘以巨大的人口基数均是大事情。
学组委员们群策群力提出了振兴我国小儿普胸外科的四部曲:首先,建立小儿普胸外科组织,整合全国相关资源,不问出处,均为我所用,即成立一个广泛意义的全国小儿普胸协作组,委员为来自各家医院不同专业但从事小儿胸外科工作的同行。其次,要有学术凝聚力,经共同讨论,决定将两年一次的全国小儿心胸外科会议改为一年一次,会议名称改为全国先心外科会议和全国小儿普胸外科会议,轮流举行,随即于2015 年7 月在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小儿普胸外科会议,与会代表来自8 个不同专科从事小儿胸外科的专家,共170 余人,迈出了学术规范的第一步。再次,针对行业野蛮生长的乱象,加强规范化、标准化,组织国内主要专家,主要是这次参加编书的专家,建立一支专家团队,专门制定小儿普胸外科疾病的外科治疗共识或指南。迄今已完成了有关小儿普胸外科的8 部专家共识,使一些有争议的手术方案、手术适应证等得到了一定的法律层面上的认可。最后,我们还充分发挥专家团队的作用,集思广益,改善目前小儿胸外科手术器械缺乏的现象,鼓励设计适合小婴儿及新生儿使用的产品,从而降低手术难度,加快手术速度,提高手术质量。
通过这一系列努力,近年来小儿胸外科得到了很快的发展,许多医院成立了小儿胸外科,全国手术量也在快速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 年年底小儿普胸手术量达到了35 000 台左右。随着开展小儿普胸外科积极性的提高,专家共识的不断制定,一部能指导行业青年医师及新开展专科学习的参考书成为一个迫切的需求。
幸运的是,曾骐教授作为我国从事小儿胸外科的杰出代表,我们有许多共同的观点,我们和刘文英、舒强、李索林、冯杰雄、贾兵等专家适时地对编书内容进行了分解、布置。非常感动的是撰写小儿胸外科学设想得到了全国小儿胸外科专家们的积极响应,他们几易其稿,认认真真完成各自的任务。
随着编书的深入,我们发现新的技术- 新的器械不断涌现。近年来,跟随成人胸外科器械不断更新换代,手术机器人等已相继投入小儿胸外科手术操作,小儿普胸疾病微创化已经势不可挡,所以我们适应形势,及时加入了机器人手术等最新进展。与此同时,兄弟科室技术的进步也在敦促小儿普胸外科的发展。产前超声影像技术为小儿普胸手术开启另一双眼睛;麻醉和监护的生命支持、单肺通气技术、小婴儿围术期管理等为小儿普胸手术的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保驾护航作用。《小儿胸外科学》的撰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写作团队涉及病理、影像、基础知识、重症监护等相关专业,我们在本书中均努力涉及。
小儿胸外科需要完备清晰的理念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编写此书是为了让小儿胸外科医师更好地掌握此理念和技术并且熟练应用于临床。我们愿为中国小儿普胸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推动制定临床路径、专家共识、临床指南等,力争规范小儿普胸疾病的诊疗,为小儿胸外科专业医务人员做好服务工作。当今的科技发展迅速,5G 时代的来临使交流方式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电子书及手机5G的广泛应用,给纸质版书籍的传播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所以我们尝试将采用纸质和数字融合出版。
在本书撰写过程中,感谢胡廷泽、谷兴琳、江泽熙、钱龙宝等前辈的关心和支持,感谢钱龙宝教授对全书的审定,感谢本书编辑团队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诸位同仁的合作,在此不一一列名,没有你们的支持,本书将不会如此精彩。由于时间仓促,编写范围广泛,本书难免存在不足和错误,希望广大读者谅解,欢迎发送邮件至邮箱renweifuer@pmph.com,或扫描封底二维码,关注人卫儿科学,对我们的工作予以批评指正,以期再版修订时进一步完善,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莫绪明
2022 年7 月
莫绪明: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第五届至第九届常委,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第八届、第九届心胸外科学组组长。
曾骐: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纵隔及胸壁外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微创专业委员会胸科学组主任委员。
第一篇 总 论
第一章 小儿胸外科学发展史/2
第一节 小儿外科学发展概述/2
第二节 小儿胸外科学发展概述/3
第三节 小儿胸外科范围和任务/5
第二章 小儿胸外科基础/9
第一节 胸部胚胎发育学/9
第二节 胸部应用解剖学/15
第三节 胸部应用生理学和肺功能检测/29
第四节 胸部影像学/36
第五节 胸部出生缺陷产前诊断/42
第六节 胸外科手术麻醉/52
第七节 胸外科开胸径路及手术器械/58
第八节 胸腔镜及机器人手术技术/65
第九节 胸外科内镜技术/77
第十节 普胸疾病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处理原则/81
第十一节 胸外科感染的处理原则/85
第十二节 胸外科体外膜氧合的应用/86
第十三节 胸外科围术期处理及加速康复/90
第三章 胸部创伤/102
第一节 胸外伤概论/102
第二节 闭合性胸外伤/105
第三节 开放性胸外伤/113
第四章 胸部肿瘤/118
第一节 胸壁肿瘤/118
第二节 胸腺瘤及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130
第三节 气管支气管肿瘤/135
第四节 肺部肿瘤/136
第五节 前纵隔肿瘤/142
第六节 后纵隔肿瘤/144
第二篇 各 论
第五章 胸壁畸形/156
第一节 漏斗胸/156
第二节 鸡胸/166
第三节 叉状肋/169
第四节 胸骨裂/171
第五节 波伦综合征/172
第六节 胸廓出口综合征/174
第七节 多汗症/178
第六章 乳腺疾病/185
第一节 乳腺肿物/185
第二节 副乳畸形/190
第七章 气道疾病/193
第一节 气道异物/193
第二节 气管狭窄与软化/198
第三节 气管假膜/208
第四节 支气管扩张/211
第五节 前肠重复畸形/216
第六节 支气管胸膜瘘/218
第七节 先天性血管环畸形/220
第八章 肺及胸膜疾病/234
第一节 先天性肺气道畸形/234
第二节 肺隔离症/237
第三节 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242
第四节 肺囊性纤维化/245
第五节 肺间质疾病/248
第六节 肺出血及咯血/252
第七节 气胸与纵隔气肿/257
第八节 脓胸/262
第九节 肺脓肿/265
第十节 肺结核球/268
第十一节 肺包虫病/270
第十二节 肺动静脉瘘/276
第十三节 乳糜胸和肺淋巴管瘤病/280
第九章 食管及膈肌疾病/288
第一节 食管异物及穿孔/288
第二节 食管腐蚀性灼伤/290
第三节 先天性食管闭锁和气管食管瘘/295
第四节 先天性食管狭窄/303
第五节 胃食管反流/305
第六节 贲门失弛缓症/312
第七节 膈膨升和膈神经麻痹/316
第八节 先天性膈疝/320
第九节 食管裂孔疝/326
第十章 移植/337
第一节 肺移植/337
第二节 心肺联合移植/343
中英文名词索引/346
二维码目录
视频一 胸壁肿瘤/118
视频二 肺部肿瘤/136
视频三 后纵膈肿瘤/144
视频四 漏斗胸/156
视频五 叉状肋/169
视频六 气管狭窄与软化1/198
视频七 气管狭窄与软化2/198
视频八 支气管扩张/211
视频九 前肠重复囊肿1/216
视频十 前肠重复囊肿2/216
视频十一 支气管胸膜瘘/218
视频十二 先天性肺气道畸形/234
视频十三 肺包虫病/270
视频十四 先天性膈疝1/320
视频十五 先天性膈疝2/320
视频十六 先天性膈疝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