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堺雅人:憧憬的日子》是日本著名男演员堺雅人的首部随笔集,汇集了他从二○○四年到二○○九年创作的随笔五十多篇。本书亦是堺雅人某种形式上的自传,轻描淡写间,娓娓道来过往人生:高中参加的戏剧社团、大学退学的艰辛生活、艺术人生中的点滴感悟……
他的思考别具一格,下笔活泼灵动,揭示了演员这一职业所不为人知的欣喜和困苦。书中还收录了堺雅人为本书拍摄的独家写真。
始(代前言)
对于我曾经就读的宫崎县立高中来说,一九八八年是颇值得纪念的年份。就是那一年,我校棒球部首次打入甲子园。
那是我入学前一年的事情。
打入甲子园,对于地方的公立普通高中来说,简直堪称壮举。据说在值得纪念的一九八八年,其他的社团及当年的考生也都意气风发,整个学校都沉浸在热烈昂扬的气氛中。
当然,尚未入学的我们无从感受当时的盛况。但老师及前辈们时不时会跟我们新生讲起一九八八年的故事,每次听,我都不由自主联想到东京奥运会及之后的经济高速增长期。
我入学那一年(一九八九年),起初也是如此,整个学校洋溢着一份喧嚣的期待感,期待着今年也有令人惊喜的美事发生。就像是期待着逐渐走弱的余火再一次盛大燃起一般,真是奇妙的氛围(遗憾的是,余火并未复燃,高涨的氛围最终慢慢平复下来)。
一九八九年对于我的高中来说,就是盛大节日之后余热缭绕的一年。
即便二十年后的今天,每当回忆起一九八九年的那个春天,我的内心仍然感到没着没落,就像是高高飞扬的东西即将坠落之前那种轻飘飘的失重感一般。或许,春天本身或多或少会让人产生这种心绪吧。
不,或许事情其实很简单,之所以整个学校都很喧嚣,只是因为施工而已。学校校舍从数年前就开始重建,那一年恰好是这份期待要落实的日子。
日以继日的施工,导致空气中尘土飞扬,噪音不断。工地的运货卡车频繁出入校门,见到建筑工人的机会比见到老师的机会还要多,学校随处都有禁止入内的标识,让人心生整个学校只是临时居所之感。
旧校舍被蒙上苫布拆除,陌生的新建筑物散发着新油漆的气味。刚刚记住的学校旧貌接二连三地换新颜,我觉得我似乎永远也无法把握学校的全貌。
我曾经问过我的高中同学,几乎没有人能够清晰记住一九八九年那个春天学校的样子。正如过路的人不会试图去记忆一座正在重新开发的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是何种样子一样。
过路人可以权宜性地让时间暂时停止,快步走过建筑工地。反正,旧的风景很快便会被新的风景替代,不会有好事者特意停下脚步流连欣赏。人们有意识地对新建筑物成形、整座城市重新开始计时之前的风景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毕竟,建筑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只会作为断片性的记忆,存在于少数几个人的脑海中,甚至这少数人脑海中的记忆断片不久也会如刨花般随风飘散,消失得无影无踪。自毕业之后,我从来不曾回过我的高中母校,但我知道,那一年的春天在那里已踪迹全无。就如刨花般,被吹散在天涯。
一九八九年的春天,一直在考虑加入一个小规模的文化社团的我,最终决定要到戏剧部感受一下。
说起来,我也并非一定要参加戏剧部。其实,只要是小而精的文化社团,任何主题我都可以接受。可能对于从不太大的中学考到宫崎县立高中的我来说,这所每天都有新变化的大校园让我有莫名的压迫感吧。我想要一处能够让自己的心沉稳下来、属于我们自己的地盘。
决定到戏剧部感受氛围倒是容易,但要找到戏剧部的活动室却着实让我吃了苦头。过于小而精的戏剧部,在到处都是施工现场的校内就如浩瀚烟海中的小岛,不可望,不可及。而大部分的学生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学校还有戏剧部这样一个社团。询问多位前辈之后终于得知,戏剧部活动室原来在学校东侧的一个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