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地质志(第2版 卷十三 四川油气区中国石化)(精)
定 价:375 元
- 作者:四川油气区(中国石化)编纂委员会编
- 出版时间:2022/4/1
- ISBN:9787518344925
- 出 版 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TE3
- 页码:620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中国石油地质志》不仅仅是一套学术著作,它既有对中国各大区地质史、构造史、油气发生史等方面的详尽阐述,又有对油气田发现历程的客观分析和判断;它既是各探区勘探理论、勘探经验、勘探技术的又一次系统回顾和总结,又是各探区下一步勘探领域和方向的指引。因此,本次修编的《中国石油地质志》对今后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新的启迪和指导。
在编写首版《中国石油地质志》过程中,经过对各盆地、各地区勘探现状、潜力和领域的系统梳理,催生了“科学探索井”的想法,并在原石油工业部有关领导的支持下实施,取得了一批勘探新突破和成果。本次修编,其指导思想就是通过总结中国油气勘探的“第二个三十年”,全面梳理现阶段中国各油气区的现状和前景,旨在提出一批新的勘探领域和突破方向。所以,在2016年初本版编委会尚未完全成立之时,我就在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申请设立了“中国大型油气田勘探的有利领域和方向”咨询研究项目,全国有32个地区石油公司参与了研究实施,该项目带领各油气区在编写《中国石油地质志》过程中突出未来勘探潜力分析,指引了勘探方向,因此,在本次修编章节安排上,专门增加了“资源潜力与勘探方向”一章内容的编写。
三十多年前,在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艰苦奋战、共同努力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贫油国”,发展到可以生产超过1亿吨原油和几十亿立方米天然气的产油气大国,可以说是打了一个大大的“翻身仗”,获得丰硕成果,对我国油气资源有了更深的认识,广大石油职工充满无限信心、继续昂首前进。
在1983年全国油气勘探工作会议上,我和一些同志建议把过去三十年的勘探经历和成果做一系统总结,既可作为前一阶段勘探的历史记载,又可作为以后勘探工作的指引或经验借鉴。1985年我到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工作后,便开始组织编写《中国石油地质志》,当时材料分散、人员不足、资金缺乏,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石油系统的很多勘探工作者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先后有五百余名油气勘探专家学者参与编写工作,历经十余年,陆续出版齐全,共十六卷20册。这是首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石油勘探历程、勘探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全面总结,也是重要的基础性史料和科技著作,得到业界广大读者的认可和引用,在油气地质勘探开发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在油田现场调研过程中遇到很多青年同志,了解到他们在刚走出校门进入油田现场、研究部门或管理岗位时,都会有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他们说《中国石油地质志》给予了很大的启迪和帮助,经常翻阅和参考。
又一个三十年过去了,面对国内极其复杂的地质条件,这三十年可以说是在过去的基础上,勘探工作又有了巨大的进步,相继开展的几轮油气资源评价,对中国油气资源实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无论是在烃源岩、油气储层、沉积岩序列、构造演化以及一系列随着时间推移的各种演化作用带来的复杂地质问题,还是在石油地质理论、勘探领域、勘探认识、勘探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新进展,不断发现新的油气区,探明的油气田数量逐渐增多、油气储量大幅增加,油气产量提升到一个新台阶。截至2020年底(与1988年相比),发现的油田由332个增至773个,气田由102个增至286个;30年来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增加284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增加17.73万亿立方米;原油年产量由1.37亿吨增至1.95亿吨,天然气年产量由139亿立方米增至1888亿立方米。
油气勘探发现的过程既有成功时的喜悦,更有勘探失利带来的煎熬,其间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是宝贵的、值得借鉴的。《中国石油地质志》不仅仅是一套学术著作,它既有对中国各大区地质史、构造史、油气发生史等方面的详尽阐述,又有对油气田发现历程的客观分析和判断;它既是各探区勘探理论、勘探经验、勘探技术的又一次系统回顾和总结,又是各探区下一步勘探领域和方向的指引。因此,本次修编的《中国石油地质志》对今后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新的启迪和指导。
在编写首版《中国石油地质志》过程中,经过对各盆地、各地区勘探现状、潜力和领域的系统梳理,催生了“科学探索井”的想法,并在原石油工业部有关领导的支持下实施,取得了一批勘探新突破和成果。本次修编,其指导思想就是通过总结中国油气勘探的“第二个三十年”,全面梳理现阶段中国各油气区的现状和前景,旨在提出一批新的勘探领域和突破方向。所以,在2016年初本版编委会尚未完全成立之时,我就在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申请设立了“中国大型油气田勘探的有利领域和方向”咨询研究项目,全国有32个地区石油公司参与了研究实施,该项目引领各油气区在编写《中国石油地质志》过程中突出未来勘探潜力分析,指引了勘探方向,因此,在本次修编章节安排上,专门增加了“资源潜力与勘探方向”一章内容的编写。
本次修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继承原版经典的基础上,基本框架延续原版章节脉络,体现学术性、承续性、创新性和指导性,着重充实近三十年来的勘探发展成果。《中国石油地质志》修编版分卷设置,较前一版进行了拆分和扩充,共25卷32册。补充了冀东油气区、华北油气区(下册·二连盆地)两个新卷,将原卷二“大庆、吉林油田”拆分为大庆油气区和吉林油气区两卷;将原卷七“中原、南阳油田”拆分为中原油气区和南阳油气区两卷;将原卷十四“青藏油气区”拆分为柴达木油气区和西藏探区两卷;将原卷十五“新疆油气区”拆分为塔里木油气区、准噶尔油气区和吐哈油气区三卷;将原卷十六“沿海大陆架及毗邻海域油气区”拆分为渤海油气区、东海一黄海探区、南海油气区三卷。另外,由于中国台湾地区资料有限,故本次修编不单独设卷,望以后修编再行补充和完善。
此外,自1998年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改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后,上游勘探部署明确以矿权为界,工作范围和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陆上塔里木、准噶尔、四川、鄂尔多斯等四大盆地以及滇黔桂探区均呈现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在各自矿权同时开展勘探研究的情形,所处地质构造区带、勘探程度、理论认识和勘探进展等难免存在差异,为尊重各探区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自然地理
第二节 区域地质
第三节 油气地质
第二章 勘探历程
第一节 构造油气藏为主勘探阶段(1953-2000年)
第二节 岩性油气藏为主勘探阶段(2000-2010年)
第三节 常规-非常规油气并重勘探阶段(2010-2019年)
第三章 地层
第一节 新元古界
第二节 古生界
第三节 中生界
第四节 新生界
第四章 构造
第一节 基底特征
第二节 构造单元划分及构造特征
第三节 构造旋回和构造演化特征
第五章 沉积环境与相
第一节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第二节 新元古界沉积相展布及沉积演化
第三节 古生界沉积相展布及沉积演化
第四节 中生界沉积相展布及沉积演化
第六章 烃源岩
第一节 烃源岩发育特征
第二节 烃源岩发育模式与主控因素
第三节 烃源岩生烃演化
第七章 储层
第一节 碳酸盐岩储层
第二节 碎屑岩储层
第三节 其他岩类储层
第八章 天然气地质
第一节 地层水基本特征
第二节 盖层条件
第三节 构造作用与油气保存
第四节 天然气保存条件综合评价
第九章 非常规油气地质
第一节 勘探开发概况
第二节 基本地质特征
第三节 页岩气富集规律
第十章 油气藏形成与分布
第一节 油气藏类型
第二节 油气藏分布特征
第三节 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富集规律
第十一章 油气田各论
第一节 川东北气区
第二节 川东南气区
第三节 川西气区
第四节 页岩气田
第十二章 典型油气勘探案例
第一节 普光气田
第二节 元坝气田
第三节 涪陵页岩气田
第四节 新场气田
第十三章 油气资源潜力与勘探方向
第一节 油气资源潜力
第二节 勘探方向
第十四章 油气勘探技术进展
第一节 地震勘探技术进展
第二节 钻完井及测试工程技术进展
第三节 测录井技术进展
第四节 页岩气勘探技术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