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沙湖叙、沙湖记、沙湖志目录、沙湖十六景、琴堤水月、雁桥秋影、寒溪渔梦、金冢桃花、东山残碣、九峰晨钟、虎岩云啸、卓刀饮泉、泉亭松韵、兰岭香风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 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 其源泉。”一个城市的生 命和灵魂,来自深厚的历 史底蕴与坚实的文化内核 ;一个城市的品位和底气 ,离不开强大的文化自信 与不竭的创新动力。挖掘 历史资源、激活文化基因 ,事关精神命脉的传承, 事关城市的永续发展。 有着近一千八百年建 城史的武昌,历史悠久, 文脉绵长。在这里,一座 古城,风韵悠然,阔步前 行,穿越千年沧桑;一处 名楼,文人墨客,成集诗 赋,各领绝代风骚;一件 大事,辛亥首义,敢为人 先,改变中国历史;无数 英豪,指点江山,前仆后 继,浴血谱写辉煌。因为 有了历史和文化的充分滋 养,武昌始终生机勃勃、 活力无限,为荆楚文化在 中华文明总谱系中留下独 特的基因和符号提供了丰 富的给养。这片有着绚烂 历史和强烈魅力的土地, 一直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去感受、去领略、去彰显 。 正因如此,我们有优 势、有情怀,更有责任、 有义务弘扬武昌的优秀历 史文化,把武昌故事讲好 ,把武昌自信提升好,把 武昌力量凝聚好。与其他 展示武昌历史文化的论著 不同,这套丛书全面系统 梳理了多年散落在民间、 口口相传的武昌老故事, 通过精心的考证,深入挖 掘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 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并 适应时代发展进行继承和 创新,凸显出武昌发展的 个性和魅力——从这个层 面上讲,这套丛书的意义 已经远远超出了文史资料 的价值,它是武昌文脉的 复现,为活化武昌文化遗 产、树立武昌城市精神、 提振市民精气神将作出独 有的贡献。 丛书立足武昌历史根 脉,突出武昌文化核心元 素,在时间上自公元223 年孙权建筑夏口城起至20 世纪60年代,在空间上以 武昌区现在的行政区划为 主,分为“综合”“武昌人 物”“武昌风物”“武昌景物” “武昌文物”和插画版“武 昌指南”六个系列,将为 武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 历史人物、影响历史进程 的重大事件与武昌地域特 色文化相结合,用群众喜 闻乐见的语言讲历史故事 、叙文化传统、说武昌古 今。本书内容上具备理论 高度、学术价值和思想深 度,形式上明白晓畅,通 俗易懂,能够激起读者情 感共鸣,兼具历史性、时 代性、知识性、可读性与 权威性,可谓宣传推介武 昌的集大成之作。 今天,武昌的经济体 量已进入“千亿级”时代, 站在新的起点,文化软实 力正是提升我们综合竞争 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 键因素。习近平总书记说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 、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在建设创新型城区和 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的征 程上,我们更要“以古人 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更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 现中华审美风范。愿我们 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让 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相融 相通,让个体情感与集体 情感同频共振,为新时代 武昌的改革创新发展注入 每一个人的家国情怀! 为策划、编纂和出版 这套丛书,一大批专家学 者以及许多市区老领导、 政协委员都倾注了深厚的 感情,为丛书的诞生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在此,由 衷感谢他们为发展、延续 武昌历史文化付出的巨大 心血!
任桐(1868—1932),字琴父,浙江永嘉入,曾寓居湖北武昌十余年,因醉心于沙湖美景,广泛搜集资料,辑著《沙湖志》与《园林春色》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