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机械工程材料(第2版)
定 价:36 元
丛书名:全国本科院校机械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规划教材
- 作者:戈晓岚 ,招玉春 编
- 出版时间:2013/6/1
- ISBN:9787301225523
-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TH14
- 页码:294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2
- 开本:16开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机械工程材料(第2版)》注重能力培养,强调应用,将内容和学习指导有机融合,书中的基本术语和材料牌号等均采用了最新标准。全书内容共分8章,分别讲述了材料的结构与组成、材料的力学行为、二元合金相图及相变基础知识、材料的改性、工业用钢及铸铁、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非金属材料、材料的选用。每章都安排有帮助读者掌握、巩固、深化学习内容和应用的教学提示、教学要求及习题。
再版教材在第1版教材的基础上,强化了塑变理论的相关内容,并在每章前增加了与本章内容有关的小故事、历史、生活实例、应用实例——导入案例,在每章后增加了内容丰富且与本章内容有关的阅读材料——知识链接。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机械工程材料(第2版)》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和有关专业人员的参考书。
按照最新国家标准修订; 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强调以工程应用为目的。
《机械工程材料》一书,坚持以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教材编写的目标,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强调理论教学以工程应用为目的。全书以培养学生对材料及其改性方法的选择能力作为教材编写的主线,对工程材料及其相关理论进行适当的提炼、精简和整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理论部分将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的基本理论尽可能结合在一起,既突出共性,又兼顾个性;应用知识方面注重工程材料及改性方法的选择,在保证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引入了较多的应用实例,突出应用,强调能力培养。
诸多院校使用第1版教材后,普遍认为内容安排有新意,取舍合理、深度适宜、定位准确、适用面广,思路清晰,理论阐述清楚、正确、系统、完整,符合认识规律,反映了本课程特有的思维方法,完整地表达了本课程应包含的知识,反映其相互联系及发展规律,结构严谨;举例丰富、得当,强调应用、注重引导,便于学生理解及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习题量较合理,有一定的启发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各种能力的培养。
再版教材在第1版教材的基础上,强化了塑变理论的相关内容,并在每章前增加了与本章内容有关的导入案例,在每章后增加了内容丰富且与本章内容有关的阅读材料——一知识链接。
全书由江苏大学戈晓岚、招玉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钟利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谭群燕、甘肃农业大学孙步功、九江学院胡世华、德州学院冯瑞宁编写,戈晓岚、招玉春任主编,钟利萍、谭群燕任副主编,由戈晓岚教授统一修改并统稿。清华大学张学政教授担任主审,并对全书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在编写过程中,编者还参考了国内外许多相关教材、科技著作和论文,在此向这些资料的作者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缺点和不足,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绪论
第1章 材料的结构与组成
1.1 材料的结构
1.1.1 晶体与非晶体
1.1.2 晶体中的化学键合
1.1.3 晶体结构
1.1.4 晶体中的缺陷
1.2 合金的组成与结构
1.2.1 金属及合金的化学组成
1.2.2 合金材料组元的结合形式
1.3 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1.3.1 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
1.3.2 高分子链的组成与结构
1.3.3 高分子链的聚集态结构
1.3.4 高分子材料的组成和织态结构及微区结构
1.4 陶瓷材料的组成与结构
1.4.1 晶体相
1.4.2 玻璃相
1.4.3 气相
1.5 晶体的结晶
1.5.1 金属的结晶
1.5.2 结晶理论的应用
1.5.3 材料的同素异构现象
习题
第2章 材料的力学行为
2.1 材料的性能
2.1.1 静态力学性能
2.1.2 动态力学性能
2.1.3 高低温性能
2.1.4 材料的工艺性能
2.1.5 工艺过程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2.2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2.2.1 单晶体的弹性及塑性变形
2.2.2 实际金属的塑性变形
2.2.3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2.2.4 金属的再结晶
2.3 金属的热加工
2.3.1 金属的热加工与冷加工
2.3.2 热加工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4 高聚物的力学状态
2.4.1 线型无定型高聚物的力学状态
2.4.2 结晶和交联对高聚物力学状态的影响
习题
第3章 二元合金相图及相变基础知识
3.1 相图的概念
3.1.1 平衡相图
3.1.2 冷却曲线
3.1.3 溶解度与相图的基本类型
3.2 平衡相图的应用
3.2.1 表象点的研究
3.2.2 合金的结晶过程分析
3.2.3 三相反应
3.2.4 金属化合物
3.2.5 相图与合金性能之间的关系
3.3 铁一碳平衡相图
3.3.1 铁碳合金的基本相和组织
3.3.2 铁碳合金相图分析
3.3.3 铁碳合金在平衡冷却时的转变
3.3.4 含碳量对铁碳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3.4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3.4.1 奥氏体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3.4.2 奥氏体晶粒度及其影响因素
3.5 钢在非平衡冷却时的转变
3.5.1 过冷奥氏体等温冷却转变
3.5.2 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
3.5.3 TTT图与CCT图的比较
习题
第4章 材料的改性
4.1 钢的预备热处理
4.1.1 钢的退火
4.1.2 钢的正火
4.1.3 退火与正火的选用
4.2 钢的最终热处理
4.2.1 钢的淬火
4.2.2 钢的回火
4.2.3 淬火钢的三大特性
4.3 热处理新工艺简介
4.3.1 形变热处理
4.3.2 强韧化处理
4.3.3 循环热处理
4.4 金属材料的表面改性
4.4.1 表面改性的目的
4.4.2 钢的表面淬火
4.4.3 化学热处理
4.4.4 表面变形强化
4.5 金属材料的固溶处理及时效强化
4.5.1 铝合金的固溶时效强化
4.5.2 铜合金的固溶时效强化
4.6 高聚物的改性
4.6.1 化学改性
4.6.2 物理改性
4.7 陶瓷材料的改性
4.7.1 固溶强化
4.7.2 细化晶粒及降低陶瓷的裂纹尺寸
4.7.3 第二相强化
4.7.4 相变增韧
4.7.5 纤维补强
习题
第5章 工业用钢及铸铁
5.1 钢的综述
5.1.1 钢材生产简介
5.1.2 钢的分类、编号和成分特点
5.1.3 碳钢和合金钢的特点
5.1.4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5.2 结构钢
5.2.1 工程结构钢
5.2.2 机器结构钢
5.3 工具钢
5.3.1 刃具钢
5.3.2 模具钢
5.3.3 量具钢
5.4 特殊性能钢
5.4.1 不锈钢
5.4.2 耐热钢
5.4.3 耐磨钢
5.5 铸铁
5.5.1 灰铸铁
5.5.2 蠕墨铸铁
……
第6章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第7章 非金属材料
第8章 材料的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