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创新,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提出了17类40多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并集成了技术体系,有的是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再创新如“一稻两鸭”等,而有的则是完全独创如“一稻三虾”等,在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的模式上进行了技术创新和技术储备。全面分析总结了近年来稻田综合种养生产的现状,指出了生产上普遍存在的十大问题,以提醒各级政府和广大种养户要加强科学规划、正确引导和高质运行、避免低水平重复。在模式创新的同时,开展了理论创新,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我国倡议各国传承生态文明,保持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社会,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全球环境治理。我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也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前,我国乡村振兴的要务是产业兴旺,就是要通过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构建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生产力。
光、温、水、土、气、热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光、温、气、热在自然界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水、土则是保证人类食物持续供给的重要物质基础,属于资源。如何利用有限的水土资源,在保障食物生产的同时,降低肥料、农药等化学产品对农田水土环境的破坏,是新时代稻田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充分尊重了生物的自然属性,协同了自然资源、矿物质资源、生物质资源相互间影响,遵循了生态学的互利共生原理、生态位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及时空耦合的综合种养原理,构建了和谐共生的稻田种养生态系统。该系统生产运行的结果是,在保障稻米这一主要粮食供给的同时,再增加多样化的水产品供给,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减肥减药和提质增效的目标。但是目前各地的稻田综合种养生产,大多为零星分散式的自发行为,生产经营的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标准化、休闲化、品牌化和产业化水平还不高。18年,农业农村部为养护黄河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黄河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在黄河干流及其13条支流和3个主要湖泊,于每年4-6月实行全域禁渔制度。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规定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应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10年内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长江河口规定区域等水域,全面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44号)又提出,严禁违规占用基本农田种树挖塘。在这种水产品产量骤减的新形势下,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水产品等刚性社会需求如何高质量、稳数量得到保供?以生态文明为的稻田综合种养生产模式,就具有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减肥减药和提质增效的特点,因此未来许多水产品的生产入稻田湿地,这也是大势所趋。稻田综合种养既能充分利用稻田的各种自然资源在稻田发展养殖业,又能变平面生产为立体生产,大幅度地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量,还能实现农牧渔产品一田多收,满足人们对食品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对稻田湿地开展生态修复,保障农牧渔产品质量,实现稻田绿色低碳生产和高质量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已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15年,(现农业农村部)部长在《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报告中强调,要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示范,推广稻鱼共生、鱼菜共生等新模式。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加强科技创新,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在优化产品产业结构和农业提质增效方面,稻田综合种养模式。19年,《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19]12号),明确提出要“规模种植与林牧渔融合,发展稻渔共生、林下种养等”。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约为4.5亿亩,其中适宜发展综合种养的水网稻田和冬闲稻田面积近1亿亩。17年,农业农村部启动了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创建工作,计划到年创建100个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3000万亩以上,可喜的是这个目标已经实现。年,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和全国渔业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会,稻渔综合种养被确立为当前农渔发展的主推模式,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年3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稻渔综合种养生产技术指南》(农办渔〔]11号),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化发展。江苏省在16年
全省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中也指出,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广应用技术模式,因地制宜地示范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在有条件、有基础、有技术、有经验、有市场需求的地区,因地制宜地加快稻鸭、稻鱼、稻蟹、稻虾等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每个县要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典型样板,示范辐射带动作用。19年,江苏省又出台了《关于加快稻田综合种养发展的指导意见》一步强调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为此还提出了从年起未来3年内,每年要新增稻田综合种养面积100万亩,到22年达到450万亩,力争达500万亩的工作目标。同时提出发展模式一步完善,产业化水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市场影响一步提升,生态经济效一步彰显,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一步发挥。
稻田综合种养是将水福种核和水产或水禽等水生动物养殖有机结合,通过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效益流循环,充分发挥水稻、水生动物的互利共生作用,构建高产、复合型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从而有利于稻田防病除虫控草、中耕增肥、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终实现农业生产减肥减药和农牧渔产品提质增效,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但是,稻田综合种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就难在种和养的学科跨界上。现实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只依靠单一种植或养殖的经验,从事稻田综合种养生产,缺乏种养一体化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支撑和配套的田间工程及体系性的操作规程指引,种养一方或种养双方都失败的事件时有发生,生产产量、农牧渔产品质量均得不到保障。纵观当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及必需的基础性技术参数尚不成熟、不全面等现状,种养生产的稳定性还有待提高,相关技术需要集成和量化,如精准种养技术、时空耦合技术、绿色施肥和饲喂、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等均需要深化和熟化、集成研究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制度创新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一二三产业边界将逐渐模糊或消失,且相互渗透、融合发展态势日益明显,稻田综合种养也逐步向其他产业发展和融合。对此,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农业现代化,必须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推动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
我多年来一直从事稻鸭、稻虾、稻鱼、稻蟹、稻鳅、稻蛙、稻鳖、稻鳝、稻螺、稻蛭等稻田综合种养和复合种养模式研究,相继开展了17类40多种的创新和配套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技术资料和生产经验,构建了“稻‘N’草肥水药菌氧饵敌底藻”稻田综合种养技术体系,并结合同行研究和具体生产实践,撰写了这本《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稻田综合种养产业》,以期为当前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参考,不足之处也敬请各位同行朋友批评指正!
第一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理论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笔者与生态循环农业的渊源
第二节“一环、双链、三绿、四型、五生五园”区域性生态循环农业可持续
发展理念的诞生
一、一环
二、双链
三、三绿
四、四型
五、五生五园
第三节乡村振兴建设的“生态果树论”
第四节稻田综合种养的“稻‘N’草肥水药菌氧饵敌底藻”“十二字”技术
体系·
第五节稻田综合种养生产的技术标准体系
第六节稻田综合种养的田间工程配套建设指导方案·
第二章 当前稻田综合种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体规划不到位
第二节政策支持不持续·
第三节产业布局不合理
第四节 主推模式不鲜明
第五节技术体系不健全
第六节技术培训不系统
第七节技术推广无合力
第八节品牌效应未彰显
第九节生产资料未准入
第十节一二三产业不融合
第三章稻田综合种养的共性技术
节田块的选择与要求
一、田块的选择
一、田块的要求
第二节 “=大 一道”的配套工程设施
一、三大
二、三网
三、两水
四、两草
五、一氧
六、一道·
第三节“三绿”生产技术体系
一、绿色种养
二、绿色营养
三、绿色防控
第四节日常巡田、生产记录管理
一、日常巡田
二、生产记录·
第四章稻田综合种养的主要模式
节 稻田养鸭
一、稻田养鸭模式的时空耦合
二、鸭舍及配套设施的建设
三、鸭品种选择
四、稻田养鸭的关键技术
五、稻田养鸭的典型模式
六、稻田养鸭的经济效益
第二节 稻田养鱼
一、稻田养鱼模式的时空耦合
二、鱼品种选择
三、稻田养鱼的关键技术
四、稻田养鱼的典型模式
五、稻田养鱼的经济效益
第三节 稻田养虾
一、稻田养龙虾
二、稻田养罗氏沼虾
三、稻田养澳洲淡水小龙虾
四、稻田养青虾
五、稻田养虾的经济效益
第四节 稻田养蟹
一、稻田养蟹模式的时空耦合
二、蟹品种选择
三、稻田养蟹的关键技术
四、稻田养蟹的典型模式
五、稻田养蟹的经济效益
第五节稻田养鳅
一、稻田养鳅模式的时空耦合
二、泥鳅品种选择
三、稻田养鳅的关键技术
四、稻田养鳅的经济效益·
第六节 稻田养鳖
一、稻田养鳖模式的时空耦合
二、稻田养鳖的防逃设施·
三、鳖品种选择
四、稻田养鳖的关键技术
五、稻田养鳖的经济效益·
第七节稻田养鳝
一、稻田养鳝模式的时空耦合
二、鳝品种选择
三、稻田养鳝的关键技术··
四、稻田养鳝的经济效益
第八节稻田养蛙·
一、稻田养蛙模式的时空耦合
二、蛙品种选择
三、稻田养蛙的关键技术
四、稻田养蛙的典型模式
……
第十五节稻一虾一虾综合种养新模式与技术
一、稻一虾一虾综合种养模式的时空耦合
二、虾品种选择
三、稻一虾一虾综合种养的关键技术
四、稻一虾—虾综合种养的典型模式
五、稻一虾一虾综合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
第十六节稻一鸭一鱼综合种养新模式与技术
一、稻一鸭一鱼综合种养模式的时空耦合
二、鸭、鱼品种选择
三、稻一鸭一鱼综合种养的关键技术
四、稻一鸭一鱼综合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
第十七节稻一鸭(渔)一草一鹅综合种养新模式与技术
一、稻一鸭(渔)一草一鹅综合种养模式的时空耦合
二、稻、鸭(渔)、草、鹅品种选择
三、稻一鸭(渔)一草一鹅综合种养的关键技术
四、稻一鸭(渔)一草一鹅综合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
第五章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展历程、生态效应与一二三产业融合
节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展历程
第二节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生产的生态效应
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二、恢复农田生物多样性
三、保护和节约水资源
四、提升农产品质量
五、有利于创建优质农产品品牌
六、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生产力
七、有利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八、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
第三节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生产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