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单片机快速入门教程》以实例为主导,以51 核心板为开发平台,涵盖了51 单片机开发基础、C51 程序设计基础、I/O 引脚、中断、定时器/计数器、通信、看门狗、Flash 等内容,详细介绍了STC89 C52RC芯片的大部分片上功能。本书10 个实例均包括每章实例所需要的知识、实例与代码解析、思考题和应用实践四大环节,每个实例都有详细的步骤和源代码。本书章节名称中带有“*”标志的为选读内容,但并不意味着这部分内容不重要。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是否阅读。
《51单片机快速入门教程》配套的资料包既包括51 核心板原理图、例程、软件包、软件资料,又包括配套的PPT讲义、视频等资料,且持续更新。最新下载链接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卓越工程师培养系列”获取。编者建议,在学习本书的过程中,读者不仅要看要练,更要勤学多思。读者在阅读章节内容后,可在独立思考的情况下编写实例代码,最后独立完成思考题和应用实践部分。
《51单片机快速入门教程》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单片机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入门学习单片机时,是选择开发较为复杂,但功能丰富的32 位单片机,如GD32 或STM32,还是选择开发更为简单,但功能有限的8 位单片机,如51 单片机?不少初学者会有这样的困惑。
对于初学者而言,要想精通32 位单片机开发,需要掌握复杂的外设、众多的寄存器及寄存器与应用层之间的固件库等知识。这些概念很容易让初学者望而生畏,而51 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都相对简单。如果初学者在学习32 位单片机之前,先学习8 位单片机,不仅可以降低单片机的学习门槛,而且更容易提高学习单片机的兴趣。
51 单片机诞生于1981 年,在过去40 多年间,不仅没有销声匿迹,反而日久弥新。虽然业界主流的单片机已经由8 位转变为32 位,但是51 单片机在产品开发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仍有厂商在8051 内核上添加新的功能,推出基于8051 内核的新产品。
在新型微处理器运行速度越来越快、片上功能越来越丰富的今天,51 单片机这位“元老”在微控制器领域仍占有一席之地。在一些需要低成本、低功耗、对可靠性要求高的系统中,仍能见到51 单片机的身影,其经典地位毋庸置疑。
那么如何学习51 单片机呢?目前,市面上的51 单片机教材种类繁多,内容从理论到实战,从硬件到软件,从汇编到C 语言,从仿真到开发板实操,比比皆是。网络上也有许多优质的视频教程,关于51 单片机的开发教程及使用技巧,前人之述备矣。然而,繁杂纷扰的信息容易让初学者在浩瀚的书海中迷失方向,不知从何入手;也有初学者会在一个知识点上“越陷越深”,无法把握前行的方向,踌躇不前。诚然,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都很重要,刻苦钻研的精神也值得赞赏,但是,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选择一本合适的工具书籍,往往能够帮助读者事半功倍地入门51 单片机开发。
本书专为单片机初学者打造,以“快速入门”为前提,旨在为初学者提供一条入门单片机的新路径。书中所有的知识点都经过精炼,由浅入深,并通过浅显易懂的描述来介绍51 单片机的相关概念。除基础知识外,本书还提供了选读内容,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学习需求。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后能熟悉51 单片机的开发环境,独立完成51 单片机程序的编写,并提高对单片机开发的兴趣。衷心希望本书能帮助读者在学习单片机的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带领读者走进精彩纷呈的单片机世界。
潘志铭和董磊策划了本书的编写思路,指导全书的编写,对全书进行统稿;李健辉、张博和郭文波在教材编写、例程设计和文字校对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本书配套的51 核心板和例程由深圳市乐育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深圳市乐育科技有限公司还参与了本书的编写。清华大学出版社王定编辑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的编辑和校审工作。特别感谢深圳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深圳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深圳市乐育科技有限公司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成熟与疏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若读者在阅读本书时遇到问题,或需要获取相关资料,可通过邮箱ExcEngineer@163.com 与编者联系。
本书提供教学课件,读者可扫下列二维码下载。
教学课件
编 者
2023 年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