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发展正从消费互联网阶段转向产业互联网阶段。本书从互联网时代的供应链管理和生态圈赋能出发,从互联网科技赋能、金融赋能、全球资源整合赋能三个独特视角,详细阐述供应链管理与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指出产业互联网 供应链金融的产融结合模式是未来变革的大势所趋。作者分析了产业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如何借助产业互联网赋能产业生态圈,促进供应链与产业链整合升级发展,实现数字平台化转型与产融结合。沈亦文是全球供应链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科技领域的专业人士,本书融入了他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经验。本书内容深入浅出,实战性强,适合正在思考未来如何更好发展的企业管理者以及供应链领域、金融领域的从业人员阅读和使用。
本书从互联网时代的供应链管理和生态圈赋能出发,从互联网科技赋能、金融赋能、全球资源整合赋能三个独特视角,详细阐述供应链管理与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指出产业互联网 供应链金融的产融结合模式是未来变革的大势所趋。 作者分析了产业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如何借助产业互联网赋能产业生态圈,促进供应链与产业链整合升级发展,实现数字平台化转型与产融结合。 沈亦文是全球供应链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科技领域的专业人士,本书融入了他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经验。本书内容深入浅出,实战性强,适合正在思考未来如何更好发展的企业管理者以及供应链领域、金融领域的从业人员阅读和使用。
从互联网 到产业链 :
企业家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消费互联网前所未有地拉近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推动了消费升级;产业互联网则助力实现整个产业链的整合升级。如果说,从前的企业家是生产什么卖什么的产品代言人,那么今天的企业家则要成为用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用户代言人。消费互联网的成功其实拉开了产业互联网的序幕,因为用户的消费升级必将倒逼产业链整合升级,终实现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产业升级促进消费升级的良性循环。
如果我们把互联网上半场的消费互联网称为互联网 ,那么下半场的产业互联网则应该称为产业链 。
互联网正在从上半场的消费互联网快步进入下半场的产业互联网。这一迅猛发展的过程,其本质是由互联网推动的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的发展过程,也是很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过程。
产业互联网正在深刻影响着每个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并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然而,准确把握这次机会,找到正确的发展模式,改变自己陈旧的知识与理念,对于许多传统企业家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产业互联网对于很多传统企业家而言,依然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很多企业家对于产业互联网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消费互联网时代的电商层面,更分不清产业互联网与工业互联网、ERP、办公自动化、电子采购系统或电子订单系统之间的巨大差异。他们没有意识到,产业互联网的本质并不是消费互联网时代的电商,更不是办公自动化或工业数字化,而是供应链管理与产业生态圈赋能。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过程是核心企业搭建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圈,推动产业链整合升级,实现数字化平台化跨越式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产业链整合升级的时代浪潮中,每个传统产业与传统企业都在经历深刻的变革,要么被整合,要么成为新的整合者。
产业互联网时代是核心企业的时代,是整合者的时代。每个行业都会涌现出新的核心企业与领军企业,它们通过产业互联网赋能体系来推动整个供应链与产业链的整合升级,并迅速实现数字化平台化的跨越式发展。应该说,目前是核心企业搭建产业生态圈、驱动产业链整合升级的时机。
在我看来,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核心企业与领军企业并不一定是行业里规模的龙头企业,但它一定是能够整合资源、具有产业生态圈赋能思维与互联网创新力的企业。
事实上,很多行业的大型龙头企业虽然具有很多资源与规模优势,但由于缺乏创新的动力和自我革命的勇气,故步自封,反而失去了产业互
联网所给予的产业链整合升级的时机。这就是所谓的资源诅咒。
与之相反,很多行业里规模并不大的企业,甚至在很多人眼里缺乏足够的资源与规模的企业,反而勇于创新与突破,它们以合作共赢、开放生态的全新的产业互联网商业模型,实现产业的整合升级,在短短两三年时间里快速超越了很多行业龙头企业,达到了后者数十年都无法企及的规模与高度。
一个真正成功的产业互联网企业家,不仅要懂产业互联网,还要懂消费互联网,而且能将两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他才能实现从产品代言人向用户代言人的转型,这无疑给传统企业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地,一个成功的消费互联网企业家,不仅要懂消费互联网,还要懂相关的产业互联网,知道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传统产业链实现整合升级,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消费升级后的需求。
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之间完全不同的属性,以及复杂的产业专业性所形成的高准入门槛,使得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取得巨大成功的互联网科技巨头,并不能够轻而易举地取代传统企业成为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核心企业与领军企业。这恰恰为传统企业家提供了实现产业互联网战略转型的有利条件。不过,消费互联网的科技巨头也在迅速转变自身的发展方式,从产业颠覆者与替代者转变为产业赋能者;它们与传统行业的龙头企业强强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建立多形态的合作联盟共赢机制,将自身在互联网领域的科技与基因赋能给传统企业,帮助它们借助互联网实现产业整合升级的跨越式成长,从而达到共建生态圈、合作共赢的目的。
对于传统企业家而言,这无疑是借助外力、实现传统产业基因向互联网基因变革的有利时机。因此,传统企业家需要以更加开放的眼光、心态和胸怀来引入全新的战略合作者,一起实现优势互补、收益共享、合作共赢的局面。
今天,传统企业家不仅有很多认知上的局限,还充满了对时代的焦虑与迷失感。只有认识到发展的方向,勇于自我革命,方能实现凤凰涅槃。传统企业家需要搭建全新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引入年轻人,让具有新思维的能人来掌舵,并为之注入足够的资源,甚至在发生利益冲突时,为谋取未来发展的动力与空间,不惜牺牲现有的利益。
成功是成功者的绊脚石,不变必死,变也有可能加速死。中国企业家、新东方教育集团的创始人俞敏洪先生说:宁可在改革的路上死掉,也不愿死在原来成功的基因里。然而,自我革命往往是难的。
变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变的主题,不创新的风险比创新要高很多。企业家一定要有足够的认知和勇气去变革与创新。互联网
沈亦文
资深银行家,全球产业互联网与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专业人士,在跨国银行任职20多年,深耕企业金融与交易银行产品研发管理与营销。
他拥有10多年创业经验。曾为近百家大型企业与金融机构提供专业金融产品与解决方案的培训与咨询,领域涉及产业互联网与产融结合、供应链管理与供应链金融、流动资金管理、互联网金融科技等。他在多家大型企业与上市公司担任金融财务顾问、产业互联网战略转型顾问与独立董事。
他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客座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客座副教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客座教授兼金融科技学院专家研究员、国际商会学术院资深主题专家。
著作有《打造3流合1的供应链帝国》《无界资本》。
| 目 录 |
前言 从互联网 到产业链 :企业家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部分
产业互联网
互联网时代的供应链管理与生态圈赋能
第1章 产业互联网的本质 / 2
1.1 产业互联网的三个发展阶段 / 3
1.2 产业互联网时代供应链管理的四个认知误区 / 7
1.3 产业互联网时代供应链管理的四个新思维 / 16
第2章 核心企业驱动的产业生态圈赋能体系 / 23
2.1 核心企业主导的N 1 N生态圈模型 / 24
2.2 谁能够成为核心企业 / 26
第二部分
产业互联网时代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道
第3章 如何搭建产业互联网的多元化赋能体系与
全新商业模型 / 38
3.1 多元化赋能体系与多形态订单流模型 / 38
3.2 核心企业的软三元优势 / 49
3.3 案例分析:H化纤网 / 54
第4章 黑寡妇思维与全产业链布局的陷阱 / 59
4.1 不要做上下游通吃的黑寡妇 / 59
4.2 全产业链布局的陷阱 / 65
4.3 管不住一头猪吗 / 72
第5章 产业互联网时代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战略 / 74
5.1 产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是战略转型 / 74
5.2 产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 / 81
第三部分
产业互联网 供应链金融=产融结合
第6章 重新定义供应链金融 / 94
6.1 从未被满足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 95
6.2 重新认识供应链金融 / 98
第7章 没有供应链管理,就不会有供应链金融 / 119
7.1 核心企业的生态圈强势控制力 / 120
7.2 核心企业的魔咒还是传统金融机构的魔咒 / 126
第8章 数据是生产力 / 129
8.1 产业互联网交易数据的量化分析能力 / 129
8.2 功能强大的DaaS大数据管理平台 / 135
8.3 全新的供应链金融风控模式 / 140
第9章 从封闭到开放的金融生态圈 / 144
9.1 封闭还是开放,这从来都不应该是个问题 / 144
9.2 核心企业主导的大资管金融生态圈 / 147
9.3 传统金融机构如何实现从封闭到开放 / 152
9.4 从金融专家到产业专家,一个全新的投贷联动模式 / 158
第10章 如何搭建强大的产业互联网生态圈赋能系统 / 165
10.1 三流合一的产业生态圈赋能系统 / 165
10.2 从电子商城到产业生态圈赋能系统 / 171
10.3 从内部化管理驱动模式转变为外部化赋能驱动模式 / 176
10.4 小核心、大应用、外部化赋能驱动模型 / 181
第11章 搭建产业互联网 供应链金融的产融结合双生态圈系统 / 184
11.1 核心企业驱动的双生态圈系统 / 184
11.2 三大鲜明特征 / 187
11.3 三个层次的产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体系 / 194
11.4 三大核心价值体系 / 197
11.5 既是创建全新的商业模型,更是DNA的变革 / 200
第四部分
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全球产业链布局与境内外资金联动
第12章 全球产业链布局与全球金融资源整合 / 206
12.1 金融与税收对全球贸易的影响 / 207
12.2 两点贸易转变为三点贸易 / 212
12.3 选择适合自己的银行 / 218
第13章 全球双总部模型与境内外联动的产融结合体系 / 224
13.1 从三点贸易到境内外联动 产融结合的双总部模型 / 225
13.2 从传统财务部到产融集团 / 230
结语 融合互联网科技与金融资本的时代 /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