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民族因文化而生,因文明而存。研究比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工作,是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的基础工程。本书以问题为导向,将相关问题置于世界的大背景下进行审视,用比较的视野,对中华文明进行重点考察,希望从宏观思考中看清文明的发展趋势,从比较研究中剖析各文明的异同,阐述中华文明发展的连续性特点。
杨共乐,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研究员。兼任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外历史比较、世界古代史和古代罗马史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编“‘一带一路’古文明书系”(六卷七册),代表性著作有《罗马社会经济研究》《早期丝绸之路探微》《罗马史纲要》等。
第一章? 文明与文明观? ? 1
一、史前文化的发展? ? 1
二、文明的定义? ? 6
三、不同的文明观? ? 18
第二章? 世界古文明的不同归属? ? 29
一、中华文明以外的文明? ? 30
二、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 47
第三章?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特征及对人类的贡献? ? 61
一、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特征? ? 62
2 不尽的江河不断流
二、中华文明对人类的重大贡献? ? 74
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价值? ? 86
四、世界文明新形态的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 90
第四章? 中华文明连续不中断的关键文化因素? ? 104
余论一? 坚定历史自信? 把握文明定力? 全面推进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 121
余论二? 文明兴衰的两大关键因素? ? 131
余论三? 障扇之谜:是独立创作,还是文明交融之成果? ? 142
参考文献? ? 169
后? 记? ? 181
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已经连续走过了5000多年文明的历程;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亘不绝,不仅用艰辛的劳动雕塑着迷人的中华家园,而且用超常的智慧创造出无数的世界奇迹。我们为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而自豪,我们为中华民族旺盛的创造力而自豪,我们为中华各族在长期奋斗中凝聚起来的团结如一、勇敢向未来的伟大同心力而自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坚定历史自信。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更是号召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历史是昨天的现实,现实就是明天的历史。历史表明,中华民族是人类史上最重视历史的民族,也是人类史上最有资格称得上有历史自觉的民族。我们有世界上最为完整的史书,有世界上最为丰富的纪事,更有世界上最长且连续不断的纪年。规模宏伟的“二十四史”实际上就是中国各民族史家在不断传承前辈史家史艺的基础上赓续中华文明根脉的群体之作,是值得全世界敬仰的“图书长城”。我们以历史记述之详为荣,以历史记载之严密且自成体系为傲。
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对于中国人而言,“以史为鉴”是一种强烈的反思意识,更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准则。这一意识和准则提炼于人类无数次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中,包含丰富、深刻的哲理。历史中蕴藏着真相、家国,以及中华大一统下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
从历史的自觉中走出昨天、走进今天并大步走向明天的中华民族,珍惜历史的价值,珍视历史给人的教诲。
历史深刻地昭示我们:
自古以来,中国是多民族国家;秦汉以来,中国是不断发展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不是近代形成的西方民族国家,不是西方古代型帝国,也不是西方民族国家型帝国。中国不搞侵略、不搞扩张,更没有殖民地。中国是热爱和平的国家。
历史深刻地昭示我们:
来自中华大地的中华民族,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又一次民族融合的结果。民族融合不但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也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凝聚的根本。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聚多元于一体之中,是客观的存在,而不是“想象”的结果。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
历史深刻地昭示我们:
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壮大,是和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大一统格局相一致的。民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的演进推动了政治格局的变化,而政治统一格局又反过来巩固了民族交融、融合的成果。这种民族交融与政治统一格局的积极互动,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中一个基本规律。中华民族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塑造的统一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共同体,是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族群相加。
历史深刻地昭示我们:
中华文明是在中华各民族共同哺育下成长并发展起来的伟大文明,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与其他古文明相比,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今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就是那创造古老文明的先民之后裔。”伟大的中华文明不但具有文化根系发达、多源汇流、多元交融、开放包容、根深叶茂等特点,而且对世界一直产生着重大影响。是中国发明的印刷术,促使西欧走出了蒙昧的中世纪;是中国发明的火药,打碎了欧洲封建贵族的城堡;是中国发明的指南针,打开了全新的世界市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人类的贡献更是不胜枚举。
历史深刻地昭示我们:
在历史连续发展的过程中,中华各民族共同开拓了我们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我们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我们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我们伟大的精神。近代以后,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各族人民共同写就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在百年抗争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
历史是过去的,但也是现实的;历史是变化的,但也有不变的。历史中常常包含着普遍真理,同时也包含着认识世界的钥匙。“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是考镜源流法的现代升华,是指导中华民族行稳致远并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清代大学者龚自珍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在这里,龚自珍非常清晰地告诉我们,“为史”是“识道”之前提,“为史”是“知道”之基础。“读史识道”,读史让我们更好地找到定力,坚定自信;“读史知道”,读史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珍爱我们伟大的时代。确实,我们是幸运的一代。因为我们赶上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时代,我们赶上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时代。这是中华民族史上从未有过的时代,也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时代。“团结奋进新时代,同心共圆中国梦”,这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心愿,也是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