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述19味药,都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品种,却都是经方未用之药。其中8味首载于《本经》、1味首载于《名医别录》、10味首载于汉代之后的诸家本草著作。本集的编写乃广收博采古今有关文献,去粗取精,精心编撰,合理编辑,切合实用。这是名家、医者以19味之单味药治病,与之某味药为主药治疗各科疾病的宝贵经验,学以致用,必能提高临床水平。
张仲景撰集的《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两书)之方,我们称为“经方”;经方所用的大多数药物源自《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经》), 《本经》是中药学的本源, 故我们将《本经》之药,称为“祖药”。本套《经方祖药通释与应用丛书》着重从经方与其用药两大方面进行理论和临床研究, 根据侧重点的不同,分为5册,5分册之名称与内容简介如下《经方祖药通释》(第1册)本册分概论、分论及附录。概论对《本经》、经方之由来与发展,以及二者的关系深入探索。分论旨在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一是对文字古奥的《本经》原文探微索隐(先是转录名家注释,后为编者之编者按);二是探索仲景书之 252首经方运用 164味中药的规律; 三是对经方与祖药的“血缘关系”进行系统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是编者几十年潜心经典,勤于临证,学用结合, 深思领悟,缜密构思,精心通释之结晶。其成文,再由弟子们认真校阅后提出修改建议,并征求同道的意见,集思广益, 数易其稿,精益求精, 终成本集。附录为“论用好经方的十九大关系及案例”。《经方类解与医案心悟》(第2册)国学大师章太炎评价说: “中医之成就,医案最著。”学经方,读医案,此乃成为良医的捷径之一。本册分概论、分论及附录。第一章概论对经方与医案之相关要点进行了系统讨论。第二章至第二十七章,即分证部分以经方为纲,每首经方一般有 5项内容:原文温习、经方歌诀、医案精选、临证指要、实验研究。“原文温习”: 每首
经方在仲景书中涉及的原文多少不一,多者几十条,少者一二条,对原文多者只选录主要的若干条,其余的以“编者按”综述研究。
张仲景撰集的《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两书)之方,我们称为“经方”;经方所用的大多数药物源自《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经》),《本经》是中药学的本源,故我们将《本经》之药,称为“祖药”。本套《经方祖药通释与应用丛书》着重从经方与其用药两大方面进行理论和临床研究,根据侧重点的不同,分为5册,5个分册之名称与内容简介如下
《经方祖药通释》(第1册)本册分概论、分论及附录。概论对《本经》、经方之由来与发展,以及二者的关系深入探索。分论旨在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一是对文字古奥的《本经》原文探微索隐(先是转录名家注释,后为编者之编者按);二是探索仲景书之252首经方运用164味中药的规律;三是对经方与祖药的“血缘关系”进行系统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是编者几十年潜心经典,勤于临证,学用结合,深思领悟,缜密构思,精心通释之结晶。其成文,再由弟子们认真校阅后提出修改建议,并征求同道的意见,集思广益,数易其稿,精益求精,终成本集。附录为“论用好经方的十九大关系及案例”。
《经方类解与医案心悟》(第2册)国学大师章太炎评价说:“中医之成就,医案最著。”学经方,读医案,此乃成为良医的捷径之一。本册分概论、分论及附录。第一章概论对经方与医案之相关要点进行了系统讨论。第二章至第二十七章,即分证部分以经方为纲,每首经方一般有5项内容:原文温习、经方歌诀、医案精选、临证指要、实验研究。“原文温习”:每首经方在仲景书中涉及的原文多少不一,多者几十条,少者一二条,对原文多者只选录主要的若干条,其余的以“编者按”综述研究。“经方歌诀”:将重点的经方以切合仲景书本义为原则,以学以致用为旨归,独立思考而编成。“医案精选”:是从古今名医及本套丛书编著者的医案中优中选优而来。每首经方选录的古今医案少者几则,多者十几则、几十则,每则“经方医案”之原作者的“按语”称为“原按”,本丛书编著者加上的称为“编者按”,以利读者提高读案效果。“临证指要”:此乃于许多经方医案之个案中求索共性,寻找规律,概括总结出古今医家运用经方之要点,以为读者临证之指要。“实验研究”:是半个世纪以来,专家、学者们借助现代化的研究方法,从探索单味中药的研究,到逐步重视对经方复方之研究,取得的累累硕果。本册该项内容参考了经方实验相关研究文献,尤其是近三年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后摘其要点,以展示经方祖药治病的科学内涵和无穷魅力。最后附录“经方度量衡现代应用考究”。《祖药良方治验录》(第3册)本册分概论、分论。概论对祖药良方的定义、起源、治病要义等做了简要论述。祖药之义如前述,而本册“良方”之义有三:一是指单方,即一味药(单行)或两味药之方。二是指小方,《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君一臣二,制之小也……”由此界定,三味之方为小方,而四五味之方也可归于小方范畴。三是专药之方,如此治验之方由较多药味组成,但必是祖药之某一味药为君,而这味药在方中起到了关键、主导作用。上述“良方”三义之核心要义,即都必须是祖药之方,或祖药为主之方,但又不是“经方”,以此与第2册的“经方医案”做区分。分论是将仲景全书之经方所用药物164味,按照功效分为16类,即16章。每章对每味药的功效与主治都是先列内容提要,此乃参阅诸家本草,含英咀华,述其专长。而本册重点内容是博采古今文献中名家及现代医者以祖药良方治病的独到经验,摘录下来,精心编辑,对内容多者,分科按病症归类,以便于学习。对选录的内容加了“编者按”,以此与读者心心相通,提高学习效果。学习本册内容,利于掌握古今名家、医者运用祖药良方的宝贵经验。
志杰,1952年生,河北文安人。河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六批与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中医优秀临床人才指导老师。 1977—1988年在河北省中医院内科从事临床工作;1988—2012年在河北中医学院从事《金匮要略》教学并坚持临床;退休后2012—2021年为海南省中医院特聘专家(在此期间每年利用几个月时间回到河北中医学院做学术讲座、为本科生开设选修课、在国医堂出专家门诊。);2022年起担任河北中医学院国医堂特聘专家。 近半个世纪以来,热心临床、精心教学、潜心著述,专注于仲景医学的研究。临床上擅长以经方、经方与时方合用治疗热性病、内科病、妇人病等。教学上注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参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5种。科研上荣获省厅级科技成果奖4项。学术上发表专业论文上百篇,编著、主编专著20余部,如《仲景方药古今应用》《伤寒杂病论研究大成》《中医经典名医心悟选粹》等。 于“不惑”之年出版第一部专著《金匮杂病论治全书》,如今主编这套《丛书》已年届“古稀”,心心念念的还是中医事业。为了中医事业的弘扬,老骥伏枥,壮心不已,著述不休,临证不止,授徒施教,服务民众,鞠躬尽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