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苔米学院创始人陈艾嘉的首本力作,是一部女性心理自助散文集。作者多年来不断探索与创新,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为读者探寻出了一些幸福生活的方法和路径。全书分为“认识何为幸福、如何让思维拥抱幸福、幸福观念的形成、影响生命幸福的力量、幸福的密码”五个部分。书中的素材和心得大多来自作者举办的家庭教育和女性成长公益讲座、学员反馈,真实且具有可读性,是一部关爱女性心理健康,能够帮助女性读者重塑内心的情感类读物。
认知中的“应该思维”
有一位学友在课堂上提问:老师,孩子15岁了,学习没什么目标,很懒散,他的同学都比他强,急死人了,怎么办?我当时没有正面回答她的问题,问她:“你的人生是什么样子的?”
她一时没听懂,自语说:“我的人生什么样子?我不就是这个样子吗?每天6点起床,招呼家人早餐后,去守店,晚上回来做饭……”
我继续问:“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她一脸蒙,她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我接着问:“你的梦想是什么?”
“多卖点鱼缸赚钱,让家人生活更好一点。”
“你的鱼缸最大的有多大?”她比画了一下,我又问,“这么大想装一条大鲨鱼可能吗?”她说:“不行。”
我继续说道:“你想让孩子有自己的目标,更加优秀,让孩子成为一条大鱼,你就要把你的鱼缸做大,这个鱼缸就是你的思维。”
经常有家长这样说:“想当年我们小时候多苦啊,除了学习,还要帮父母务农,劈柴做饭,照顾弟妹。现在生活多幸福啊,孩子除了学习没有其他杂事的负累,就应该好好学习,成绩好啊。我的孩子在家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他做,就这样,学习还一塌糊涂,除了打游戏就没什么爱好了。”
还有的说:“我和她妈妈都是学校的老师,按理说孩子的成绩怎么都不应该差啊。结果期末考试全班倒数第三。”
他们的困惑都是有什么办法能让孩子满足自己的期待。我们能够理解每个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寄予了厚望,但很多时候,事情并不会按照我们的预期进行。在他们的认知里,认为我的孩子就应该是那样的,应该听话,应该成绩好。殊不知,这些都是“应该思维”在作祟。
应该思维的本质其实就是没有去认识真实的世界。总是试图让真实世界屈服于我们脑中早已制定好的规则。而当世界不符合我们的规则时,我们就会产生愤怒,怨恨,焦虑或者沮丧等消极情绪。
作为一名幸福心理学的导师,每天看着群里的学员们交流,内心充满着踏实和欣慰,也有一种紧迫感,让我想要不断地拼命学习,看更多的书,因为万一哪天我回答不出学员的问题,我还是一个合格的导师吗?
这样想着时,我内心一惊:天啊,我这就是典型的“应该思维”啊!
“作为一个幸福心理学导师,就应该能够回答所有来访者提出的所有问题。”“作为一位幸福导师,就应该夫妻之间和和睦睦,没有冲突;孩子做错事情,你不能有脾气。”“幸福心理学导师回答问题,就应该完美无缺,让每个学员满意。”
原来我的大脑也陷入了应该思维的泥潭里。
可见除了对世界和他人的应该思维,我们还有对自己的应该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