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以中国大文化为背景,围绕中国古代哲学的主题,借助文化比较,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之前的具有较大影响的如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孙子、朱熹等众多哲学家。《中国古代哲学》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古代哲学感兴趣的各类人士,其中包括具有一定中文水平的外国人。
《中国古代哲学》是一本介绍中国古代哲学的小书,全书围绕着中国古代哲学的主题,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之前的具有较大影响的如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孙子、朱熹等众多哲学家的智慧。
长期以来,哲学被不少人看成是生活的奢侈品,是社会少数思想精英思维操练的场所,罗马哲学家西塞罗就说,“真正的哲学是满足少数的评判者,它有意地避免群众,因为对于群众,哲学是可厌的、可疑的。”(转引自黑格尔《小逻辑》第24页,商务印书馆)。19世纪的大哲学家黑格尔也说,“哲学著作是找不到群众的,而所找到的只是少数的个人。”(《黑格尔通信百封》第21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应该说这种认识至今并未退隐。消除这一误解,把哲学从哲学家的殿堂里解放出来,让中国古人的智慧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这是撰写本书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第一篇绪论
第一章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话题
第二章中国古代哲学的大背景
第三章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思维方式
第二篇诸子百家
第四章孔子孟子荀子
第五章墨子
第六章老子庄子
第七章孙子
第八章惠施与公孙龙
第九章韩非
第十章易经
第三篇经学、玄学与理学
第十一章董仲舒
第十二章王弼、嵇康与郭象
第十三章程颐、程颢与朱熹
第十四章陆九渊与王阳明
首先,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至少经历了四个重要的转折:
①从封建经济时代的工艺美术向半封建半殖民地工艺美术的转变,以鸦片战争为标志,由以几千年封建社会形成的本土文化为主体的封建时代工艺芙术体系到在外来文化沖击之下形成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工艺美术体系,工艺美术从此发生了体系上的分化:
②从传统工艺美术“一统天下”到现代工艺的产生,以洋务运动的兴起为标志,输入新式机器,开办新式工厂,以实业救国,促使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出现,现代工艺开始产生,工艺美术生产方式由单一手工方式到手工、机器方式并存转变:
⑧从以贵族工艺占统治地位的“精英式”工艺美术到以大众文化和工艺为主的“大众式”工艺美术的转变,以新中国的成立为标志,使延绵几千年的工艺美术由人民创造而被统治阶级占有和享用的状況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工艺美术回到了人民手中,为人民而创作,为人民所利用,工艺美术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④在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的基础上产生了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形式,并以锐不可当之势蓬勃发展,在现代人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20世纪80年代后期(1987年)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的成立为标志,工艺美术的发展形态产生了质的飞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