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为洁是谁?我国电影、电视剧初生代剪辑师,被誉为南方第一剪;著名军事题材电影导演汤晓丹的妻子;旅居海外的画家汤沐黎、世界闻名的华人指挥大师汤沐海的母亲。本书是蓝为洁生平最后的回忆录随笔,以平实真挚的语言记录了她的艺术一家和中国电影的故事。蓝为洁从妻子的角度回忆了她与汤晓丹近70年相濡以沫的扶持与相互观照;从母亲的角度讲述了对两个儿子的悉心养育与培养,展示了两个儿子走向国际大舞台的奋斗与坚守;从剪辑师的角度记录了女性的自我成长、她的剪辑事业、丈夫的导演事业以及影人圈的那些人与事。书中另收录了蓝为洁及其家人的部分照片与作品,同时还有部分艺术圈友人的照片,图文共同构成了这个艺术之家精彩斑斓的生活,从中亦可窥见中国电影发展之历程。
本书卖点
★ 《城南旧事》等影片剪辑师、蓝方第一剪蓝为洁,《渡江侦察记》等电影导演、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汤晓丹,旅居海外的画家汤沐黎,美国格莱美奖获得者、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人音乐指挥家汤沐海这是蓝为洁的艺术一家。看蓝为洁生前最后的呕心力作,观真正的艺术之家生活。
★ 汤晓丹、蓝为洁均从事中国电影事业逾半个世纪,跟随老一辈影视工作者的脚步看中国电影的前进与发展,叹老一辈影视工作者的敬业与奋斗。
★ 平实真挚的随笔语言,搭配100余张新老照片,犹如一帧一帧的画面串连起蓝为洁丰富多彩的一生,展示出艺术之家各个时期的奋斗与成就。另含上世纪50年代左右未曾公开的艺术与生活照,怀旧艺术气息扑面而来。
★封面与彩页均以蓝色为基调,呼应蓝色的视界,同时腰封设计为胶片形式,增添用心与新意。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老一辈影视工作者蓝为洁的随笔式回忆录,在充满生活气息的行文叙事中,还原艺术之家和影视圈人的真实生活与工作写照,有感动有收获更有启迪。
蓝为洁的家庭可称为艺术之家的典范,一家四人分别为剪辑师、电影导演、画家、音乐指挥家,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均有所建树。从作者朴实的语言中,可以看到这个艺术之家的养成之路,从中传递出满满的社会正能量。书中的婚姻与家庭教育生活虽然记录于上个世纪中期,但论及相互成长、相互扶持的婚姻观,创造温馨和谐的艺术家庭氛围,以兴趣为导向、充分发掘孩子特长、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对当下的家庭生活依然具有启发作用。
蓝为洁投身中国电影半个多世纪,见证了中国电影发展的童年与青春期,她的声音真实而质朴。重读老影人圈中的故事,看到了影人前辈在工作中不畏艰难、不辞劳苦的奋斗观,老影人们德艺双馨之品德。这同样值得当下人们学习与弘扬。
我17岁走上谋生之路,把微薄收入寄回农村老家供三个妹妹四个弟弟上学。自己省吃俭用,艰苦生活,后来才筑起了一个让同行和朋友羡慕的小家。闭目回忆清晰,情感波动强烈,可谓爱恨情仇满怀。然而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一路走来,在灾难降临时总有贵人相助。
从1944年到1948年的短短四年里,我遭受了两次遣散打击。要不是演员李健为我作主,找到个好丈夫,我真不知道会怎么活下去。现在回想还不免后怕。
1949年,新建成的上海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上影)贴布告要招一名编外员工,我考上了。从延安来到上海接管电影系统的钟敬之副厂长知道我的困难情况后,批准我由编外转为编内,在秘书科做拟稿工作。后来,我曾写过一篇《新中国给了我金饭碗》的纪念文章,还得了奖。1953年,我被调到翻译片组剪辑室。原想转翻译室的,后来发现痴人说梦,不可能。我安定下来自学剪辑,从国外影片中学到不少名剪、名导的技艺。通常,外语片配成中文版,分段是最难的,常常一本片子要看好几遍才分得下来。对白多的,如苏联片《非常事件》,就更困难。因为我刚打好俄文基础,所以基本能做到看一遍就行。最初,导演傅超武不相信,跟我到剪辑室看,发现我以语言为凭,片子在机器上摇过时,会准确无误分成小段,他才放心了。由于他的信任和传播,以后几个导演都点名要我参与工作。实践机会多,进步更大,再后来参加故事片组时,我轻轻松松就把片子剪辑好了。这些成绩都得益于我在翻译片组夯实的专业基础。1956年,我被调入故事片厂剪辑室,领导有偏见,不相信自学能成才。我的丈夫汤晓丹接受《不夜城》导演任务时,摄制组人员名单中才第一次有了蓝为洁这个名字。这是因为他读过我做的学习外国影片的笔记,认为我真的掌握了独立剪辑故事片的本领。如果没有这个第一次,不知道我还会被搁置在冷角落多久呢。
粉碎四人帮后,我正式恢复工作,剪辑了新导演杨延晋拍摄的《苦恼人的笑》。导演相信我,力挺我,我的专业能力达到顶峰。片子得了奖,我也因导演的好评有了更多机会,又一连剪辑了《巴山夜雨》《南昌起义》《城南旧事》《廖仲恺》等四部得奖影片。
1993年,我战略转移去写纪实性文章。《文汇报》编辑史中兴和《文汇电影时报》编辑罗君耐心帮助,不吝篇幅为我辟《影人圈》专栏,让我有机会写了五年记忆中的影人影事。有了他们的支持,我才有继续发表长短文章的勇气。今天的好光景和我的九○后心态,可以说都是史中兴和罗君引导的结果。
从我主攻写作开始,报纸、杂志的责任编辑们都助我一臂之力。他们主动约稿,在发表前认真投入的程度,就像是正在与我合作写稿一样。比如《大众电影》的责任编辑翟建农,他校正过的稿子,删除的部分读着不嫌少,增加的部分就像我自己写的,甚至比我写的更通顺,更有分量,更富内涵。再有《影博·影响》的高宁,她对我手写的不规范字,硬是一个一个连认带猜看准了才发表的。有的字猜不出认不了,就打长途电话问我,十分负责。这也让我感悟到做好事先要做好人;只有做人好,才能做事好。我的一生,磕磕碰碰,受过不少打击,有时痛心疾首,但沿途总有贵人相助,没齿难忘;我的笔下,爱恨情仇,苦甜交替,喜怒参半,都是真情流露。老来日夜思忖,难眠而伏案行文,丰富了我的独居生活。上下左右前后对照了一下,在同龄人、同业人、同路人中,像自己这样与往事较真的人似乎不多。换句话说,我比别人多了一份沉甸甸的精神财富。
蓝为洁(19282014),女,重庆人,剪辑师。导演汤晓丹妻子。曾参与剪辑《巴山夜雨》《城南旧事》《苦恼人的笑》《南昌起义》等300多部影片,被誉为南方第一剪。晚年致力于写作,出版图书《大导演汤晓丹传》《汤氏人家汤晓丹和他的两个儿子》《我的导演丈夫汤晓丹》《影人圈》《剪辑台上的故事》等等。
前 言 贵人相助
序 残酷的考验
第一章 伉俪情深
第二章 悉心育子
第三章 爱子成才
第四章 剪辑事业
第五章 导演故事
第六章 老友往事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