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教育面临的一个全新的、鲜为人知的挑战: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全球知识经济中,大学、职场、社会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套新素养。然而,我们的教育却没能让学生掌握这些新素养。这就直接把年轻人,甚至国家置于竞争的下风。学校在原地踏步,而这个世界正在大步向前。因此,我们的学校教育不是太失败了,而是过时了。纵使是那些在标准化测试中名列前茅的学生也会被时代甩在身后。过时与失败是两个非常不同的问题,也因此需要完全不同的解决方案。
这些新素养是什么?为什么它们变得至关重要?为什么连我们尖端的学校都不曾教授或考查这些素养?我们如何让学校对学业负责,如何监督教学工作?为了迎接这些新挑战,教师的培养方式、支持体系应该作何改变?我们该如何激励今天的学生在新世界勇往直前,脱颖而出?一所能直面这些挑战并培养出卓越毕业生的好学校是什么样的?对于日益扩大的全 球成就差距,作为公民的我们能做什么?必/须做些什么?上述都是我在本书中将会提及的问题。
一个崭新的教育大环境
50多年前,鲁道夫·弗莱什(Rudolf Flesch)写了一本言简意赅的书,名叫《约翰尼为什么不识字》(Why Johnny Cant Read)。这本书一经出版便引发了一场识字战争。哪种拼读识字的教学法是更有效的?各个学派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而这场辩论一直持续到了今天。相对于不同的观点,这个话题本身有着更深刻的意义。在20世纪,学校与家庭关注的焦点都是识字阅读、运算和基础写作等基本技能。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精准的课程意味着他们必/须在放学后背诵大量的单词,做更多的数学题。虽然学者和家长对如何教授技能莫衷一是,但大家从未质疑过这些能力的重要性。在美国历史上,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第/一个提出识字是公民的必/备技能。到了20世纪,3个R在职场中有了越发重要的地位。
然而,到了21世纪,仅仅掌握阅读、写作和数学这些基本技能已经不够了。现在,无论是蓝领还是白领,几乎任何工资超过低工资水平的工作都在招聘能解决脑力难题与技术问题的员工。我们将在第1章详细展开这一点。此外,向我们扑面而来的还有呈指数级增长的信息巨浪、不断革新的技术,以及全球变暖等更复杂的社会挑战。因此,21世纪的工作、学习和公民责任要求所有人会思考,即会推理、分析、权衡证据与解决问题;还要求我们能有效地进行沟通。这些不再是精英阶层才应掌握的素养,它们已然成为每一个人的必/备生存力。
过去10年里,我探访了美国公立学校。在那些学校里,我看到约翰尼、胡安和莱蒂西亚在学习拼读单词和阅读文本,他们并没有学习如何与文本进行理性和感性的互动。他们也没有学习清楚地写出或说出自己的想法。尽管记住了历史上重要的名字与日期,学生们却无法解释历史事件背后的意义。他们可能正在学习加减乘除法,但却完全不了解数字的奥妙。由于不知道如何分析、统计数据,也不会计算概率,许多学生不明白报纸上的图表在说些什么。教师要求他们把大量的科学原理记在脑子里(往往很快就会遗忘),但很少有学生知道如何应用科学方法,即如何做出一个假设,检验它,并通过分析得到结果。然而,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是许多分析与研究的核心。我还观察到,在学校上学的时间越长,学生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就越弱。之后我们会读到,有效的沟通、好奇心和审辨思维并不只是博雅教育追求的目标,它们更是21世纪必/不可少的素养与思维习惯。
为什么哪怕是在顶尖的高中,学生在课堂上总是缺乏好奇心与求知欲,他们的思考总是停留在浅表?一个简单的解释就是,学校的教学理念从来就不是为了教会所有学生如何思考。我们的公共教育体系在20世纪初期初具雏形。自那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只有那些去大学预科班的学生才需要学习如何推理、解决问题,等等。而长久以来,这群人只占所有学生的一小部分。即使是这群为数不多的学生,在学校能习得上述素养多半是靠机缘巧合,而不是教学的刻意安排。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教师并没有学习过如何教学生思考。在过去,教科书并不是为了教学生推理或分析,考试也不是为了考查推理和分析能力。而时至今日,我们的教科书与考试还保持着从前的模样。
纵观历史,大多数人从事的都是体力劳动,而非脑力工作,所以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用不上分析技巧。在不同时期,出众的学生往往更有可能从与父母的对话中学习如何思考,例如,在家庭聚餐时或家庭旅行中,而不是从他们的课堂上。他们带着智慧与上进心进入学校,然后又带着这份智慧与上进心从学校毕业。一些教师看似为这类学生镀了金,但是事实上,那很有可能只是一种巧合,至少在公立学校是这样的。私立学校的创办初衷是培养精英,所以一直以来都对学生有着更高的要求。然而,私立学校培养的高中生还不到全美高中生总人数的5%。
……
要教给所有学生如何思考和保持好奇心,光靠教师们精进教学能力是不够的。让教师参加更多职业发展培训,编写内容更优质的教科书,设计配套的考试,都是必/要却不充分的举措。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学校是为了什么而教,我们想为学生提供怎样的学习体验,以及我们期望高中毕业生知道什么、有能力做什么、应该为什么而学。我们之中不乏许多人已为人父母,甚至孩子已经开始上学了。作为家长,过往的学习经历塑造了我们的认知,并定义了学习应该有的模样。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过去的经验仍然支配着我们对学校的理解。然而,这些先入为主的观念也可能一叶障目,让我们很难意识到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的是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在接下来的篇幅里,我会邀请你反思这些问题:所有学生都需要知道的是什么?在21世纪,成为一个受过教育的成年人意味着什么?优质的教学是什么样子?我们应该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
回答这些问题,并不是为了人生的哲思,而是因为要让我们和孩子们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立足、养家糊口,我们需要新的答案。托马斯·弗里德曼、丹尼尔·平克(Daniel Pink)和其他许多人都在各自的著作中提到,现在的孩子们必/须与世界各地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同龄人竞争工作。科技已经使越来越多重复性的工作被自动化取代或外包出海。这样的变化敦促我们重新思考,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让这一代年轻人获得并守住一份好工作。
在重新思考21世纪的教育目标时,我们要考虑的不只是如何让学生养家糊口。学校应当如何与现实接轨?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一下
在短短的几十年里,这个世界发生的三个根本性转变。
- 新兴的全球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深远
的影响。
- 信息从原来的数量有限且不易获得,快速转变为数量过剩且流
动性巨高。
- 媒体和技术对年轻人的学习方式有着越发重要的影响,同时也
改变了他们与世界的关系,以及年轻人彼此之间的关系。
每一个转变对我们的教育系统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如果三管齐下,
我们就不得不从根本上重新思考有关教育的所有假设,比如学生应当学什
么,应该怎么学。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将探讨这三个转变具体是什么,
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我们的教学、考试、教育、师范专业与激励学生学习
的方式。
第1章,我们将了解职场大环境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连同其他的因素使得我们必/须掌握的七大生存力。在当今的全球知识经济形势下,这七大生存力对工作、学习和履行公民义务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第2章,我们将把崭新的职场环境与陈旧的教育体制进行对比,后者在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在这一章,我们还会参观美国一些知名的公立学校,在那里的课堂上捕捉七大生存力的痕迹。第3章,我们将把目光投向以选择题为主的大规模的标准化考试。我们将讨论这些考试为何变得如此普遍,并衡量它们对当今教育的影响。另外,我们还将在这一章介绍一些新的评估方式。新式评估将让学校有机会考察学生对七大生存力的掌握情况,进而更好地对核心素养的教学负责。第4章,我们的师范培训需要改革,在学校里提供给教师的支持也需要有所调整。第5章,将会讨论这群和我们成长环境截然不同的网络世代,他们是如何被这个崭新的世界所塑造的。这一章还会提到教师在激励今天的学生、明天的职场人时所面临的挑战。第6章,我们将探索三所不同凡响的高中。这三所学校会向我们展示如何教授和评估七大生存力,以及未来教育的新方向。后面的结语章节将抛出一些问题,以便我们打造出一个崭新的对话环境,探讨新世纪的教学与评估。
本书将在开篇介绍为什么我们不能只教那些被认为天赋异禀的学生如何思考,而应该教所有学生学会思考。为了朝这一目标迈进,我列出了一些必/须考虑的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审辨思维,教育制度需要做出哪些改变?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需要采取哪些新措施?
什么样的考试能考查学生在这些新素养上的水平与进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固然重要,不过,正如爱因斯坦所建议的,提出问题更加重要。
简单来说,这个问题就是,今后国家的经济实力、民主发展水平,甚至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都有赖于我们对未来几代人的教育方式。这种新的教育方式将与我们许多人经历的截然不同。让我们跟随这本书踏上旅程,去了解全球成就差距,用新视角思考教育,探索出更合适的教学方式。
是时候帮助所有学生为学习、工作和履行公民义务做好充分的准备了。